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coChip PC203的LTE系统基站物理层API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icoChip PC203的LTE系统基站物理层API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摘要

在“移动宽带化”的趋势下,为对抗WiMAX系统的竞争3GPP启’动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统的研究。LTE系统的标准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e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等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扁平网络结构和全IP系统架构,支持最大20MHz的系统带宽、100Mbit/s的峰值速率和更短的传输延时,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标准的3~5倍,是一项重大的革新。本论文所涉及的项目是LTE-FDD系统基站物理层基带处理的设计与实现,项目的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MAC(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接口一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下行发送链路和上行接收链路。本文主要从工程实现的角度详细论述了MAC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接口--API--的设计和实现。其中详细论述了API的架构和功能设计、API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和工作流程、API对MTP (Message Transmission Protocol, MTP)消息的处理以及API对上下行链路的各个业务信道及控制信道的调度等。本文所涉及的开发项目是基于picoChip平台进行设计和开发,因此主要针对picoChip芯片的特点,给出模块的详细设计。其中,API所有的设计以VHDL和C语言的形式进行实现。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LTE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关键技术;第二章介绍了项目所基于的硬件平台picoChip芯片及其相关的开发流程;第三章结合LTE系统基站物理层基带处理的数据链路的设计,介绍了API与物理链路的接口;第四章详细的介绍了API的设计和实现。最后,已经将所开发的API代码下载到硬件开发环境中与LTE测试终端进行了上下行链路的联合测试,结果证明,本文的设计和实现是完全可行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LTE的目标和需求
  • 1.3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
  • 1.4 论文工作安排
  • 第二章 picoChip芯片简介
  • 2.1 DSP芯片的发展
  • 2.2 DSP芯片的分类
  • 2.3 主流DSP芯片介绍
  • 2.4 PICOCHIP简介
  • 2.4.1 picoArray的体系结构
  • 2.4.2 picoArray的端口和外围设备
  • 2.4.3 picoArray的复用方式
  • 2.4.4 picoChip AE类型
  • 2.4.5 picoChip开发流程
  • 第三章 API与上下行物理链路的接口设计
  • 3.1 概述
  • 3.2 物理链路的设计
  • 3.2.1 物理层的功能
  • 3.2.2 LTE系统物理层的技术特点
  • 3.2.3 复用与信道编码的一般流程
  • 3.2.4 物理信道与调制
  • 3.2.5 API与上下行物理链路的接口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PI的设计和实现
  • 4.1 概述
  • 4.2 API在PC203上的设计
  • 4.2.1 PC7203的硬件结构
  • 4.2.2 API同MAC之间的接口设计
  • 4.3 API的功能和结构设计
  • 4.3.1 API的功能设计
  • 4.3.2 API的外部端口设计
  • 4.3.3 API的整体结构框图设计
  • 4.3.4 API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4.4 API对MTP消息处理的实现
  • 4.4.1 MTP消息的格式定义
  • 4.4.2 LTE系统MTP消息的内容定义
  • 4.4.3 API对MTP消息的处理的时序关系
  • 4.4.4 API内部模块对主要MTP消息的处理
  • 4.5 API对物理链路的调度
  • 4.5.1 小区建立时API的调度
  • 4.5.2 API对下行物理链路的调度
  • 4.5.3 API对上行物理链路的调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总结及进一步工作
  • 5.1 总结
  • 5.2 论文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感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编码器端到端物理层优化方案[J]. 计算机工程 2019(12)
    • [2].5G通信背景下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3].物理层安全专栏序言(中英文)[J]. 密码学报 2020(02)
    • [4].5G系统终端物理层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技术应用 2019(04)
    • [5].同轴物理层:一个高成本效益、稳健且可扩展的物理层解决方案[J]. 今日电子 2017(08)
    • [6].一种基于物理层加密的OFDM系统设计与实现[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7].物理层安全技术[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8].认知中继网络的物理层安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0(06)
    • [9].时变OFDM系统中基于基扩展模型的物理层认证[J]. 电子技术应用 2016(12)
    • [10].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04)
    • [11].多天线系统中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 信息网络安全 2016(05)
    • [12].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电信科学 2011(09)
    • [13].MIPS科技实现USB 2.0高速物理层IP[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05)
    • [14].面向物理层安全的广义随机空间调制技术[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15].一种用于E级数据中心高速互联总线物理层测试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集成电路 2020(10)
    • [16].ZigBee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设计[J]. 山西电子技术 2017(04)
    • [17].基于天线选择与协作通信联合的物理层安全增强方法[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7(08)
    • [18].协作网络中物理层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6(06)
    • [19].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军事通信技术 2015(03)
    • [20].多天线多载波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进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04)
    • [21].卫星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展望[J]. 电讯技术 2013(03)
    • [22].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J]. 信息网络安全 2012(06)
    • [23].WCDMA空中接口的物理层测量[J]. 微计算机信息 2010(06)
    • [24].EPON物理层的一种新设计方法[J]. 光通信技术 2010(08)
    • [25].5G物理层安全技术——以通信促安全[J].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4)
    • [26].基于支持向量机的4G室内物理层认证算法[J]. 计算机应用 2016(11)
    • [27].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风险及其防护技术研究现状分析[J]. 保密科学技术 2015(07)
    • [28].移动通信系统平均物理层安全容量[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29].物理层安全的存在性实验研究[J]. 计算机应用 2014(S1)
    • [30].面向5G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综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05)

    标签:;  

    基于picoChip PC203的LTE系统基站物理层API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