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枝词》看开埠前上海地区的社会风貌

从《竹枝词》看开埠前上海地区的社会风貌

论文摘要

近年有学者重视对上海竹枝词的辑录整理,其成果无疑有益于社会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丰富的竹枝词史料,对于研究上海的过去有着不可小觑的价值。历来的研究都认为上海在走进近代化之前,民风习俗与人文发展趋向与南吴北越的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但根据我们对于方志与竹枝词的翻阅,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上海各地的物产结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民风也不尽相同,对此,本文试图作进一步的细分。从竹枝词中得出:政治经济环境导致了丰富多元的生产方式,这对各地居民的生活状态、消费观念、审美趣味以及信仰与道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探讨这种心理基因在上海之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以此作为我们今天重塑上海形象的一个借鉴。本文的前言部分概括了竹枝词的发展历程及其史料价值,并对己有的竹枝词研究作了一个大致的述评,指出竹枝词研究特别是上海竹枝词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及已有的对上海开埠前城市精神所作的分析的看法,并交待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对上海竹枝词作者群的分析入手,得出三个史料特点:一是竹枝词数量众多,所反映的时空跨度广大;二是作者成份复杂,从精英文化发展到大众文化,所揭示的历史角度宽阔;三是内容涉及广泛,所提供的研究信息真实性与可信度不断提高。第二章以开埠前上海的经济政治背景为依托,得出上海地区是典型的商业型城市,棉纺业的高度发展使得家庭手工业跃居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上海地区封闭的自然经济系统被打破,生产方式也更加多样性。第三章从各阶层居民不同的消费能力入手,对富商及平民的生活状态作出比较,并对社会普遍所尊崇的奢靡气息作一界定,通过对竹枝词中反复出现的几个意象进行文本分析,得出当时当地总体的消费理念比较合理的结论。第四章从民间娱乐、民间信仰来考察上海地区开埠前民众的传统文化心态,继而通过对人口数量、结构的分析,得出五方杂处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道德观念的变化。本文立足于一个独特的视角,试图从为前人所忽视的精神层面上,还原出上海开埠前的社会心理结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学术史综述
  • 一、竹枝词的研究
  • 二、从城市精神看上海竹枝词研究
  • 第一章 偏重史实的上海竹枝词
  • 第一节 上海地区的界定
  • 第二节 上海开埠前竹枝词的作者及其在清代盛行的原因
  • 第三节 上海竹枝词创作之目的
  • 第二章 趋利重商的价值取向
  • 第一节 得天独厚的时代背景
  • 一 政治环境
  • 二 明清赋税变化
  • 三 商业型城市定位
  • 第二节 丰富多元的生产方式
  • 一 靠水吃水
  • 二 凌布二物,衣被天下
  • 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第三章 亦奢亦俭的生活状态
  • 第一节 崇尚奢靡的消费理念
  • 一 参差不齐的消费能力
  • 二 奢侈消费的界限范围
  • 第二节 布衣百姓的乡野生活
  • 一 “食”之农家味
  • 二 “用”之务实性
  • 第四章 新旧杂糅的民俗风情
  • 第一节 传统的风俗习惯
  • 一 大俗大雅的民间娱乐
  • 二 信巫喜祷的民间信仰
  • 第二节 鱼龙混杂的新异世界
  • 一 开放宽容的胸怀
  • 二 重利轻礼的恶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从《竹枝词》看开埠前上海地区的社会风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