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信贷资金角度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薇[1](2021)在《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存在显着缺陷。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均侧重于对利率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往往忽视了银行信贷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及经济波动的影响。党的十九大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增长。一方面尽力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背景,本文在推导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总量调控、结构优化、价格传导、风险累积四个维度展开实证分析,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视角探究了信贷供给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发现信贷供给增加能够短期内带动投资水平迅速上升并促进资本存量的长期积累,信贷供给对投资存在扩张性影响,但会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使得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在长期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基于GAS过程的时变转移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回归(MS-GAS-TVTP)模型对我国信贷供给波动和产出波动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时变转移分析发现,在经济衰退初期,信贷供给波动表现出强烈的“顺周期”特征,经济环境恶化会在短期内导致信贷紧缩,但随着信贷扩张政策的逐步实施,信贷供给对产出的引导效应逐渐显现。基于时变协整模型对信贷供给与产出的动态联动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之间同向动态联动,信贷扩张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收缩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衰退程度,信贷供给对产出的时变影响系数在长期基本趋于稳定,二者趋于长期均衡。其次,考虑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对宏观经济可能存在非对称影响效应,本文进一步从产出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应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展开探究。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期,可以通过扩张信贷的方式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平稳增长;在经济扩张期,信贷扩张对产出的带动效果会随着产出总量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减弱,并加剧通货膨胀;信贷收缩虽然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但无法完全抵消信贷扩张带来的通胀风险,并且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期限结构视角应用SV-TVP-FAVAR模型探究了推动我国产出增长和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的信贷供给根源。研究发现,我国中长期信贷供给增加虽然能够显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同时对通货膨胀也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非金融企业中长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未能占据优势;相较于中长期信贷,我国短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不具优势,我国短期住户消费信贷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存在逐渐减弱的负向影响,并且不会引起强烈的通货膨胀效应,证实了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的可行路径之一。随后,本文进一步基于价格传导视角运用贝叶斯估计的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ST-B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状态下信贷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不同时期我国信贷价格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在经济衰退期,信贷价格下调能够引导第二、三产业投资和消费增加,进而从需求侧驱动经济增长,信贷价格政策的传导渠道基本畅通,政策基本有效。在经济扩张期,我国利率市场化尚不完全且居民储蓄率水平相对较高,存在“金融抑制”和“消费抑制”双重抑制现象,因此我国信贷价格下调仅能通过促进第三产业投资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投资和消费的传导渠道均存在梗阻,极大地降低了信贷价格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接下来,本文进一步基于风险累积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分析了信贷风险累积对我国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累积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均呈现出抑制效应,但影响强度随经济下行程度加深逐渐增强,并且信贷风险累积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最为强烈。信贷供给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信贷风险累积程度下表现出显着的异质性。当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经济目标时,信贷风险累积水平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为了追求低不良水平过分惜贷,也不能为了投资扩张过度放贷。当以“稳定物价、促进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时,应全力避免过度放贷和过度负债,同时加强贷款发放前后的审慎监管,尽量减少非理性的竞争行为和代际遗忘,尽可能降低银行资产中的不良资产规模,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流程。最后,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为更好地完善“双支柱”框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显着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效果,但会形成通货膨胀问题,因此,需要在“促增长”和“稳通胀”目标中进行取舍。在经济平稳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但信贷监管政策的动态调整不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显着影响,二者可以各自调控,能够同时实现“稳增长、稳通胀、稳金融”三大目标。在经济过热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存在“政策冲突”,二者难以在动态调控中同时实现“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两政策配合能够同时实现“稳金融、降通胀”的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增长”,是经济过热期最优的政策协调模式。除此之外,货币政策在金融稳定目标的调控上不具优势,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还是应以信贷监管政策为主。
钱信林[2](2021)在《N银行L市分行中小白酒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金希柠[3](2021)在《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供需匹配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它代表着创新创业,并通过提供就业机会的方式改善民生。我国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发展变化显着:一是融资成本下降,二是国家信贷支持促进小微企业融资速度和规模,三是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不同经营主体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金融机构信贷供给。但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本文首先以山东省日照市商业银行和相关小微企业的调研数据为样本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揭示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及信贷规模的供求匹配情况,从而对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的信贷匹配状况作出定性分析。然后,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计算日照市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信贷供需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状况,并据此得出两系统间的供需匹配情况不佳,供需不匹配问题亟需得到改善。最后,采用Probit模型研究信贷匹配影响因素。最终提出本文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日照市商业银行供给系统和日照市小微企业需求系统间耦合协调度不高,主要是商业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存在信贷不能匹配良好的问题。(2)在银行因素中,银行性质和不良贷款率对信贷匹配情况有显着影响,大型银行的匹配情况较差,农商行的信贷供给与小微企业的需求较为匹配。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会显着影响信贷匹配,且产生负面效应。商业银行对信贷产品的宣传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匹配没有起到显着的积极作用。银企之间的联络频率。银企之间的联络频率对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供求匹配效果的影响并不显着。(3)企业因素中,小微企业所处行业对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匹配有正向的显着影响,小微企业所处的行业成长性越好、行业类型越符合区域发展特点、行业技术发展越成熟,对信贷供需匹配有显着正向影响;小微企业资金规模对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匹配有正向的显着影响;小微企业流动比率越差的企业信贷需求越无法满足,信贷匹配程度越不好;资产负债率、经营年限均对信贷匹配产生正向效果;小微企业能否提供合格抵押品显着影响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匹配程度的好坏。(4)能享受到信贷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匹配情况较好。
刘建利[4](2020)在《秦皇岛市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进,为民众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给予了诸多支持,以推进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受制于自身规模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进而导致小微企业常常会出现融资困难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其快速发展,为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普惠金融,要求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因此银行如何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营销才能更好的帮助小微企业发展成为本论文的方向。本论文以秦皇岛市农村信用社(下文简称秦农信)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进行探究,进而确定出在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营销策略的优化,给予了相应建议。首先,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信贷做出了概念介绍。与此同时,针对4P、STP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进而给后续研究工作开展奠定了相应基础。其次,选择秦农信为例,针对其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结合4P理论,发现秦农信小微企业营销策略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的问题。再次,在营销现状分析方面,使用了PEST模型以及STP分析法,对秦农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营销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实现对目标市场的确定。最后,结合以上分析运用4P理论对秦农信小微企业信贷营销策略进行方案设计,并提出营销策略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以便促进秦农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也为同类金融机构提供参考。
翟楚桢[5](2020)在《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以P商业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在历次重大型会议上强调要把金融风险防控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放在首位,但随着我国金融整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杠杆率高、投资回报率低、不良贷款率高等金融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从我国金融体系来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信贷业务既是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也是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所以,防控我国金融风险总体来说就是防控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和转型之中,商业银行又处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频繁动荡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对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建立理论分析框架讨论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研究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的关键业务操作流程、信贷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控点、现有信贷风险防控的程序和策略;二是结合P商业银行形成的企业信贷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基于CVaR进行测度P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同时结合P商业银行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在案例分析的支持下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三是在理论结合实证分析和实践案例并进行总结分析,针对性提出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和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之后,本文总结出以下三点改善意见:一是商业银行的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点要进行全面了解并充分的掌握,在现有形势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金融科技手段识别风险;二是将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三是完善与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发展。
王子超[6](2020)在《L分行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以来,从世界总体经济发展格局和各国经济治理层面上来看,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了极大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中美经贸摩擦为开端的世界经济格局转换和经济秩序调整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则更为严峻,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重重挑战,这就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尤其在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我国工业供给端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商业银行信贷高度集中于传统重工业,在实体经济发展疲软的大背景下,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生产经营日渐衰微,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骤然加剧。近年来,某省年均处置不良贷款2000亿元以上。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挑战和优化创新需求。本文梳理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以A银行L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作为具体研究案例,具体分析L分行现阶段信贷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整体状况,深入探究A银行L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应对产能过剩行业客户风险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借助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从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计量、信贷风险监测、信贷风险控制几个方面,有针对性提出了部门流程优化、财务风险识别、授信策略调整、行业总体限额监测、担保圈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优化方法。同时,据此提出具体的产能过剩行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建议,并将优化后的管理体系实践应用于信贷客户XY氧化铝公司,评估和管控相关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为A银行L分行信贷业务安全稳健运营和风险管理提出有效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程林[7](2020)在《B银行QD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全国抗击新型肺炎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形势受疫情影响受到冲击,中小企业因自身抗风险能力偏弱,生存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其中一条重要举措是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均已重视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从发展角度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目前及未来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竞争的重要业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但长期以来,因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偏弱,贷款违约现象经常出现,中小企业信贷资产不良率偏高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难题。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授信风险集中暴露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信贷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实现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必要保障。本文以B银行QD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课题,深入开展研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以具体信贷风险因素分析、防范策略为主。因此,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成为重点。首先,本文对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包括中小企业和信贷风险的概念,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及分类、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为后面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对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将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种类型,并从风险管理的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管控四个关键环节出发,对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采用中小企业不良授信案例分析和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分行目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分行目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存在授信风险识别不足、风险计量需改善、风险管控不及时等问题,同时在考核体系、业务创新方面也需进一步完善。最后,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全面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完善信贷考核体系、加大科技金融投入力度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唐桂军[8](2020)在《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经营风险。银行作为运营风险的特定机构,面对竞争氛围浓重的大趋势,信贷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运营越来越重要。然而,受到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进程和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在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上,还处于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当中。并且我国金融创新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发展尚显缓慢,加之,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到“三期叠加”阶段,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行业经营状况产生恶化,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了沉重负担,信贷违约风险不断凸显,信贷资产质量受到较大冲击,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双升”趋势。如果一旦信贷风险集中爆发,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危险。因此,结合中国新常态下的转型经济背景,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对工商银行BY支行的信贷风险的估算计量,分析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风险隐患。论述贷前调查粗放、调查人员调查能力和业务素质不高、信贷经营团队之间缺乏合作深度、信贷政策的局限、对信贷风险重要性考虑不足等问题说明贷前调查不够深入;贷中营销让路、信贷审查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改善、信贷审查审批科学性不强、贷中环节人员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使审批缺乏成效;贷后管理意识偏弱、贷后管理岗位职能不独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构建不完善等问题让贷后管理流于形式。(2)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分析了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信贷风险防范全过程不闭环、授信贷款体系不完善、信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还需提高、内控合规作用发挥不到位等影响。(3)通过对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和原因的判定分析,从区域经济环境、企业风险类别、信贷产品结构、合理利润增长、信贷管理制度、社会诚信文化等内外部多个维度展开信贷风险分析,对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并从绩效激励、科技保障、人才队伍、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保障,形成对县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理论指导,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基层单位,有效完善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目标。
杨宇[9](2020)在《JSX建筑公司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属于国家、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历来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联动、创造就业机会等,公众生活改善、国民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之间关联紧密。当前,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经济发展也就此全面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对于建筑业来说,虽然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一去不复返,但建筑业发展依旧呈现出了和城市化发展同步推进范畴,发展前景依然比较理想。资金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囿于近年来银行信贷政策调整、经营方式转变、行业发展变化等因素影响,因资金匮乏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发展停顿状态现象日显现,建筑施工企业必需具备更强大的融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现状。而融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现象,只有打破这种制约,企业发展、市场开拓才具有现实可能性。当前,各种新型融资方式比较多,供应链融资即为其中之一,其在制造业内的应用比较普遍,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均将形式不一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推向市场。供应链融资可以有效融合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合作),通过分散式、多元化的形式发放贷款,降低了对一家核心企业授信过度、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仅为核心企业以及相配套的供应商企业改善了现金流、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拓展及风险降低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同样可以应用供应链融资纾解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论文通过对JSX建筑公司概况及融资现状的阐述,对其存在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该公司供应链系统以及融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全面探讨其供应链融资需求及干扰因素,设计出JSX建筑公司供应链融资方案并做出比较;最后,通过对JSX建筑公司供应链融资方案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为供应链融资方案在该公司全面应用提供保障。研究结果在指导建筑施工企业化解融资难题,通过实际研究,分析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此次研究,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资建言献策。
李威[10](2020)在《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联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关联企业虽可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增加国家税收及就业,但不公平的关联行为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关联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对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BN银行管理层进一步提高本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并提升银行从业人员识别和化解关联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关联企业、信用风险及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梳理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从关联企业客户行业分布、信贷业务品种、信贷业务期限及信贷业务担保方式等角度分析BN银行关联企业客户信贷业务现状,并进行风险分析,介绍了BN银行关联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重点结合BN银行相关信用风险案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BN银行在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六大建议。
二、从信贷资金角度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信贷资金角度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信贷供给总量的经济效应 |
1.2.2 信贷供给结构的经济效应 |
1.2.3 信贷供给价格的经济效应 |
1.2.4 信贷风险累积的经济效应 |
1.2.5 信贷供给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 |
1.3 主要研究目标、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1.3.1 主要研究目标 |
1.3.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贡献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贡献 |
第2章 信贷供给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 |
2.1 信贷供求理论 |
2.1.1 宏观信贷供求理论 |
2.1.2 微观信贷供求理论 |
2.2 信贷价格理论 |
2.2.1 可贷资金理论 |
2.2.2 金融抑制理论 |
2.3 信贷风险理论 |
2.3.1 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
2.3.2 金融脆弱性理论 |
2.4 信贷配给与信贷传导理论 |
2.4.1 均衡配给理论 |
2.4.2 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理论 |
2.4.3 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理论 |
第3章 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与产出的动态关联分析 |
3.1 基于DSGE模型我国信贷供给的微观传导机制分析 |
3.1.1 模型设定 |
3.1.2 模型均衡 |
3.1.3 参数校准与模拟分析 |
3.2 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的波动特征及动态关联性分析 |
3.2.1 MS-GAS-TVTP模型与TVP-VECM模型原理 |
3.2.2 我国产出与信贷波动的阶段性变迁识别及时变转移分析 |
3.2.3 动态关联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信贷供给总量与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
4.1 信贷供给总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
4.2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分析 |
4.2.1 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原理 |
4.2.2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及平稳性检验 |
4.2.3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产出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
4.2.4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
4.3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
4.3.1 SV-TVP-FAVAR模型原理 |
4.3.2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
4.3.3 我国信贷供给短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
4.3.4 我国信贷供给中长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信贷供给价格传导机制及其非线性效应分析 |
5.1 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
5.1.1 投资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
5.1.2 消费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
5.2 ST-BVAR模型原理 |
5.2.1 ST-BVAR模型设定 |
5.2.2 ST-BVA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
5.3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价格对经济增长的两阶段传导效应分析 |
5.3.1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与经济周期波动区制识别 |
5.3.2 第一阶段信贷价格对投资与消费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
5.3.3 第二阶段投资与消费对产出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
6.1 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 |
6.2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
6.2.1 理论机制分析 |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6.2.3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
6.3 不同信贷风险水平下信贷调控宏观经济有效性分析 |
6.3.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6.3.2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
7.1 理论背景与影响机制分析 |
7.2 信贷监管的不同强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
7.2.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
7.2.2 经济增长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
7.2.3 物价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
7.2.4 金融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供需匹配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研究创新及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小微企业 |
二、供需耦合协调度 |
三、商业银行信贷融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信贷配给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
二、银企信贷配给问题 |
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供需问题 |
四、信贷产品创新问题 |
第四节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供需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日照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信贷供给状况分析 |
第二节 日照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信贷需求状况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供需的耦合效应分析 |
第一节 数据来源 |
第二节 评价指标选取 |
第三节 综合指数确定——熵权TOPSIS法 |
第四节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及效应分析 |
一、模型构建及评价标准 |
二、耦合协调度评价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供需匹配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设定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二节 Probit回归结果分析 |
第三节 信贷匹配情况影响效果分析 |
一、银行因素 |
二、企业因素 |
三、政策因素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信贷供需耦合协调度情况 |
二、影响信贷匹配的因素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抓好政策研究孵化、落实落地、精准灌溉三个关键节点 |
二、培育信贷新产品、打造优质信贷服务 |
三、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打造适健康营商生态环境 |
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科技惠企新格局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秦皇岛市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小微企业概念及划分标准 |
2.1.2 小微企业信贷概念及特点 |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STP理论 |
2.2.3 PEST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秦农信内部条件简介 |
3.2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
3.2.1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
3.2.2 目前实施的营销策略 |
3.2.3 营销策略的实施效果 |
3.2.4 营销现状分析 |
3.3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3.3.1 产品问题 |
3.3.2 价格问题 |
3.3.3 渠道问题 |
3.3.4 促销问题 |
3.3.5 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环境分析及STP分析 |
4.1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PEST分析 |
4.1.1 政治因素 |
4.1.2 经济因素 |
4.1.3 社会因素 |
4.1.4 技术因素 |
4.2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的STP策略分析 |
4.2.1 市场细分 |
4.2.2 目标市场选择 |
4.2.3 市场定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的策略优化与实施 |
5.1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的策略优化 |
5.1.1 产品策略优化 |
5.1.2 价格策略优化 |
5.1.3 渠道策略优化 |
5.1.4 促销策略优化 |
5.2 秦农信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5.2.1 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 |
5.2.2 健全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
5.2.3 提高信贷业务创新能力 |
5.2.4 强化客群细分经营的管理与要求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以P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技术路线图 |
1.3 论文创新点与下一步展望 |
1.3.1 论文创新点 |
1.3.2 下一步展望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4.3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2.1 企业信贷风险的界定 |
2.1.1 本文中“风险”的定义 |
2.1.2 企业信贷风险 |
2.2 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 |
2.2.1 信贷风险的概率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
2.2.2 信贷悖论现象 |
2.2.3 信贷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
2.3 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基本理论 |
2.3.1 资产负债理论与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
2.3.2 委托代理理论与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
2.3.3 信贷配给理论与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问题分析 |
3.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点 |
3.1.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 |
3.1.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点 |
3.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目标和原则 |
3.2.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目标 |
3.2.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原则 |
3.3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程序和策略 |
3.3.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程序 |
3.3.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策略 |
3.4 国内外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比较 |
3.4.1 组织结构 |
3.4.2 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手段 |
3.4.3 不良贷款处理 |
第四章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实证与案例 |
4.1 P商业银行简介 |
4.2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测度的实证分析 |
4.2.1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测度的方法 |
4.2.2 模型的建立 |
4.2.3 数据的选取 |
4.2.4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4.3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分析 |
4.3.1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一 |
4.3.2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二 |
4.3.3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三 |
4.3.4 P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案例总结 |
4.4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 |
4.4.1 企业信贷业务流程 |
4.4.2 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模式 |
4.4.3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信贷风险防控流程 |
4.5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效果和评价 |
4.5.1 P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效果 |
4.5.2 P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评价 |
第五章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结论 |
5.2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启示 |
5.2.1 掌握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点 |
5.2.2 完善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
5.2.3 完善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配套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L分行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文献综述 |
1.2.1 信贷风险成因的相关研究 |
1.2.2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
1.2.3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
1.2.4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体系构建 |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1 产能过剩 |
2.1.2 信贷风险 |
2.1.3 信贷风险管理 |
2.2 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特征 |
2.2.1 政策性风险因素加大 |
2.2.2 周期性风险因素凸显 |
2.2.3 蔓延性风险因素加剧 |
2.3 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成因 |
2.3.1 周期性经济波动及结构化矛盾 |
2.3.2 政府信用担保下银行的过度信贷投放 |
2.3.3 银企、银行之间相互博弈不利于风险化解 |
2.3.4 银行“垒大户”“潮涌现象”导致贷款集中度过高 |
2.3.5 产业链、担保圈或担保链加剧信贷风险蔓延 |
2.3.6 银行风险预警手段尚不完善 |
2.3.7 银行业务经营与信贷风险的矛盾 |
2.4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
第3章 A银行L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及问题分析 |
3.1 A银行L分行基本情况 |
3.1.1 A银行L分行简介 |
3.1.2 A银行L分行经营情况 |
3.2 A银行L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
3.2.1 信贷风险管理部门组织架构 |
3.2.2 信贷业务调查审批流程 |
3.2.3 信贷风险管理具体环节 |
3.3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前后台“部门银行”问题显着 |
3.3.2 对产能过剩行业专业分析能力不足 |
3.3.3 信贷调查审批流程存在缺陷 |
3.3.4 评级定性指标主观性因素明显 |
3.3.5 缺乏对过度负债方面的风险识别措施 |
3.3.6 授信理论值覆盖范围及风险计量方法不合理 |
3.3.7 缺乏有效的行业信贷风险监测指标 |
3.3.8 缺乏对信贷企业担保圈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4章 L分行产能过剩行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优化 |
4.1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运作基础 |
4.1.1 优化前后台协同考核及协同工作模式 |
4.1.2 优化应用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系统自动评级模型 |
4.2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识别 |
4.2.1 优化财务指标衡定标准 |
4.2.2 明确客户过度负债判别标准 |
4.3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计量 |
4.3.1 扩大授信额度覆盖业务范围 |
4.3.2 优化授信额度理论值计算方法 |
4.3.3 单笔业务按照加权信用风险值占用授信额度 |
4.4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监测 |
4.4.1 设定产能过剩治理受限行业及监测岗位 |
4.4.2 设定产能过剩行业限额总量 |
4.4.3 落实限额监测主体责任 |
4.5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控制 |
4.5.1 明确担保圈分类及划分标准 |
4.5.2 担保圈风险化解措施 |
4.5.3 严控增量授信关联担保风险 |
4.5.4 加强保证担保业务日常管理 |
第5章 优化后A银行L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实践应用 |
5.1 产能过剩行业及客户基本情况 |
5.2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识别 |
5.2.1 偿债能力分析 |
5.2.2 盈利能力分析 |
5.2.3 营运能力分析 |
5.2.4 成长能力分析 |
5.2.5 现金流量分析 |
5.2.6 过度负债分析 |
5.3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计量 |
5.3.1 客户授信理论值优化测算 |
5.3.2 对客户拟授信额度合理性测度 |
5.4 产能过剩行业总体及客户的信贷风险监测 |
5.5 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控制 |
5.5.1 优化信贷企业保证担保措施 |
5.5.2 充分分析内部担保圈风险 |
5.6 针对XY氧化铝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分析总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B银行QD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现状评价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主要概念 |
2.1.1 中小企业 |
2.1.2 风险的概念 |
2.1.3 信贷风险的概念 |
2.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
2.2.1 产生的原因 |
2.2.2 主要风险类型 |
2.3 信贷风险管理 |
2.3.1 信贷风险管理环节 |
2.3.2 信贷风险评估主要方法 |
2.3.3 全流程信贷风险管理 |
2.4 其它主要理论 |
第三章 B银行QD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
3.1 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
3.2 “信贷工厂”业务模式 |
3.3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分析 |
3.3.1 风险识别 |
3.3.2 风险计量 |
3.3.3 风险分析与评价 |
3.3.4 风险管控 |
第四章 B银行QD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授信风险识别不足 |
4.2 风险计量需改善 |
4.3 风险管控不及时 |
4.4 考核体系“发展”与“管理”失衡 |
4.5 业务创新竞争力不足 |
第五章 B银行QD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
5.1 全面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
5.1.1 营造良好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
5.1.2 提高授信风险识别能力 |
5.1.3 完善风险计量模型 |
5.1.4 加强不良风险管控 |
5.2 发挥考核积极引导作用 |
5.3 加大科技金融投入力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信贷风险 |
2.1.1 信贷风险的概念 |
2.1.2 信贷风险的特征 |
2.1.3 信贷风险的类型 |
2.2 信贷风险管理 |
2.2.1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3.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三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工商银行BY支行概况 |
3.1.1 工商银行BY支行简介 |
3.1.2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相关数据 |
3.2 工商银行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 |
3.2.1 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
3.2.2 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部流程简介 |
3.3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全流程 |
3.3.1 贷前调查环节 |
3.3.2 贷中审批环节 |
3.3.3 贷后管理环节 |
第四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风险现状概述 |
4.2 风险估算和宏观了解 |
4.3 通过信贷风险典型案例分析问题 |
4.3.1 基本状况概述 |
4.3.2 风险出险情况 |
4.3.3 风险应对措施 |
4.3.4 暴露问题分析 |
4.4 通过其他代表性案例分析问题 |
4.4.1 XD公司案例 |
4.4.2 SED公司案例 |
4.4.3 CCSY公司案例 |
4.5 问题现状具体描述 |
4.5.1 贷前调查不够深入 |
4.5.2 贷中审批缺乏成效 |
4.5.3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
第五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5.1 内部分析成因 |
5.1.1 管理制度体系不甚健全 |
5.1.2 信贷风险管理全流程不闭环 |
5.1.3 授信贷款体系不完备 |
5.1.4 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还需提高 |
5.1.5 内控合规更需发挥作用 |
5.2 外部分析成因 |
5.2.1 发现和解决隐形风险问题能力欠缺 |
5.2.2 风险处置方式灵活性和力度上不足 |
第六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
6.1 对建议的多维度状况分析 |
6.1.1 区域经济环境维度 |
6.1.2 企业风险类别维度 |
6.1.3 信贷产品结构维度 |
6.1.4 合理利润增长维度 |
6.1.5 信贷管理制度维度 |
6.1.6 社会诚信文化维度 |
6.2 加强贷前调查的建议 |
6.2.1 建立贷前调查人员队伍培养机制 |
6.2.2 建立务实的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
6.2.3 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与传导机制 |
6.3 改善贷中审查审批的建议 |
6.3.1 保持贷中环节的独立运行 |
6.3.2 严控担保圈风险的形成 |
6.3.3 引入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 |
6.4 加强贷后管理的建议 |
6.4.1 强化贷款发放后的跟踪管理 |
6.4.2 关注自身经营和企业经营财务指标 |
6.4.3 建立快速的风险出现应对机制 |
6.5 保障措施的建立 |
6.5.1 正向经营导向激励机制保障 |
6.5.2 现代科技手段保障 |
6.5.3 人才队伍保障 |
6.5.4 文化理念保障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JSX建筑公司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供应链 |
2.1.2 建筑供应链 |
2.1.3 供应链融资 |
2.1.4 建筑供应链融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贷配给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协同理论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JSX建筑公司的融资现状分析 |
3.1 JSX建筑公司概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经营状态分析 |
3.1.3 财务状况分析 |
3.2. JSX建筑公司融资现状 |
3.2.1 JSX建筑公司的融资规模 |
3.2.2 JSX建筑公司的融资方式 |
3.2.3 JSX建筑公司的融资风险 |
第4章 JSX建筑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JSX建筑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
4.1.1 对供应链融资认识不到位 |
4.1.2 融资信息不对称 |
4.1.3 融资财务费用过高 |
4.1.4 融资风险转移能力有待提升 |
4.2 JSX建筑公司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对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 |
4.2.2 融资政策扶持偏弱 |
4.2.3 融资渠道方式单一 |
4.2.4 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
第5章 JSX建筑公司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 |
5.1 供应链系统分析及融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
5.1.1 JSX建筑公司供应链系统分析 |
5.1.2 供应链融资必要性分析 |
5.1.3 供应链融资可行性分析 |
5.2 供应链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核心企业资质对融资的影响 |
5.2.2 信息共享对融资的影响 |
5.2.3 企业合作对融资的影响 |
5.2.4 关系质量对融资的影响 |
5.3 供应链融资方式设计 |
5.3.1 应收账款融资方式 |
5.3.2 存货质押融资方式 |
5.3.3 预付账款融资方式 |
5.3.4 三种供应链融资方式比较 |
第6章 JSX建筑公司供应链融资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6.1 基于组织方面的保障措施 |
6.1.1 完善供应链融资组织体系架构 |
6.1.2 发展积极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 |
6.2 基于技术方面的保障措施 |
6.2.1 构建供应链融资的线上平台 |
6.2.2 加强构建云平台的技术创新 |
6.3 基于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 |
6.3.1 建立可行性较强的供应链融资机制 |
6.3.2 构建操作性较强的信用评级体系 |
6.4 基于人员方面的保障措施 |
6.4.1 组建供应链融资业务专业团队 |
6.4.2 培养供应链融资业务专业人才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关联企业的概念及组织形式 |
2.1.1 关联企业的概念 |
2.1.2 关联企业的组织形式 |
2.2 信用风险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2.2.1 信用风险的概念 |
2.2.2 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 |
2.3 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
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4.1 信用要素分析理论 |
2.4.2 风险限额管理理论 |
2.4.3 风险收益及资产组合管理理论 |
第三章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现状 |
3.1 BN银行简介 |
3.2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
3.3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分析 |
3.3.1 信用风险监测指标分析 |
3.3.2 信用风险小结 |
3.4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3.4.1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4.2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
3.4.3 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 |
3.5 案例分析 |
3.5.1 关于AA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
3.5.2 关于LL房地产公司的案例分析 |
3.5.3 案例小结 |
第四章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 |
4.1.2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过于粗放 |
4.1.3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落后 |
4.1.4 信用风险差异化管理不到位 |
4.1.5 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
4.2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内部原因 |
4.2.2 外部原因 |
第五章 优化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
5.1 探索柔性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革 |
5.1.1 完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 |
5.1.2 差异化缩减组织架构管理半径 |
5.2 补足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短板 |
5.2.1 强化关联企业识别及统一授信管理 |
5.2.2 引入“评分表”提高尽职调查质量 |
5.2.3 建立信贷业务双线核查制度 |
5.2.4 增加法律性文件的预防性条款 |
5.2.5 提升贷后及资产保全工作质量 |
5.3 改进信用风险度量及预警方法 |
5.3.1 加强信用风险容忍度指标管理 |
5.3.2 进一步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
5.4 优化信贷结构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
5.4.1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
5.4.2 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
5.5 健全授信后绩效评价制度 |
5.5.1 成立薪酬绩效委员会 |
5.5.2 建立员工风险金制度 |
5.6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5.6.1 梳理和完善内控制度 |
5.6.2 强化员工风险文化教育 |
5.6.3 建立员工风险管理常态化机制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四、从信贷资金角度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王薇. 吉林大学, 2021(01)
- [2]N银行L市分行中小白酒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钱信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日照市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信贷供需匹配的影响因素研究[D]. 金希柠.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秦皇岛市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刘建利. 燕山大学, 2020(06)
- [5]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以P商业银行为例[D]. 翟楚桢. 广西大学, 2020(07)
- [6]L分行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王子超. 山东大学, 2020(05)
- [7]B银行QD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程林. 青岛大学, 2020(02)
- [8]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唐桂军. 扬州大学, 2020(05)
- [9]JSX建筑公司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研究[D]. 杨宇. 扬州大学, 2020(05)
- [10]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李威. 广西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