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若干问题初探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若干问题初探

论文摘要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一个执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为谁执政,如何执政,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长期探索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就是揭示和反映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对其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目前的研究尚处初步阶段,至今,党的执政理论还没有形成一套真正成熟的体系,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其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除了导言和结束语之外,本文的主体由五部分构成,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础理论,分为两章。其中:第一章分析了政党、执政党的内涵、政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的本质是阶级性,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充分认识执政党的特点是掌握执政规律和执政理论的切入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既有执政党的一些共性,也存在着本质差别,从共性角度看,主要是:中西执政党都必须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置于优先位置;都要担负起社会整合的功能;执政权都有被“异化”的可能。就区别而言,主要有:执政党的产生和获得政权方式的不同;执政党自身角色不同;执政职能的范围不同;执政党与其它政党相处方式不同;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内部结构的区别;与军队的关系不同。第二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质内涵就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是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和根本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条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础理论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分析
  • 一、政党、执政党的内涵
  • 二、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的特征比较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质内涵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 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条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
  • 第二部分 始终依靠科学 坚持科学执政
  • 第三章 深刻认识科学执政的重大意义
  • 一、科学执政是基于对“执政”是“科学”的深刻认识
  • 二、科学执政是社会发展规律对执政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 三、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求科学执政
  • 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要求科学执政
  • 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科学执政
  • 第四章 实现科学执政的路径分析
  • 一、科学执政必须克服过分集权的体制弊端,完善执政体制
  • 二、实现科学执政必须有科学的执政方法
  • 三、实现科学执政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的素质
  • 四、实现科学执政必须减少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
  • 第三部分 充分发扬民主 坚持民主执政
  • 第五章 民主执政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则
  • 一、民主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民主执政的初步探索
  • 三、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四、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五、发展民主既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
  • 第六章 坚持民主执政的路径分析
  •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 第四部分 坚定法治理念 推进依法执政
  • 第七章 依法执政的科学内涵及其相关辨析
  • 一、依法执政的科学内涵
  • 二、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异同
  • 三、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异同
  • 第八章 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
  • 一、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 二、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方式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 三、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内容
  • 四、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
  • 第九章 实现依法执政的路径分析
  • 一、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是实现依法执政的前提条件
  • 二、实现依法执政必须要依宪执政
  • 三、实现依法执政需要从主要依靠政策执政向主要依靠法律执政转变
  • 四、实现依法执政必须不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创新
  • 五、依法执政必须强化执政责任制度
  • 第五部分 强化权力制约 巩固党的基本依靠力量
  • 第十章 长期执政给党的执政带来的考验和挑战
  • 一、长期执政容易导致权力失控
  • 二、长期执政容易滋生和积蓄既得利益
  • 三、长期执政容易使党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
  • 四、长期执政容易使党组织失去生机和活力
  • 第十一章 执政党必须强化权力制约机制
  • 一、公共权力的特点
  • 二、权力腐败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剧蚀剂
  • 三、权力腐败的原因
  • 四、执政党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若干思考
  • 第十二章 警惕党的基本依靠力量边缘化
  • 一、工农两大阶级的大分化及其带来的问题
  • 二、党的基本依靠力量边缘化的产生原因
  • 三、防止党的基本依靠力量边缘化的对策和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执政·国家治理现代化丛书[J]. 全国新书目 2016(08)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政党执政规律的理论贡献[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05)
    • [3].把政党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执政的普遍性规律与中国共产党的特色实践[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6(05)
    • [4].论邓小平的政党执政观[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5)
    • [5].政党执政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体系构建[J]. 长白学刊 2010(01)
    • [6].政党执政权力的产生和实现——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视角[J]. 学理论 2010(11)
    • [7].对政党执政规律的探源与反思[J]. 长白学刊 2010(03)
    • [8].政党执政后面临的两个转变[J]. 金陵法律评论 2010(01)
    • [9].政党执政资源建设规律探讨——以1949年—1976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资源建设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3)
    • [10].论政党执政学的建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1].政党执政下的中国宪政诉求[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12].中国腐败产生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2)
    • [13].欧债危机影响下的欧洲五国:政党执政与提前大选探析[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03)
    • [14].新时期中外政党执政经验研究概述[J]. 高校社科动态 2012(02)
    • [15].现代政治文明视野下政党执政的基本逻辑[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6].现代政党执政信任体系及其构建[J]. 实事求是 2011(01)
    • [17].现代政党执政信任体系及其构建[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01)
    • [18].世界各国政党执政成本的共性分析[J]. 宁夏社会科学 2016(01)
    • [19].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弊端及对当代政党执政方式的影响[J]. 理论界 2010(03)
    • [20].国外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基于政党先进性的视角[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06)
    • [21].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开发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11(01)
    • [22].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J]. 求索 2010(10)
    •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国政党执政经验探索[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2)
    • [24].政党执政后的存在形式[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25].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J]. 福建党史月刊 2010(14)
    • [26].背着信仰去留学[J]. 党建 2011(09)
    • [27].现代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向度[J]. 长白学刊 2009(01)
    • [28].试论整合政党执政的组织资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1(05)
    • [29].“坚持依法执政”——党关于执政方式的新认识[J]. 中国盐业 2015(11)
    • [30].冷战后国外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 2013(02)

    标签:;  ;  ;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若干问题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