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被害人犯罪问题研究

无被害人犯罪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无被害人犯罪”问题是目前刑法学、犯罪学乃至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无被害人犯罪”从犯罪学上讲,是指当且仅当某行为为刑法所禁止,但行为的当事人均承认行为的结果并自愿参加,并且行为人不认为该行为侵犯了自己的生活利益,因此不会就该行为向执法机关投诉的,则该行为为“无被害人的犯罪”;从刑法学上讲:某类行为仅仅对超个人法益具有侵害或危险,而对个人法益不具有侵害或危险(或虽对个人法益产生侵害或危险,却因行为当事人承认行为结果并且自愿参与而降低侵害或危险)~1,即事实上不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具有侵害或危险的犯罪为“无被害人犯罪。”笔者认为,正确认识无被害人犯罪,必须在以下理论前提下展开:摒弃我国传统认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西方大陆法系规范违反论的犯罪本质的观点,确立法益侵害的犯罪本质论;摒弃传统的三分法(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个人法益)对法益分类法,确立二分法(个人法益、超个人法益),刑法法益主要是个人法益。在全面阐释“无被害人犯罪”历史、概念、特征、分类的基础上,笔者对。“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现有理论作简要介绍,提出自己的法益论刑事政策出罪机制。在论文第三部分,作者对中国刑法中涉及“无被害人犯罪”的部分按照法益的不同类型列为性方面的“无被害人犯罪”、生命和健康权益方面的“无被害人犯罪”和涉及财物方面的“无被害人犯罪”,并提出“全面检讨、分步推进”的刑事政策路径选择。即在全面反思和检讨我国“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应然性理论思考的前提下,针对刑法的实然规定,按照法定刑的轻重将其分为重罪和轻罪,将属于轻罪的“无被害人犯罪”列为近期非犯罪化的主要目标;而属于重罪的无被害人犯罪被非犯罪化的难度较大,可以成为远期的非犯罪化目标。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无被害人犯罪”理论概述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
  • 三、关于“无被害人犯罪”的几个问题
  • (一) 被害人的概念
  • (二) “无被害人犯罪”的特征
  • (三) “无被害人犯罪”的分类
  • 第二章 “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初探
  • 一、刑事政策中的非犯罪化
  • 二 “、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应然性思考
  • (一) 现有的主要理论及评述
  • (二) 以刑法法益为视角的再审视
  • 三、世界范围“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浪潮
  • 第三章 对中国刑法“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 一、关于“无被害人犯罪”的简要评述
  • 二、“全面检讨、分步推进”的刑事政策路径选择
  • 三、分类述评
  • (一) 性方面的“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
  • (二) 生命和健康权益方面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罪化
  • (三) 涉及财物方面无被害人犯罪的犯罪化
  • 四、一个例外─“无被害人犯罪”与未成年人和不完全行为能力人保护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经济犯罪超个人法益属性辨析、类型划分及评述[J]. 当代法学 2018(02)
    • [2].近现代法益理论的发展及其功能化解读[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09)
    • [3].法益理论的问题与出路[J]. 法学 2019(11)
    • [4].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之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05)
    • [5].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超个人法益之提倡[J]. 交大法学 2018(03)
    • [6].论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限制适用[J]. 中州学刊 2016(09)
    • [7].法益理论的危机与出路[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8].论诉讼中的被害人承诺抗辩[J]. 法制与社会 2013(36)
    • [9].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解释学释义[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0].被害人承诺问题探析[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6(05)
    • [11].预防刑法的合理性及限度[J]. 法商研究 2019(06)
    • [12].人类图像与刑法中的超个人法益——以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6)
    • [13].被害人量刑建议权探解[J]. 江淮论坛 2010(05)
    • [14].德国预约制度研究[J]. 北方法学 2012(01)
    • [15].事实与价值:刑法中“淫秽”界定的双重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4)
    • [16].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7].“处置型污染环境罪”之辨析[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18].被害人承诺探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9].新闻与法[J]. 青年记者 2020(25)
    • [20].“治病”与“治世”:柏拉图古典死刑论及其当代启示[J]. 北方法学 2019(04)
    • [21].德国刑法学中法益概念的内涵及其评价[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2].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刑罚治理的合理边界——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属性为例[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3)
    • [23].刑法保护法益的判断规则[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6)
    • [24].刑法中“淫秽”的界定[J]. 韶关学院学报 2010(07)
    • [25].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建构与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06)
    • [26].“经济刑法”之概念与重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5)
    • [27].被害人承诺的体系定位之再思考[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 [28].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处罚基础——检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认定标准[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 [29].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超个人法益属性[J]. 人民检察 2015(11)
    • [30].论国民欲求及其对中国刑事立法的影响[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标签:;  ;  ;  ;  ;  

    无被害人犯罪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