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堂教学主要面临教学容量大、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时数少这一矛盾,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和危重监护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在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任务和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护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新兴的护理临床学科。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的对患者作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本课程主要以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及常用的急救技术为主要内容。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和危重监护的训练与操作,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本学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多将重点集中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很难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实训基本采用“手把手、一步步”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和机械反复训练,对所学知识缺少推理反思。因此,不利于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常见病病情评估、常用的急救和监护技术,以及个人急救意识的增强,应变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一)职业岗位调研
通过调查本校在云南各大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华区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石林天奇医院等)的护理临床实习生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科室的表现以及临床需求来进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程改革。
(二)得出结果
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生实习存在的问题:1、工作积极性不高:环境陌生、急诊科工作辛苦。2、法律意识淡薄。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急救知识理论学习枯燥、学习兴趣不高。4、操作不熟练:理论实际难以结合、无实训练习机会。5、心理素质差。6、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未接触过整体抢救流程。
三、教学改革内容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需求及能力培养为主线
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急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分析,按照急危重症护理学临床工作岗位过程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分为三大教学模块: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依据护士职业成长发展规律设计、重构基于急危重症护理工作过程的11个典型工作任务,并且对应学习相关的7个实训内容。
1、院前急救护理理论:心搏骤停(基础生命支持、球囊面罩通气术)、严重创伤、理化环境因素损伤的护理、气道异物清除术。院前急救护理实训:心肺复苏术、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急诊科救护理论:急性中毒救护、心搏骤停(高级生命支持)、体外非同步电除颤、常见各系统急症。急诊科救护实训:洗胃技术、除颤技术、心电监护。
3、重症监护室救护理论:MODS、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与护理、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建立)。重症监护室救护实训:吸痰技术、呼吸机的使用。
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以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配合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习兴趣,理论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图表、幻灯、投影、录象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训教学包括病案教学法、预习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造福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队伍。
(三)优化考核方法
医学院传统考核方式多采用平时成绩、实操成绩、期末理论成绩组合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包括20%的出勤情况、10%的作业完成情况、30%的课堂表现情况、20%的过程考核以及20%的自主学习情况。实操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多采用闭卷理论考试的方式。最后经过汇总,总成绩超过60分可达到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全面,不能系统的评价学生的临床实际运用和应变能力。
课程改革后我们引入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方法,操作考核占总成绩75%,包括:仪表素质5%、用物准备5%、操作步骤50%、整体效果5%、相关知识1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5%:小组合作5%、课堂提问5%、学习态度5%、应变能力5%、案例演绎5%。采用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考核教师的主观性,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提高了对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效果分析
(一)学生评价:理实一体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对教师的满意度较之前提高6个百分点。
(二)教学督导组评价:理实一体教学直观真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借鉴。
(三)社会评价:在各个教学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得到了实习医院的广泛好评。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活动实现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结合、临岗学习与顶岗实习结合、单项技能训练与仿真综合训练结合。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确保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理论,应用熟练抢救技术、培养良好的医德修养,有利于学生为实习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惠珍.急危重症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情境与案例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125-126.
[3]邓辉,邓菲菲,黄小娥.校院合作模式下急救护理校内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