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黄河口泥沙输移及三角洲的近期演变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科学
作者: 樊辉
导师: 黄海军
关键词: 泥沙输移,最大浑浊带,河口拦门沙,水下三角洲,岸线,潮滩潮沟,遥感,人类活动,盒子维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整合水文站水文观测资料、海面光谱测量及表层悬浮泥沙样品分析资料、拦门沙河段同步定点水文观测数据、遥感影像、水深图及前人文献资料等,借助遥感影像处理、GIS 技术及分形理论等较为系统地研究黄河入海水沙变异特征、入海泥沙扩散输移、河口拦门沙与水下三角洲的演变、岸线与潮滩的变迁及其人类活动对河口泥沙输移与三角洲近期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黄河入海水沙量锐减,下游河道频繁断流。通过对黄河口含沙水体光谱反射特性的研究,建立了表层悬 浮 泥 沙 浓 度 遥 感 反 演 的 半 分 析 和 经 验 模 型 。 经 验 关 系 式R TM 3 / RTM2= 0.1683ln(SPM)+0.2454被应用于估测黄河口表层水体含沙量。拦门沙河段水文观测结果表明,潮流区悬沙和底沙交换活跃,最大浑浊带在落急和落憩时发育充分,其范围不超过 10km。采用单窗算法反演 Landsat TM6 影像得到海表温度,并解译出最大浑浊带的位置和范围。黄河口拦门沙是入海泥沙在河口低流速区内大量落淤沉积的结果;拦门沙的形成导致河口河道持续淤高,利津和西河口水位(3000m3/s)年均升高速率分别为 0.164m/a 和 0.170m/a(1985-1996 年)。受以东南向为主潮流输沙和潮流切变锋的控制,70%以上的黄河入海泥沙在河口沉降构建水下三角洲。由于黄河入海水沙的变化,三角洲淤积速率减缓,淤进型海岸减少,仅为蚀退型海岸长度的一半,人工海岸逐年剧增。人为活动也影响了潮滩潮沟的演替进程,潮沟的分维值下降。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及数据预处理
2.2 研究方法
3 黄河入海水沙变异特征分析
3.1 来水来沙年际分配变异特征
3.2 来水来沙年内分配变异特征
3.3 来水来沙中断(黄河断流)分析
3.4 清水沟流路黄河来水来沙特征
3.5 小结
4 黄河口悬沙光谱特性与表层悬沙浓度遥感估测
4.1 悬浮泥沙遥感理论基础与光谱反射率模型
4.2 黄河口悬浮泥沙粒度特征分析
4.3 黄河口含沙水体光谱特性与表层悬沙浓度的遥感估算
4.4 小结
5 河口最大浑浊带成因及时空变化
5.1 黄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总体特征
5.2 黄河口最大浑浊带发育演变
5.3 热红外遥感应用于河口最大浑浊带观测的探讨
5.4 小结
6 黄河口拦门沙的发育演变及其影响
6.1 黄河口拦门沙的特征
6.2 拦门沙形成机理分析
6.3 拦门沙发育演变
6.4 拦门沙的演变对河口河道河床淤高和流路变迁的影响
6.5 小结
7 水下三角洲的演变
7.1 黄河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
7.2 黄河口输沙量分析
7.3 水下三角洲演变与河口泥沙输移动力
7.4 小结
8 黄河三角洲岸线与潮滩的动态变迁
8.1 岸线解译结果分析
8.2 潮滩潮沟解译结果分析
8.3 黄河三角洲潮滩潮沟的演变
8.4 小结
9 人类活动对河口泥沙输移与三角洲演变的影响
9.1 黄河入海水沙减少原因分析
9.2 河口疏浚工程
9.3 围垦与防洪堤
9.4 人工出汊
9.5 调水调沙
9.6 小结
10 结语
10.1 结论
10.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近岸海床细泥沙输移及冲刷防护研究[D]. 汪求顺.大连理工大学2015
- [2].悬移质泥沙输移的大涡模拟研究[D]. 白静.清华大学2013
- [3].河口三维水沙输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 马方凯.清华大学2010
- [4].二维定床和动床洪水数值模型的研究和应用[D]. 吴钢锋.浙江大学2014
- [5].弯道水流结构及泥沙输移过程研究[D]. 吴岩.天津大学2014
- [6].长江口水沙运动及三维泥沙模型研究[D]. 刘高峰.华东师范大学2011
- [7].冲积河流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D]. 黄才安.河海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泥沙输运及其动力地貌过程[D]. 刘锋.华东师范大学2012
- [2].黄河口悬浮泥沙扩散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 史文静.中国海洋大学2008
- [3].黄河三角洲毗邻海域悬浮泥沙扩散和季节性变化及冲淤效应[D]. 毕乃双.中国海洋大学2009
- [4].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演变[D]. 马妍妍.中国海洋大学2008
- [5].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D]. 彭俊.华东师范大学2011
- [6].长江口潮滩水动力过程、泥沙输移与冲淤变化[D]. 贺宝根.华东师范大学2004
- [7].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演变及退化研究[D]. 张晓龙.中国海洋大学2005
- [8].海岸、河口区波—流联合作用下三维悬沙数值模拟及其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D]. 梁丙臣.中国海洋大学2005
- [9].黄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河口演变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 赵连军.武汉大学2005
- [10].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区悬沙及沙洲演变的遥感研究[D]. 宋召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
标签:泥沙输移论文; 最大浑浊带论文; 河口拦门沙论文; 水下三角洲论文; 岸线论文; 潮滩潮沟论文; 遥感论文; 人类活动论文; 盒子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