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论文题目: 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韩玉国

导师: 方立

关键词: 范畴语法,规则对规则假设,语法关系,非连续结构,话题化,结构,结构

文献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在范畴语法这一词汇主义句法理论框架内对汉语非连续结构进行了全面、集中的描述。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汉语语法关系的确立、话题句的生成、“把”字句、“得”字补语句、兼语句和与非连续结构相关的紧缩句,我们从“非连续”这一独特的视角将这些语言现象统一在一起。 词汇句法学的显著特征是:词库的词条包含了丰富的句法信息,句法构造由此投射而来。同时,词汇语法以对动词(谓词)动态语义的详尽分析见长,并严格遵守语义组合性原则,因此词汇语法尤其是范畴语法格外重视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范畴语法既是句法的,也是语义的。 配价语法也是一种词汇主义研究路向。在配价语法这种词汇主义思潮中,我国汉语语法学者对题元角色及句法实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汉语动词词义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汉语基本语法关系与话题的纠结、对汉语作格性质的认识不足等等,使得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中并没有深入贯彻词汇主义语法理论的原则,具体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对动词语义动态性能够造成的句法影响持怀疑态度,为避免“词无定价,离句无价”的局面而限制词汇意义的深入分析;虽然提出了“原子句”、“基础句”、“必有论元”、“最小配价”等概念,但没有自觉地将它们与语法关系直接对应起来。这两个方面导致的结果是配价语法的热潮后开始转向句式语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这篇论文我们从范畴语法的角度彻底坚持词汇主义语法主张,在理清基本语法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主语、主谓谓语句、话题、次话题等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 语言中的非连续现象是理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转换生成语法正是出于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提出深层结构这样一种理想化模型。范畴语法承认非连续结构的存在并以解决这类问题见长。通过细致的语义考察和句法描写,我们发现汉语“把”字句、一部分“得”字补语句和兼语句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并将它们统一在TVP范畴之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解决方案,在汉语中承认TVP这样一个非连续的及物动词短语范畴,许多相关问题迎刃而解。 按照非连续现象的三种不同类型,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共九章。 第一部分是范畴语法及非连续结构总论。第一章我们从七个侧面详细、深入地对范畴语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为全文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理论背景。第二章我们对本文的研究目标——非连续结构进行了定义、探讨了范畴语法非连续分析方案的本质并确定了汉语非连续结构的类型,同时我们也回顾了非连续现象对汉语研究的困扰及我国汉语学者对此提出的带有非连续性质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是词汇规则、语法关系及汉语非连续结构——话题句。第三章我们介绍了范畴语法的词汇规则并运用这些规则对汉语静态存在句、领主属宾句和非给予义双宾句进行了考察,

论文目录:

第一部分:范畴语法及非连续结构总论

第一章 范畴语法评述

0.导言:范畴语——语言研究的数学方法

1.范畴语法概要

1.1 范畴语法源流

1.2 当代范畴语法作为非转换语法繁荣的动因

1.3 范畴语法与其他语法的理论的区别

1.3.1 范畴语法与短语结构语法

1.3.2 范畴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

2.范畴语法中的“范畴概念”

2.1 “范畴”的基本定义

2.2 句法范畴

3.范畴语法的特性

3.1 函数——论元结构

3.2 范畴语法中的句法、语义关系——“规则对规则”假设

3.3 单一策略的语法

3.4 词汇主义主张

3.5 对复杂结构语言现象的优雅描写

4.范畴语法中的“语言片段”

5.范畴语法的发展及主要流派——GCG与CCG

5.1 扩充的范畴语法(GCG)

5.2 Dowty对GCG的贡献

5.3 Steedman的CCG

6.范畴语法的规则及算法系统

6.1 范畴语法的规则系统

6.1.1 函数应用规则

6.1.2 结合规则

6.1.3 函数复合规则

6.1.4 提升规则

6.1.5 除法规则

6.1.6 内包规则

7.IA模式与IP模式

8.范畴语法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汉语非连续结构概要

1.非连续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2.非连续结构的定义

2.1 非连续直接成分

2.2 在上下文自由语法中定义非连续现象

3.非连续分析方案的本质

4.非连续结构的类型

4.1 不连续的直接成分——复杂及物动词短语TVP

4.2 语义组合而句法不组合的非连续结构——话题句

4.3 句法组合而语义不组合的非连续结构——缺口句(gapping)和NCC结构

4.4 三种非连续结构的差别

5.汉语中非连续现象的研究

5.1 非连续现象对汉语研究的困扰

5.2 汉语界对非连续现象的研究

5.2.1 槽式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5.2.2 汉语学界“非连续”概念的提出

6.范畴语法对非连续结构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词汇规则、语法关系及汉语非连续结构——话题句

第三章 词汇规则与语法关系

1.语法关系在句法研究中的必要性

2.范畴语法中语法关系的确立

3.范畴语法中的词汇规则

4.词汇改变规则与论元结构的改变

4.1 关系削减规则

4.2 关系重新排序规则

4.3 关系扩展规则

5.按照词汇规则确立汉语语法关系

5.1 从关系重新排序规则看汉语存在句——台上坐着主席团

5.1.1 静态存在句的语法关系

5.1.2 处所主语句的客体排他性

5.1.3 处所主语句的抽象、隐喻式表达

5.1.4 关系重新排序规则:动作动词→存在动词

5.2 从关系重新排序规则看汉语领主属宾句——王冕死了父亲

5.2.1 领主属宾句的研究现状

5.2.2 领主属宾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

5.2.3 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特征及原型动词的甄别

5.3 关系扩展规则与汉语双宾句——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5.3.1 关于非给予义双宾动词

5.3.2 双宾句中原型动词与非原型动词的句法差别

6.语法关系的确立:“谓词——论元”结构与题元角色连续统

第四章 汉语派生语法关系——话题及其提取类型

1.话题研究的重要性

2.话题与主语之间的纠结

2.1 话题与主语的关系

2.2 话题的地位——句法成分、语用成分、话语成分

2.2.1 话题——语用成分说

2.2.2 话题——话语成分说

2.2.3 话题——句法成分说

2.2.3.1 转换生成语法的话题观

2.2.3.2 徐烈炯、刘丹青的TSVO论

2.2.3.3 袁毓林对基础主语与话题主语的二分

3.范畴语法中话题的提取方式——话题化

4.再分析原则

5.主语、宾语的话题化

5.1 简单主语、宾语的话题化

5.1.1 主谓句中主、宾语的话题化

5.1.2 双宾句宾语的话题化

5.1.3 主、宾语的话题化还是斜格成分的话题化

5.2 复杂主语、宾语的话题化

5.2.1 主、宾语的话题化与原生主谓谓语句

5.2.1.1 主语、宾语修饰语的话题化

5.2.1.2 主谓谓语句的原生性

5.2.2 主、宾语中心语的话题化

5.3 关于宾语的强制性话题化

6.斜格成分的话题化

6.1 斜格成分的语法地位

6.2 所谓“话题的原生性”

6.3 斜格成分的话题化方式

6.4 斜格成分的话题化还是宾语修饰语的话题化

7.从语言的作格性看“次话题”

7.1 “次话题”与VP_E范畴

7.2 汉语中的作格动词短语VP_E范畴

7.2.1 语言中的作格现象

7.2.2 汉语作格性质的动因

7.2.3 对“多重话题结构”的质疑

第三部分:致使事件的整合——非连续TVP结构

第五章 TVP结构概要

1.宾语控制及主语控制的动词性补足语

2.TVP分析的解释力

3.范畴语法对于TVP的解决方案——内包操作

3.1 内包操作的起因

3.2 内包操作的具体方法

4.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方法

5.对范畴语法TVP方案的评价

6.TVP结构的本质——致使概念的融合

7.TVP结构的判定标准

8.汉语致使结构的TVP分析方案

第六章 汉语TVP结构:“把”字句

1.把”字句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把”字句的切分及存在的问题

1.1.1 “把”字句的二分、三分与四分

1.1.2 “把”字句句法二分存在的问题

1.2 “把”后NP的句法地位

2.“把”字句的句法和语义

2.1 “把”后NP的兼语性质

2.2 “把”的性质——非终结动词、致使义助动词

2.3 “把”的语法化与致使义

2.4 “把”字句内部成分的语义——VP

2.5 “把”字句句式义研究

3.“把”字句的分类

3.1 “把”字句的致使性质

3.2 致使义“把”字句与处置义“把”字句的区分

4.致使义“把”字句

4.1 致使义“把”字句的句法特征

4.2 致使义“把”字句的语义结构

4.2.1 “把”直接表达致使义

4.2.2 致使义“把”字句的“把”前NP

4.2.3 致使义“把”字句的“把”后成分

4.2.4 致使义“把”字句的VP

4.2.5 致使义“把”字句的语义表达式

4.2.6 致使义“把”字句的事件结构

5.处置义“把”字句

5.1 准VR与“把”的共生性

5.2 处置义“把”字句——能产的句法致使手段

5.3 处置义“把”字句的语义描写

5.4 处置义“把”字句的语义表达式

6.“把”字句的TVP处理方案

6.1 “把”字句的非连续分析

6.2 儿语习得过程中“把”与其后VP的连续形态

6.3 “把”后NP的直接宾语性质

6.3.1 “把”字句的宾语控制特征

6.3.1.1 “把”后NP与VP内NP的领属关系

6.3.1.2 “把”后NP与VP内反身代词的照应关系

6.3.2“把”后NP的话题化

6.3.3 “把”字句的被动形式

7.“把”字句TVP分析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第七章 汉语TVP结构:“得”字补语句

1.词汇规则生成“V得”

1.1 “得”的性质

1.2 范畴语法中“V得”的生成

2.两类不同事件结构的“得”字补语句

2.1 前人的分类方法

2.2 “NP1+V1得+NP2+VP2”式“得”字句中的致使关系

2.3 三事件“得”字句与二事件“得”字句

2.3.1 表达双重致使关系的三事件“得”字句

2.3.2 表达单层致使关系的二事件“得”字句

2.3.2.1 二事件“得”后成分的类别

2.3.2.2 从重动句看二事件“得”字句中V1的及物性特征

2.3.2.3 二事件“得”字句的“得”后成分

2.3.2.4 IVP“得”字句结果事件的离散化

2.4 TVP“得”字句与IVP“得”字句的分野

3.非连续TVP“得”字句

3.1 句法组合性与语义组合性的对应

3.2 TVP“得”字补语句

3.2.1 NP2的直接宾语特征

3.2.2 宾语控制反身代词化

3.2.3 TVP“得”字句的连续形态

3.2.4 内包操作

4. 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歧义及语义差别

4.1 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歧义

4.2 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语义差别

第八章.汉语TVP结构:兼语句

1.兼语句在语法分析上存在的问题

1.1 兼语式分析面临的困境

1.2 兼语式的“空代词”分析

2.兼语句的分类

2.1 致使与役使

2.2 致使类兼语式与役使类兼语式

2.2.1 致使义兼语式

2.2.2 役使类兼语式

2.2.3 逆序兼语式

3.兼语式的TVP分析

3.1 NP2的话题化

3.2 VPI与VP2的连续形态

4.TVP分析对兼语句中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解释

4.1 致使义兼语句中的反身代词照应

4.2 役使义兼语句中的反身代词照应

4.3 兼语句中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阻断效应

4.3.1 致使义兼语句中的阻断效应

4.3.2 役使义兼语句中的阻断效应

5.其他语句中长距离约束及阻断效应的TVP解决方案

5.1 内涵义小句宾动词

5.2 长距离约束及阻断效应

5.2.1 长距离约束现象的产生

5.2.2 长距离约束阻断效应的认知过滤

第四部分:基于同序(co-ordination)的汉语非连续结构

第九章.汉语NCC构造

1.缺口句(gapping)现象

2.狭义NCC结构与缺口句的区分

3.狭义NCC结构的树形图解释——右向节点提升

4.汉语中的狭义NCC结构

5.汉语中两种特殊的共用节点结构

5.1 “NP1而不是NP2”短语

5.2 一类特殊的“兼语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1

标签:;  ;  ;  ;  ;  ;  

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