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低地板轻轨车(是指车辆地板距离轨道面小于400毫米的轻轨车辆)因其制造成本低、能耗低以及便于乘客上、下车等显著特点,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然而,这种低地板轻轨车的研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某70%低地板轻轨车车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方法对其进行了静强度、疲劳强度分析和室内噪声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某70%低地板轻轨车车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和车体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为依据,创建了编组列车强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根据EN12663标准和设计任务书,对该编组列车车体进行了六种载荷工况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给出各载荷工况作用下编组列车车体的Von.Mises应力分布云图,完成了车体的静强度评价。其次,依据EN12663标准提供的车体疲劳载荷,对该编组列车车体进行了两种载荷工况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基于名义应力法和BS标准,获得了列车车体在垂向和横向疲劳载荷作用下疲劳强度的相对薄弱部位,完成了车体的疲劳强度评价。然后,运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轻轨车头车结构-声系统的振动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和声学响应分析的边界元模型;在单位激励力作用下对头车车体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并以此作为室内声场计算的边界条件,研究了依据GB/T 12816—91和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室内观测点和观测平面的声压级分布规律,并借助声传递向量分析方法确定了车体部件在低频区的声学贡献度。最后,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法,建立了轻轨车头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在轮轨辐射与空调声源激励载荷作用下研究室内声场的声压级分布规律,在通过板子系统的速度响应分析确定了在高频区对室内噪声贡献较大的部件。本课题受到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2008S037)与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2009J005-C)的共同资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地板项目碳纤维侧墙板粘接[J]. 中国标准化 2019(S2)
- [2].100%低地板轻轨列车5模块车体及其铰接系统设计[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07)
- [3].低地板城轨车辆抗折弯液压系统分析[J].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10)
- [4].低地板车辆司机室内装结构优化[J].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16(05)
- [5].100%低地板轻轨车发展与模式[J]. 机车电传动 2015(01)
- [6].70%低地板车辆空调系统特点分析及设计优化[J]. 铁道车辆 2015(05)
- [7].日本1000型超低地板新型车辆[J]. 国外铁道车辆 2015(04)
- [8].70%低地板与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比较[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5(04)
- [9].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及其转向架发展现状[J]. 都市快轨交通 2013(05)
- [10].低地板车辆限界计算研究[J]. 铁路技术创新 2013(06)
- [11].新型司控台在低地板车辆上的应用[J]. 铁路技术创新 2013(06)
- [12].武汉大汉阳地区100%低地板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7(02)
- [13].100%低地板车牵引传动导向控制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5(18)
- [14].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性能分析[J]. 机车电传动 2016(02)
- [15].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学性能研究[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5(04)
- [16].100%与70%低地板轻轨车辆特点及选型分析[J].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15(04)
- [17].100%低地板车辆结构型式对比[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4(02)
- [18].浅谈低地板司机室前端模块结构[J]. 科技与企业 2014(15)
- [19].半低地板城市客车设计[J].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2(03)
- [20].基于CATIA的客车低地板前轴有限元分析[J]. 硅谷 2012(13)
- [21].100%低地板车用弹性车轮的开发[J]. 机车车辆工艺 2011(01)
- [22].现代低地板轨道车辆创新走行部[J]. 机车电传动 2009(02)
- [23].低地板客车发展方向[J]. 城市车辆 2009(06)
- [24].18米低地板公交车“第一翻”[J]. 运输经理世界 2008(12)
- [25].低地板公交车 市场说了算[J]. 商用汽车新闻 2008(28)
- [26].理性看待低地板公交车[J]. 商用汽车 2008(08)
- [27].“发展低地板公交车要考虑国情”是个伪命题[J]. 运输经理世界 2008(09)
- [28].低地板车用轮缘润滑装置控制系统设计[J]. 铁路技术创新 2019(05)
- [29].40t低地板平车研制[J]. 机械工程师 2015(10)
- [30].低地板车辆内装中顶板装配探讨[J]. 铁路技术创新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