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97识别的神经丝蛋白在斑马鱼视网膜和脑发生过程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RT97识别的神经丝蛋白在斑马鱼视网膜和脑发生过程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斑马鱼视网膜和脑的发生,利用Western blot验证了哺乳类抗体RT97对斑马鱼视觉组织中神经丝蛋白的特异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神经丝蛋白在斑马鱼视网膜和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管前端间脑两侧向外突出,形成眼原基,随着胚胎发育,眼原基细胞不断增殖,眼原基不断扩大形成眼囊并向外伸展、旋转后外侧壁内陷形成视杯,视杯的内外层分别发育为神经视网膜和色素视网膜。至成体时,视网膜十层结构已分化完全;斑马鱼脑的发育从受精后12小时开始启动,之后逐渐经历前、中、后脑泡的分界,形成原始的三个细胞团,并最终由此分化为端脑、间脑、中脑和小脑的原基,随着神经细胞的不断迁入和分化,脑各个区域逐渐形成,脑功能随之完善。结果显示,斑马鱼视网膜和脑的发育模式基本符合脊椎动物的一般发生模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T97抗体对斑马鱼视觉组织中的神经丝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眼囊期若干细胞有弱的RT97阳性反应;至眼杯期,视杯的内层部分细胞(神经视网膜层)呈现稍强的RT97阳性反应;耳石形成期时神经视网膜外层细胞阳性增强;从眼球色素出现到出膜期,阳性细胞逐渐集中至视网膜睫状边缘带;出膜后四天,内网层呈弱的RT97阳性反应,视神经、视交叉及问脑处呈强的阳性反应;至成体,视神经纤维层及视神经呈强的阳性反应,内网层和外网层也有较弱的阳性反应。在脑发育过程中,受精后14小时,胚胎头部区域仅有极少数弱阳性细胞;受精后30-60小时,视顶盖的一些细胞胞体中有强的阳性反应,并逐渐集中,端脑、下丘脑、大脑脚盖、小脑、菱脑各脑区也有部分呈强阳性的细胞;受精后7天和15天时,小脑部分神经突起、大脑脚盖、端脑及菱脑的大部分纤维有阳性,处于间脑处的视束呈强阳性,15天的阳性反应明显强于7天;受精后1月,中脑顶盖的视边缘层和围室层、视束等处纤维呈很强的阳性;下丘脑、大脑脚盖、小脑等处纤维有较强的阳性。成体斑马鱼端脑皮层有标记为弱阳性的纤维,视顶盖边缘层、小脑及下丘脑纤维均呈很强的免疫阳性。结果提示:RT97识别的神经丝蛋白在斑马鱼不同发育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胚胎期神经丝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视网膜和脑早期的形态发生有关,出膜后幼体及成体内的表达可能与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有关。本实验将为阐明神经丝在神经系统早期形态发生中的作用及进一步揭示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提供生化和形态学方面的证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脊椎动物视网膜的发生
  • 1.1 视泡的决定和发生
  • 1.2 视泡的分化与视网膜的形成
  • 1.3 研究视网膜发生的意义
  • 2 脑的发生
  • 2.1 脊椎动物脑的形态发生
  • 2.2 鱼类脑的发生
  • 3 神经丝蛋白的研究现状
  • 3.1 神经丝蛋白的组成
  • 3.2 神经丝蛋白的作用
  • 3.3 编码神经丝蛋白的基因
  • 3.4 神经丝蛋白的组装
  • 3.5 神经丝蛋白的磷酸化
  • 3.6 神经丝蛋白在病理条件下的研究
  • 3.7 神经丝蛋白与神经系统的发育
  • 4 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模式动物—斑马鱼
  • 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组织化学术
  • 2.2 视神经损伤手术
  • 2.3 免疫印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视网膜的形态发生
  • 2 脑的形态发生
  •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1 免疫阳性判断标准
  • 3.2 视网膜的免疫组化染色
  • 3.3 脑的免疫组化染色
  • 4 western blot结果
  • 4.1 正常斑马鱼的视觉组织
  • 4.2 损伤斑马鱼的视觉组织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神经丝蛋白在胚胎及胚后视网膜内的定位及功能
  • 2 神经丝蛋白在胎脑及成体脑内的定位
  • 3 western blot结果分析
  • 结论
  •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图版说明
  • 图版I
  • 图版II
  • 图版III
  • 图版IV
  • 图版V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RT97识别的神经丝蛋白在斑马鱼视网膜和脑发生过程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