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来说,“幸存”的电影文本是不可忽视的宝贵的研究资料。本文选取了两部早期中国无声电影的重要文本《劳工之爱情》和《一串珍珠》作为个案,对1920年代中国无声电影所体现的都市空间观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部影片在空间设置、空间中人物的呈现方式及其运动,和空间作为叙事功能等方面的异同,力图比较深入地分析上海作为都市空间在1920年代中国无声电影中所呈现的面貌及文化蕴涵。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带有实证性,在对两部影片进行文本统计基础之上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借助社会分层理论,将电影中的都市空间分为上层空间、中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劳工之爱情》主要是下层空间的样本,而《一串珍珠》则主要表现的是中产阶层的空间故事。这两部电影所表现的空间具有互补性,两者合一能够更全面地映射出上海这一都市空间的面貌。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是对两部电影中体现出的空间观念进行整体分析,并提出空间分层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对两部电影的都市空间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为空间的叙事功能分析,是对都市空间观念的整体把握和提升。1920年代的上海都市空间,在早期中国电影中作为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空间系统而存在,这个空间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同空间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存在着从自身空间阶层上升到更高空间阶层的可能性,同时也有从自身的空间阶层跌落到更低的空间阶层中去的风险。《劳工之爱情》讲述的就是下层空间的小商人成功地获得向高层空间迈进的爱情资本的故事,而《一串珍珠》则是叙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由中层空间跌落,降至下层空间,后又想象性地回归到中层空间的过程。通过对《劳工之爱情》和《一串珍珠》两部影片的个案分析,本文大致梳理出了上海作为都市空间在1920年代中国无声电影中的总体面貌和表现功能,为更深入地对中国无声电影进行空间层面的文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