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广告,即广而告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无处不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的传播特性使它与广告的传播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从模因论的视角,可以更好的审视和解释语言现象。本文介绍了模因论和模因的由来、特点和类型,作者希望能从模因论的视角来阐释广告语言。本文试图说明模因论这一理论在语言学研究上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结合大量中英文广告实例,发现其中的模因现象,通过对广告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其中规律,用强势模因策略来指导广告语的创作和发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模因论,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动机和研究方法等。然后作者详细阐述了该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理论背景,探讨了国内外在模因论、广告语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模因的定义、相关术语,选择标准以及模因与语言的关系。接着本文基于大量广告实例分析了广告语言中的模因现象,提出两种类型的广告语言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即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和形式不变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指出强势模因策略的意义,作者继承和创造了四类型强势模因策略——修辞策略、依附策略、顺应策略和情感策略用以打造成功的广告语言模因,为广告语的分析和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展示了本文的研究发现,指出该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本文用模因论阐释广告语言,希望在模因论和广告学领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模因论对营销效果的影响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2].文化模因视角下的海南黎锦[J]. 上海商业 2020(Z1)
- [3].茶传记拟人化艺术和茶语模因的变异表征[J]. 农业考古 2020(02)
- [4].基于知识模因级联网络的领域知识扩散模式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4)
- [5].简论网络模因——以俄语网络模因为例[J]. 国际公关 2020(05)
- [6].文化模因理论视角下城市形象片的创新性分析——以“中国酒城”泸州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7].模因视域下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与发展[J]. 老区建设 2020(12)
- [8].以模因理论解读“饭圈”用语传播[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0)
- [9].进化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模因理论研究[J]. 校园心理 2020(03)
- [10].例谈如何打造强势校训模因[J]. 文学教育(下) 2019(02)
- [11].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3)
- [12].国内模因研究论文知识图谱分析[J]. 现代交际 2019(12)
- [13].简论国语影视台词维译中“模因”的传播——以《甄嬛传》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0)
- [14].浅析模因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9)
- [15].词群“神X”和“X神”的衍生变异*——从模因角度谈两类常见词群的衍生路径[J]. 语言文字应用 2019(04)
- [16].基于复杂性思维的建筑模因探析[J]. 新建筑 2018(02)
- [17].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制作之模因探究[J]. 开封大学学报 2018(01)
- [18].《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联与模因传承[J]. 福建茶叶 2017(01)
- [19].模因传播与二语产出性词汇习得[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01)
- [20].顺应论视角下电影台词中的强势模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1)
- [21].英语新词构词的词缀模因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2].语言模因的形成过程与传播特性——论汉语模因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语用[J]. 外国语言文学 2017(03)
- [23].基于模因论的社会化媒体情报分析模型在CI中的应用[J]. 情报学报 2016(06)
- [24].模因论对文化模因翻译的启示——以《紫钗记》英译本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 [25].茶文化在西方的模因地图[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6].强势模因的“遗传”与“变异”——论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工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9)
- [27].新闻标题中强势模因的建构[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8].“网络流行语”语境下的价值模因重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9)
- [29].模因理论视角下的“微X”语族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4)
- [30].网络流行语模因分析及对广告语创作的启示[J]. 当代传播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