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讨论

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讨论

陈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第一中学710100)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这也是新课改给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该文就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模式两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模式

自从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使教与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共同享受,这也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所要面临的首要任务。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还是主动的自我学习。“盐分只有融化才能被身体吸收,溶入情境之中所获取的知识才能显示其活力”。因此,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经广泛的被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对于教学内容枯燥的数学来讲,教学创设有趣的情境对通过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一、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对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为情境—问题—探究,其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领悟思维策略和方法,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特别是探究活动中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在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点化”,使学生打开思路、拓展思维、找到探究方向,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进而实现探究活动的目的。

二、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

(1)设置情境问题要恰到好处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课堂情境,恰到好处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地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要做到恰到好处,必须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在讲完一道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申性提问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例如,在讲解求证抛物线y=(m+1)x2-2mx+(m+4)与x轴没有交点这道题时,不妨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你能把本题改成求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二次三项式的值,或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问题吗”这种导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中,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沟通了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三项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归纳出b2-4ac<0在不同的数学知识中的广泛应用。学生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可以获得表现自己创造力的机会。

(2)设置情境问题要尽可能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都是提前编写好的,因此有很多学生可能会提前预习,假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再引用课本上学生已经知道的例子,学生听着也会极其乏味。我们可以尝试着在教材原有例子的基础上稍加改动。例如在讲向量这一节课时用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在我国没有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前,你想要去美国探望亲友,需要经香港,再从香港到美国,而现在我国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和美国实现了直航,现在去美国探亲访友就更方便了,由此引入向量的课题。美国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曾经和我们敌对的国家,这个问题能学生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渴望。

(3)设置情境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

数学教育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实践性等能力,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开始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数学必修3中正方体、长方体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铁丝折出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框架,那么“长方体中所有体的对角线(4条)与所有面的对角线(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体的对角线(4条)与所有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棱(12条)之间相互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所有面的对角线(12条)与所有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面的对角线(12条)之间相互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然后由学生独立进行数学实验,探讨上述问题。这样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立体感。再比如在上“正方体截面”课时,制作教具,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这样机会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设置问题情境时,应注意情境的科学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在教学思想上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还应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求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任海霞.论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0.11.

[2]郑飞鹰.关于高中数学情景教学的一些探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2.

[3]闫金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师版),2011.3.

标签:;  ;  ;  

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讨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