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岩石损伤力学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岩石力学研究的新分支,主要研究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微裂纹、微孔洞发展,最后导致破坏的过程与规律。由于岩石力学性质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建立成熟和实用的岩石损伤演化模型和确定损伤临界值的方法,因此,建立更符合岩石力学性质的损伤演化模型和提出确定损伤临界值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以最小耗能原理和内变量的概念为理论基础进而建立岩石类损伤材料的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方程。首先,针对前人模型存在的问题,以岩石的各向同性弹性损伤为例,根据最小耗能原理在应变等效原理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演变模型,克服以上模型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岩石损伤临界值的计算公式,并对三向应力作用下做了简单的探讨。其次,采用试验和岩石失稳工程分析软件(RFPA)分析花岗岩试块从细观损伤到宏观破坏的整个过程,并得出了在整个过程中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并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得出了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单轴压缩下应力应变关系图,并且将其与经典的Marzars损伤理论、数值模拟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损伤演变方程更能反映岩块的损伤过程,且更符合实际情况。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以后研究岩石三维损伤演变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影响因子修正的岩石损伤力学模型探讨[J]. 岩土力学 2015(S2)
- [2].加载波形对岩石损伤影响的颗粒法模拟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8(07)
- [3].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 铜业工程 2011(01)
- [4].基于液岩作用下地壳中岩石损伤的影响因素[J]. 当代化工 2019(08)
- [5].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损伤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S2)
- [6].基于能量耗散的岩石损伤破坏数值模拟[J]. 山西建筑 2013(33)
- [7].热-水-力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力学模型与验证[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04)
- [8].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损伤试验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 2016(10)
- [9].初始裂隙倾角对岩石损伤断裂特征的影响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6)
- [10].动力冲击下岩石损伤规律的试验研究[J]. 煤炭技术 2015(02)
- [11].岩石损伤模量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2)
- [12].影响因子修正的新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01)
- [13].用电阻率评价岩石损伤状态试验方法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03)
- [14].基于区域相关性的岩石损伤声发射探测与成像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9)
- [15].基于波速场成像技术的岩石损伤评价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12)
- [16].化学腐蚀-冻融综合作用下岩石损伤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10)
- [17].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岩石损伤统计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06)
- [18].高压水射流破碎高围压岩石损伤场的数值模拟[J]. 重庆大学学报 2011(04)
- [19].考虑水岩耦合作用的水电站边坡岩石损伤模型[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7(02)
- [20].Eshelby夹杂理论在岩石损伤本构研究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6(08)
- [21].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岩石损伤统计分析方法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2].温度周期循环作用下岩石损伤特性的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7(04)
- [23].基于滑动裂纹模型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4].考虑冻融效应的岩石损伤统计强度准则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05)
- [25].基于修正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的岩石损伤模型[J]. 岩土力学 2017(05)
- [26].CT技术和声发射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J]. 科学之友 2013(05)
- [27].岩石损伤对地下核爆炸震源特性影响研究[J]. 地震学报 2017(06)
- [28].编委点评(五)[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08)
- [29].岩石损伤对储层渗透性的影响[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5)
- [30].基于能量积蓄的扰动流变耦合作用岩石破坏机理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