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货币金融学研究领域中最具热点的问题之一,也是各国学者努力探索的难题之一,而且不同学者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往往不同。研究货币政策问题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更与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情况相联系。在现代西方货币理论研究的文献中,对货币政策作用的理论研究包含两个顺序相连的组成部分:一是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影响经济的运行;二是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运行体中的经济变量,即政策如何传导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也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如果货币供给真的能够以确定的方向影响实际产出,那么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控来影响实际产出,进而可能操纵经济运行;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增加实际产出、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努力,将只会促使价格水平升高,导致通货膨胀,而对经济的产出、就业和社会福利改进没有作用。本文利用冲击模型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从季度数据还是月度数据看,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从货币量对经济总量GDP的冲击影响看,本文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央银行调控的中介目标无论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经验实证所得到的长期方程和短期方程的解释,还是通过分层次脉冲响应的效果所表现出的特征,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对GDP均有明显的冲击影响。其次,实证检验的结果告诉表明:在不同数据类型下,货币量对GDP的冲击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影响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从长期看,经济总量规模的变动对货币量的增长有一种明显的依赖性,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第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货币量对GDP的冲击影响也有较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M0、M1、M2、利率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2与GD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VAR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出(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Granger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M0、M1和M2是GDP的Granger原因,且M0、M1和M2的增长率分别也是GDP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从短期来看,根据估计出的误差修正模型,GDP的短期波动的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均符合反向修正机制,M2对GDP的修正,其影响程度要大于M1和M0。此外,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来看,货币供应量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M2和M0与投资显著正相关。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投资对货币供应量具有逐步累积效应。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投资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一是投资对M2的冲击反应敏感、迅速;二是从投资的响应函数(绝对值)看都较M0对投资的冲击响应大。同时,长期来看,投资对M2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狭义货币供应量M0对投资的冲击影响也较为明显,从冲击响应图形可以看出,投资受M0的冲击作用的脉冲反应基本与M2的情况相似。因此,我们得到的判断是,货币供应量在对投资的影响上,调控重点应放在M2上,同时兼顾对M0的控制。最后,通过检验货币供应量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现,M0、M1与消费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M2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各种数据类型下,M2表现相当活跃,且消费对M2的冲击响应敏感,而且振荡强烈。表明广义货币供应量一旦对消费发生作用,在短期里消费反应明显,而在长期里消费对M2的变动有较强的依赖。因此,消费受M2的冲击必然有强烈的变化,这对研究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激活消费,拉动市场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基于上述实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GDP、价格之间都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M2和M1作为中央银行的中介调控目标对经济总量变动的影响,从数量效果看是明显的。在我国中央银行最终目标为稳定币值,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前提下,从短期来看,中央银行应将调控的重点放在M1上,原因是它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短期冲击效应看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在M1的冲击作用下,价格的脉冲反应敏感。同时,要密切关注M2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因为M2包含了M1,而且M2的增长与物价之间有一种长期的正向依赖,从货币供应量整个作为调控的中介目标看,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央银行应在密切关注物价变动的基础上,将调控重点放在对M2上,同时注意与M1的调控相结合。本文建议央行当前货币调控重点应针对M2,慎用价格型的利率工具;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加强信贷管理,防范金融金融风险;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和不足本文尝试运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博弈论理论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第二,本文在对前人关于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模型探讨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文和国情的验证模型;第三,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计量检验,得出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结论;第四,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改进建议。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此问题的研究只能做一初步的探索,虽经导师悉心指导,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上,毕竟难臻于完善。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在于对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内在机制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第二,没有深入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相关调控手段的协调,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由于截稿的时间和本人的水平问题,对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国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没有深入挖掘和分析,有待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深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利率的影响[J]. 区域金融研究 2019(11)
- [2].六家中央银行合作开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J]. 互联网天地 2020(01)
- [3].论四联总处战时金融运作与代中央银行制形成[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02)
- [4].当前全球中央银行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J]. 金融研究 2020(02)
- [5].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J]. 中国金融 2020(06)
- [6].中央银行因何重拾负利率[J]. 中国金融 2020(06)
- [7].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8].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法式实验[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06)
- [9].关于留学生《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 2020(50)
- [10].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逻辑[J]. 金融博览 2020(08)
- [11].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对会计财务的影响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25)
- [12].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现状研究[J]. 时代金融 2019(14)
- [13].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之辩[J]. 金融市场研究 2019(07)
- [14].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中央银行角色:一个欧洲的视角[J]. 国际金融 2019(08)
- [15].“中央银行”名称溯源[J]. 金融博览 2019(10)
- [1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中央银行学》课程为例[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31)
- [17].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中面临的风险分析及预警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29)
- [18].关于充分发挥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作用的思考[J]. 时代金融 2018(12)
- [19].金融稳定和中央银行透明度[J]. 国际金融 2018(08)
- [20].日伪经济统制与伪满洲中央银行的资金筹支[J]. 求索 2016(11)
- [21].中央银行沟通在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中的策略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6(10)
- [22].基层中央银行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时代金融 2016(36)
- [23].伪满洲中央银行的发行准备研究[J]. 中国钱币 2017(01)
- [2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央银行研究[J]. 中国城市金融 2016(10)
- [25].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五个问题[J]. 清华金融评论 2017(04)
- [26].伪满洲中央银行的设立及其阶段性特点[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7].论伪满洲国中央银行的职能[J]. 才智 2016(01)
- [28].中央银行基层分支机构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 时代金融 2016(15)
- [29].德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J]. 商 2016(22)
- [30].中央银行学——金融诈骗防范攻略[J]. 中国城市金融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