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政府主导,制度供给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朱梅,李燕凌[1](2012)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的困境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过程,政府主导逻辑内含于以需求诱致因素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之中。本文尝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一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了政府主导逻辑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点,对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对如何超越困境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沈宏亮[2](2011)在《中国规制政府的崛起:一个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规制政府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关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比较经济学和制度移植论对其崛起逻辑的解释都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的规制政府是中央政府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信念和认知能力,对原有治理制度进行边际改进的一个供给主导型过程。该过程的路径依赖特征既是引发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也为提高规制效率提供了改革思路。(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1年04期)
胡书东[3](2010)在《论政府主导的中国制度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制度因素。拥有强大而稳定的发展型政府是促成中国奇迹的基本因素。新中国成立至今,推动工业化、现代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是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国社会经历多次剧烈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的制度变迁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变迁,不是市场和人民群众自发推动的。今后制度变迁的重点是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0年06期)
马耀鹏[4](2009)在《我国政府主导的双向流动型制度变迁模式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转型和发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政府在体制制度重构的初始阶段进行主动性的意识形态准备并获得合理性支持,把握住"一个原则,两个不等于,叁个有利于"的路径导向,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双向流动型制度变迁模式(见图1)。这种模式是世界性转型中的成功创新,既把握好革命性变革的力度和边界,又在市场化转轨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为中国未来深化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框架。(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09年05期)
冷雄辉[5](2009)在《政府主导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一个理论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变迁的方式一般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我国的制度变迁实质上是政府主导下的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方式。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过程必然采取政府主导的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方式进行。(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09年21期)
田克祯[6](2009)在《农村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的困境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过程,在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由于政府“有限理性”以及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等原因,使农村改革陷入“制度锁闭”与“诺思悖论”的困境,导致城乡二元分离、城乡差别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也是“叁农”问题形成的制度根源。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历程、路径及政府角色的梳理,分析了农村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的双重影响以及面临的困境,探讨了解决“叁农”问题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创新、主体的重塑和路径选择,提出了推动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的对策性思考,这对推进我国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巢莹莹,陈微[7](2009)在《论我国市场化改革中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对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进行了理论解读和现实分析,并提出了调整我国政府制度创新的具体方式:正式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创新相统一;核心制度创新与配套制度创新相结合;借鉴式制度创新与自创式制度创新相兼顾。(本文来源于《中国商界(下半月)》期刊2009年02期)
李万峰,汪彤[8](2006)在《政府权力主导下的一场复杂制度变迁——基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认识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目前所进行的市场化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就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由于中国的特殊现实国情,政府总体上成为一个主导力量,政府权力因素在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变迁推进的次序与时机的权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扮演着“制度决定者”和制度供给者的角色。(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6期)
杜长辉[9](2006)在《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政府主导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思路,从一个视角,两个层面分析中国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式发展。这个视角是历史分析的角度,把政府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置入时间发展的历程中,两个层面是指内外两个层面,即在旅游经济发育内生要求与旅游经济外部的宏观经济的变迁分析政府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建构了旅游经济内生要求的制度变迁的类型,然后将其放在中国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中认识。 本文认为,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之初,旅游经济内生发展及宏观经济都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式的变迁方式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育,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旅游产业政府主导却遇到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困境。本文提出中国旅游产业的制度变迁主体应当是实现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过度,而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可以推动中国旅游产业的制度创新,实现旅游产业向更高阶段推进,也能够推动中国宏观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2006-05-12)
王覃刚[10](2005)在《中国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逻辑及障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诺斯的工具理性主义制度变迁理论和哈耶克的演进理性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梳理,阐述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对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检验,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逻辑及障碍。(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规制政府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关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比较经济学和制度移植论对其崛起逻辑的解释都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的规制政府是中央政府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信念和认知能力,对原有治理制度进行边际改进的一个供给主导型过程。该过程的路径依赖特征既是引发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也为提高规制效率提供了改革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朱梅,李燕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的困境与超越[J].湖南社会科学.2012
[2].沈宏亮.中国规制政府的崛起:一个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过程[J].经济学家.2011
[3].胡书东.论政府主导的中国制度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0
[4].马耀鹏.我国政府主导的双向流动型制度变迁模式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
[5].冷雄辉.政府主导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一个理论假说[J].现代商业.2009
[6].田克祯.农村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的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9
[7].巢莹莹,陈微.论我国市场化改革中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
[8].李万峰,汪彤.政府权力主导下的一场复杂制度变迁——基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认识角度[J].新疆社会科学.2006
[9].杜长辉.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政府主导式发展[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
[10].王覃刚.中国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逻辑及障碍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