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论文题目: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建筑技术科学

作者: 肖良宵

导师: 魏宏杨

关键词: 重庆地区,住居热环境,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重庆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环境恶劣,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是重庆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夏季空调、冬季采暖以很快的速度发展,随之带来建筑能耗的增加。能源紧缺问题成为了目前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而要节约建筑能耗,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是主要的手段。 笔者分析了重庆地区气候特征,研究了国内外改善住居热环境的建筑成果,并对重庆地区住居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提炼、借鉴传统和现代建筑适应气候的建筑方法,总结出适用于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要包本次研究的内容主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导言。首先,分析了本论文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随后,确立了论文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和走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第2章),重庆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分析。介绍了重庆地区的基本气候环境特征,独特的山地地区的气候特点。为以后的设计策略的提出提供设计依据。 第三部分(第3章),重庆住居热环境的沿革、问题与思考。主要是通过对重庆住居的历史发展作出分析,找出目前重庆住居建筑应有的改进,以及未来重庆住居环境的发展道路。同时辨证地分析目前重庆住居热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思考如何来进行重庆住居热环境的改善。 第四部分(第4、5、6章),提出具体的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在前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从群体到单体再到细节,提出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这是本论文的中心内容。首先从群体建筑布局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创造“绿地清风”的住居外部空间环境;其次对住居空间形态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适应重庆气候、地理的住居空间形态;最后从建筑材料与构造入手,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改善材料和构造的热工性能。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言

1.1 论文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

1.2 论文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技术路线

1.3 研究的方法及论文的结构框架

2 重庆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分析

2.1 基本气候环境特征

2.1.1 夏季日照强、冬季日照少

2.1.2 夏季气温高

2.1.3 全年湿度大

2.1.4 夏季风速小

2.1.5 冬季雨雾多

2.1.6 降水规律

2.2 主要气候环境特点

2.2.1 夏热冬冷的周期规律

2.2.2 山地河谷的特殊影响

2.2.3 三峡水库的可能影响

2.2.4 城市高容积与热岛效应

3 重庆住居热环境的变迁、问题与思考

3.1 重庆居住热环境变迁

3.1.1 人类早期的被动式适应

3.1.2 传统民居的能动式适应

3.1.3 近代住居的被动式适应

3.1.4 现代住居的主动式调节

3.1.5 建筑节能措施的推行

3.2 重庆住居热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夏热冬冷矛盾的两面性问题

3.2.2 城市热岛效应问题

3.2.3 住居形态的地域气候环境适应性问题

3.2.4 建筑材料构造的地域气候环境适应性问题

3.3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思考

3.3.1 科学发展观与节约型社会

3.3.2 辨证施治与科学设计方法

3.3.3 吸取传统民居的营养

3.3.4 重庆地区建筑节能的关键问题——减少主动式调节

3.4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3.4.1 建筑群体布局——追求“绿地清风”

3.4.2 住居空间形态——适应地域气候

3.4.3 建筑材料与构造——改善热工性能

4 “绿地清风”的群体建筑布局

4.1 减少建筑密度以增加绿地

4.2 有利山地通风组织的群体布局

4.3 塔式建筑更利于群体通风

4.4 架空吊脚以利通风散热和除湿

4.5 减少硬质铺地以利自然生态系统

4.6 热岛效应的缓解

5 适应地域气候的住居空间形态

5.1 体形系数问题的辨证分析

5.2 建筑平面形态的优化

5.3 套内功能空间布局的避热考虑

5.3.1 热环境的合理分区

5.3.2 东西向房间的处理

5.4 套内通风组织

5.4.1 适合重庆地区夏季的通风方式

5.4.2 加强板式住宅风压通风

5.4.3 加强塔式住宅风压通风

5.4.4 一梯多户住宅的穿堂风的组织

5.3.5 内廊式高层住宅楼的单面通风问题的解决

5.4.6 利用中庭、天井通风

5.4.7 利用楼梯间通风

5.4.8 利用庭院温差通风

5.5 房间开口位置及面积

5.5.1 房间开口位置

5.5.2 开口面积

5.5.3 改善通风的门窗

6 改善材料与构造热工性能

6.1 非采光外围护结构的设计策略

6.1.1 减小表面材料的热吸收系数

6.1.2 加强外表面热的散失

6.1.3 适合重庆地区气候的墙体热工性能探讨

6.1.4 保温隔热材料分布位置

6.1.5 经济实用的墙体构造方案

6.2 改善窗的热工性能的技术设计策略

6.2.1 窗节能的意义

6.2.2 窗墙比问题的辨证

6.2.3 窗户传热原理及节能因素

6.2.4 窗户构件

6.3 遮阳的设计策略

6.3.1 建筑自身的遮阳

6.3.2 利用绿化的遮阳

6.3.3 利用构件的遮阳

6.4 阳台的设计策略

6.4.1 双层皮阳台的中介作用

6.4.2 加强阳台空间的隔热保温性能

6.4.3 利用自然元素

6.4.5 双层高阳台的设计手法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黄土高原传统民居建筑绿色经验研究[D]. 王天时.北京建筑大学2018
  • [2].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墙体的热工性能比较与优化分析[D]. 李维孝.江苏大学2018
  • [3].玻璃轻石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热工性能试验研究[D]. 舒松.武汉理工大学2015
  • [4].门窗幕墙热工性能综合计算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林伟伟.重庆大学2015
  • [5].贵州省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研究[D]. 郭锐.重庆大学2011
  • [6].长江流域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研究[D]. 庄燕燕.重庆大学2009
  • [7].重庆高校教学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D]. 陈鹏.重庆大学2016
  • [8].基于热工性能测试的节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探讨[D]. 王宗华.山东大学2009
  • [9].严寒地区绿色建筑墙体热工性能研究[D]. 褚廷明.吉林建筑大学2017
  • [10].鼓风预混式中餐燃气灶热工性能研究[D]. 江明.重庆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重庆地区建筑遮阳设计初探[D]. 杨蜀光.重庆大学2006
  • [2].中国北方居住小区日照环境设计与研究[D]. 曹立辉.天津大学2005
  • [3].上海高层住宅与太阳能技术一体化应用研究[D]. 李臣杰.同济大学2006
  • [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D]. 卢玫珺.浙江大学2006
  • [5].寒冷地区小城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D]. 王朝红.河北工业大学2006
  • [6].自然通风降温设计分区研究[D]. 董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 [7].自然通风条件下传统民居室内外风环境研究[D]. 林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 [8].不同热环境下的人体热感觉[D]. 李文菁.湖南大学2006
  • [9].夏热冬冷地区加气混凝土节能墙体设计研究[D]. 唐京华.湖南大学2006
  • [10].结合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设计研究[D]. 许东风.重庆大学2002

标签:;  ;  ;  ;  

改善重庆住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