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电针不同穴组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治疗作用比较及相关机理探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针灸推拿学
作者: 李铁浪
导师: 严洁
关键词: 脑缺血,电针,神经行为学,形态学,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
文献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督脉取穴法”(人中、百会穴),“背俞穴取穴法”(肝俞、肾俞穴),“阳明经取穴法”(曲池、足三里穴)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模型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的影响,比较三种取穴法的针刺效应,并从一氧化氮(NO)代谢、内皮素(ET)及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和NPY基因表达的角度探讨电针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人中、百会组,肝俞、肾俞组,曲池、足三里组,每组15只。建立MCAO模型,采用TTC染色法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及腿染色法测病灶侧海马CA1区、皮层Ⅲ-Ⅳ层神经元密度;硝酸还原酶法测NO;比色法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放射免疫法测ET、CGRP、NPY;RT-PCR半定量分析法测NPY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72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出现病灶侧脑梗死,海马CA1区及皮层Ⅲ-Ⅳ层神经元密度降低;血及脑组织NO、NOS、ET、NPY含量明显升高,而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2.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72h后,针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人中、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对行为学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在缺血48h后产生效应;脑梗死体积缩小;海马CA1区及皮层Ⅲ~Ⅳ层神经元密度增加(P<0.05或P<0.01);血清NO及脑组织NOS含量降低(P<0.05或P<0.01),但对血清NOS及脑组织NO无明显影响(P>0.05);血浆NPY,脑组织NPY及ET含量降低,但对血浆ET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血浆及脑组织CGRP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两组之间上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曲池、足三里组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3.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72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组织NPYmRNA相对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针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人中、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使脑组织NPYmRNA相对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曲池、足三里组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72h后,血及脑组织NO、NOS、ET及NPY含量明显升高,而CGRP含量明显降低,提示上述物质的异常变化与急性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有关。2.电针人中、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能改善行为学评分(缺血48h后产生效应),缩小脑梗死体积,增加海马CA1区及皮层Ⅲ~Ⅳ层神经元密度,对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NO、NOS、ET、NPY及促进CGRP合成、分泌与释放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且两穴组针刺效应相近。3.电针曲池、足三里组对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损伤无明显影响,可能因“治痿独取阳明”,上述2穴只适合作用于脑缺血损伤的恢复及后遗症期有关,有待进一步验证。4.抑制NPYmRNA在病灶侧脑组织的表达可能是电针人中、百会组和肝俞、肾俞组对急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论文目录:
中英文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密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 穴位定位、针刺方法
1.3 行为学评分
1.4 脑梗死体积测定
1.5 神经元密度分析
1.6 实验步骤
1.7 主要仪器与试剂
1.8 统计学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2.2 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2.3 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海马CA1区及皮层Ⅲ~Ⅳ层神经元密度的影响
第二部分 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O、NOS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 穴位定位、针刺方法
1.3 实验步骤
1.4 统计学方法
1.5 主要仪器与试剂
1.6 血清及脑组织标本的制备
1.7 PBS缓冲液配制
1.8 血清和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测定
1.9 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血浆及脑组织ET、CGRP和NPY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 穴位定位、针刺方法
1.3 实验步骤
1.4 统计学方法
1.5 主要仪器与试剂
1.6 血浆及脑组织标本制备
1.7 PBS缓冲液配制
1.8 血浆及脑组织ET含量测定
1.9 血浆及脑组织CGRT含量的测定
1.10 血浆及脑组织NPY含量的测定
第四部分 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脑组织NPYmRNA表达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 穴位定位、造模方法
1.3 实验步骤
1.4 统计方法
1.5 主要仪器与实验材料
1.6 实验方法
1.7 结果与分析
讨论
1、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1.1 中风病的命名
1.2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1.3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3.1 "督脉取穴法"与缺血性中风病
1.3.2 "背俞穴取法"与缺血性中风病
1.3.3 "阳明经取穴法"与缺血性中风病
2、三种不同取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研究概况
3.三种不同取穴法对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密度的影响
4.电针人中、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对急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相关机理
4.1 改善NO代谢,降低NO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4.2 抑制ET合成和释放,增加脑血流量,减轻神经元损伤
4.3 调节神经肽CGRP、NPY,对抗脑缺血损伤
4.4 降低脑组织NPYmRNA的表达可能是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5.电针不同穴组对急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附录: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题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9-10-21
参考文献
- [1].不同频率电针背俞穴对CFS大鼠HPA轴及免疫影响与临床研究[D]. 金小千.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2].电针干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AD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 黄新宇.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3].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D]. 戴晓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 [4].夹脊电针调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微环境NLRP3炎症小体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 [5].“双固一通”针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D]. 王彦春.湖北中医学院2004
- [6].乙醇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结构的影响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D]. 王炳元.中国医科大学2004
- [7].针刺足三里穴对正常及应激性溃疡大鼠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D]. 孙锦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 [8].电针太阳、印堂穴对大鼠睡眠功能的神经—免疫调节及脑电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D]. 白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
- [9].炎克宁对大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D]. 刘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
- [10].针刺对拟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针刺调节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 杨忠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2].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突触重建促进作用的研究[D]. 罗燕.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3].PKA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针刺干预研究[D]. 黄国新.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4].超微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D]. 尹天雷.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
- [5].浅刺针法对脑梗塞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D]. 范郁山.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
- [6].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合并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D]. 岳增辉.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 [7].四白等穴与胃的延髓特异性联系机制的研究[D]. 何军锋.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 [8].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胃功能的中枢整合机制[D]. 李江山.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
- [9].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D]. 王恩龙.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
- [10].电针百会、大椎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干预作用机制的研究[D]. 郭祥筠.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脑缺血论文; 电针论文; 神经行为学论文; 形态学论文; 一氧化氮论文; 一氧化氮合酶论文; 内皮素论文;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论文; 神经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