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随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针对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从传统化疗到目前分子靶向治疗的巨大进步。近年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中发现,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PCI-32765可选择性、不可逆性的与B细胞抗原受体的必要组成部分BTK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进一步阻断Ras/MAPK信号通路传导,引起恶性B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和黏附。目前,PCI-32765只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少量研究,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PCI-32765在体外对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侵袭性B系淋巴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法检测药物对侵袭性B系淋巴瘤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应用免疫印迹法对药物所致凋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MTT结果发现: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PCI-32765作用B系淋巴瘤细胞24、48、72小时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其中,HBL-2细胞系的IC50为10.6uM;Jeko-1细胞系的IC50为 7.8uM;Raji 细胞系的 IC50 为 8.2uM;SUDHL-10 细胞系的 IC50 为 8.6uM;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药物处理24小时后,随着药物浓度增高,药物处理组中处于凋亡期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多,并且与对照组相比,PCI-32765对B系淋巴瘤细胞的凋亡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API染色结果显示:药物作用B系淋巴瘤细胞24小时后,药物处理组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CI-32765作用于B系淋巴瘤细胞24小时后,B细胞受体中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磷酸化水平和Ras/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蛋白ERK1/2的磷酸化水平均降低,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药物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BTK蛋白磷酸化并进而影响细胞中Ras/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结论: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PCI-32765对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Raji、套细胞淋巴瘤-Jeko-1和HBL-2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SUDHL-10)有明显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PCI-32765选择性、不可逆性与B细胞受体中BTK结合抑制其磷酸化并进而阻断细胞中Ras/MAP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