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自2006年年底,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大。面对逐渐与全球市场接轨的中国银行业,其业内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如何在市场开放的前题下加快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建立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有效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业务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是中国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以及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对比中外银行在这两方面的差异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优劣势。通过对比内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有利于发现我国内资银行现在缺点及不足,从而能更好地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为此,本文试图运用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银行微观经济学、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在对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占有情况和我国银行业市场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银行业务、绩效评估、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善我国银行业市场环境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第一章主要是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现状分析,主要是进入原因、进入模式以及现状特点分析。对外资银行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分析,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可主要归纳为银行规模、贸易关系、地理文化差异等影响因素。另外,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银行业的一系列政策也确实起到吸引外资银行进入的作用。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的模式选择的描述中,主要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两种。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在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趋于多样化,除了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外,各大外资银行还积极参股国内银行。总的来讲,外资正以积极的姿态加入中国银行业这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在外资以不同的形态参与中国银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经历了由起步期向高速发展期的过渡,在此过程中,在我国生存发展的外资银行其特征也在日益显现,其地区分布正由最初的我国沿海城市向内地城市扩张,主要来源地仍以地理位置相邻的地区和国家为主。另外,其客户的选择范围也在逐步地扩大。这一章主要从整体上展现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并为后续章节提供一个现实背景铺垫。第二章主要分析入世后我国银行业市场环境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主要从我国银行业市场内外资银行占比情况和我国银行业市场基础环境分析两方面作阐述,展现外资进入后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本文基于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阐明中外商业银行在我国市场内的力量对比,包括机构数量、资产状况、盈利能力、业务范围等方面的比较,相对内资银行,大型外资银行除了机构数量外,在上述其他各方面都存在显著优势。但我国银行为提高竞争力,也在努力改变上述各方面的劣势地位。对比我国内外资银行在机构分布、资产状况、盈利能力、业务范围等方面的异同,阐明二者的优劣势所在,为外资银行进入对内资银行的效率影响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基础。对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环境的分析则主要从宏观环境、信用体制建设、金融法制及政策环境三大方面出发,从而全面地展示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生存环境。我国整体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创新高为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市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可能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另外,我国近年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趋势造成国内流动性增加,资本市场开始活跃,资本流向由传统的存贷市场逐渐向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转移,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另外,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信用体系,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为提升全国整体信用征信水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最后,一国金融体系的完善离不开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加快银行业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中国银行法》、《银行监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与规章,这些均为我国银行业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做出法律保障。但出于为保护国内不太成熟的银行业,这些法律规章有些与世界通行的法律制度并不相容,尤其是加入WTO后冲突表现更明显。另外,在面对更加开放的国内银行业市场,对变革后的市场监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方面,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手段以控制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风险。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第三章主要从业务开展、经营绩效、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四个方面对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全面对比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差别,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及银行业市场现存的弊端提出一些可行性政策建议。首先,从业务开展角度来看,相对于外资银行,我国商业传统的存贷业务仍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银行业务种类相对较少。而外资银行基于其长期市场经验的积累,无论是业务拓展能力,还是产品开发手段都较为成熟,尤其是中间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贡献和新业务的创新能力都较中资银行有优势。其次,从外资、中资银行的各种绩效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效明显,在资产收益水平和股权收益水平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但若要面对外资银行进入后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的改变,我国商业银行还须在业务创新能力、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形成一个良好的长期发展的态势。另外,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的核心问题。因此在对比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时,有必要比较其各自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吸收西方商业银行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优点,完善自身公司治理结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花旗银行为例,在全面清晰地展示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一个借鉴的标准。相对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董事会不规范、约束机制不完善、缺乏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及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充分认识到自身缺点的情况下,努力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不足,为面对外资银行的到来后市场竞争的加剧做准备。在中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对比分析中,主要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方面对比中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差距。对于市场风险的管理,对比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完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控制手段、建立人才储备,设立独立外部审计,建设风险控制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信用风险的管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技术、信用评级方法、信用信息数据收集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要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必须增强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最后,基于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面对外资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步伐的加快,银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加剧的前提下,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不仅要从各商业银行微观主体出发,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竞争能力,还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完善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环境。对于前者,应当采取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银行内部组织管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等方法改变商业银行竞争实力;从政府角度出发,则应该重视行业结构改革、信用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监督手段等,从而更好地应对外资进入后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改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背景分析
  • 二、文献综述及内容安排
  • (一) 文献综述
  • (二) 内容安排
  • 三、创新与不足
  • 1. 外资银行进驻我国银行市场竞争分析
  • 1.1 外资银行进驻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原因及模式分析
  • 1.1.1 进入原因分析
  • 1.1.2 进入模式选择
  • 1.2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特点分析
  • 1.2.1 地区分布
  • 1.2.2 来源地分布
  • 1.2.3 客户分布
  • 2. 我国银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 2.1 我国银行业中外资银行市场占比结构分析
  • 2.1.1 我国中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对比
  • 2.1.2 中外资银行资产状况和收益对比
  • 2.1.3 不良贷款比率与资本充足率
  • 2.2 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基本分析
  • 2.2.1 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 2.2.2 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分析
  • 2.2.3 金融法制及政策环境分析
  • 3. 中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
  • 3.1 中外资商业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对比
  • 3.1.1 传统存贷业务
  • 3.1.2 中间业务
  • 3.2 中外资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绩效对比
  • 3.2.1 平均资产收益率
  • 3.2.2 平均股权收益率
  • 3.2.3 经营能力分析
  • 3.3 中外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比较
  • 3.3.1 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分析
  • 3.3.2 外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 3.3.3 内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 3.4 中外资银行风险管理对比分析
  • 3.4.1 市场风险管理
  • 3.4.2 信用风险管理
  • 3.5 结论及建议
  • 3.5.1 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3.5.2 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融体制改革关乎中外商业银行合作进程[J]. 中国外资 2019(01)
    • [2].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 [3].试论中外商业银行客户管理异同[J]. 才智 2014(20)
    • [4].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差异的成因及对策[J]. 商 2012(11)
    • [5].中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与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2)
    • [6].核心竞争力之于中外商业银行的比较探讨[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6(18)
    • [7].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中间业务比较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 2012(12)
    • [8].浅析中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差异[J]. 网络财富 2010(20)
    •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4)
    • [10].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国际比较[J]. 商场现代化 2014(15)
    • [11].中外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对比分析——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J]. 现代商业 2012(30)
    • [12].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建设银行、美国银行案例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06)
    • [13].中外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比较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08)
    • [14].中外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J]. 市场论坛 2009(09)
    • [15].中外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问题比较研究[J]. 中国商论 2017(13)
    • [16].中外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比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01)
    • [17].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基于建设银行、美国银行案例分析[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2(04)
    • [18].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应用[J]. 时代金融 2013(35)
    • [19].中外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比较分析——以银行个人业务为例[J]. 河北金融 2012(03)
    • [20].我国商业银行间的利益共谋问题研究[J]. 商业经济 2012(23)
    • [21].试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革[J]. 现代商业 2008(36)
    • [22].中外商业银行税收与税制比较[J]. 山西财税 2013(03)
    • [23].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关系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05)
    • [24].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分析[J]. 新金融 2008(02)
    • [25].对我国商业银行广告营销的探讨[J]. 大学教育 2014(05)
    • [26].中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文献综述[J]. 时代金融 2008(07)
    • [27].商业银行碳金融:国际经验做法与中外差距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 2017(06)
    • [28].试论我国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J]. 消费导刊 2008(18)
    • [29].资产负债管理与银行绩效——基于中外商业银行最新发展的实证研究[J]. 北京金融评论 2013(03)
    • [30].中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管理与创新的比较思考[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5)

    标签:;  ;  ;  ;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