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某放火案探讨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

从宋某放火案探讨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

论文摘要

在刑法理论中,所有不作为犯罪的问题无不以特定义务为基础,是决定不作为犯罪能否成立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犯罪的主要依据。而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典型案例着手,对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的界定众说纷纭,并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结果。在实践案件处理当中对不作为犯罪来源范围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审判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案例对其深入分析,笔者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作为义务的来源在此提出一己之见,希望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审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不作为犯的“特定义务”是研究不作为犯罪的重中之重,它反映了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犯罪事实和构成要素。对于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范围,国内外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我国学界主流的观点是四来源说。本文在分析这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以及刑法学者们的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实际案例出发,简单阐述一个典型的案例引出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问题,分析实践中作为义务与理论中的冲突,分歧意见。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不作为义务的相关理论,对案件分析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支持包括不作为犯的概念和构成条件与作为义务的来源理论,这种来源理论包括四种主流来源: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业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第三部分是对作为义务来源传统分类的反思,是在实践案例中所遇到作为义务来源形式分类的研究的新情况,并对作为义务来源理论新情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案例中作为义务来源的分析。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作为义务的内容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义务的来源也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刑法无法对作为义务做列举式的明文规定。本文在对理论界的四来源观点和其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实践审判尽一份绵薄之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案情简介及争议的问题
  • (一) 案情简介
  • (二) 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
  • 二.不作为犯的相关理论
  • (一) 不作为犯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 1. 不作为犯的概念
  • 2. 构成不作为犯的条件
  • (二) 作为义务来源的理论
  • 1.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 2. 职业或业务上要求的行为
  • 3.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 4.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 三.对作为义务来源传统分类的反思
  • (一) 传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
  • (二) 从实质来源角度的反思
  • (三) 作为义务形式分类研究的新情况
  • (四) 对作为义务来源理论新情况的分析
  • 四.对本案的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作为犯中先行行为认定理论之质疑[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2].遗弃罪内涵的扩大化——以非典型的真正不作为犯为视角[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5(10)
    • [3].不作为犯归责的规范性思考[J]. 法大研究生 2015(02)
    • [4].不作为犯的归因与归责[J]. 刑事法评论 2011(01)
    • [5].试论不作为犯[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2(01)
    • [6].不作为犯的概念解析[J]. 山西青年 2013(04)
    • [7].论不作为犯的法定性与相似性[J]. 中国法学 2012(02)
    • [8].浅析先行行为成为不作为犯义务来源的学理根据[J]. 法制与社会 2012(18)
    • [9].不作为犯论的生成[J]. 中外法学 2012(04)
    • [10].对不作为犯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1(05)
    • [11].论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区分的两重性——以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不对应性为切入点[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2].现代社会下过失不作为犯构造——基于注意义务与作为义务关系[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 [13].不作为犯的特定义务来源探析——以“四来源说”和“实质法义务说”之评析为视角[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5)
    • [14].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J]. 中国检察官 2012(03)
    • [15].不作为犯中支配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J]. 现代法学 2019(03)
    • [16].刑事行为能力之初探[J]. 法制博览 2018(02)
    • [17].不作为犯中客观归责理论的适用[J]. 清华法学 2016(04)
    • [18].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新论[J]. 法制与社会 2009(07)
    • [19].刍议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08(30)
    • [20].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理论重塑[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4)
    • [21].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未遂形式[J]. 法制与社会 2014(17)
    • [22].对合法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的探讨[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6)
    • [23].论不作为的参与——以“管辖”为轴展开[J]. 研究生法学 2011(06)
    • [24].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04)
    • [25].真正不作为犯:义务困境与解释出路[J]. 政治与法律 2019(06)
    • [26].论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以条件关系的适用为中心[J]. 刑法论丛 2015(04)
    • [27].先行行为探析[J]. 知识经济 2010(06)
    • [28].肇事逃逸案件多重侵害致死的刑法因果关系研究[J]. 中国检察官 2020(09)
    • [29].浅议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J]. 商 2016(12)
    • [30].论不纯正不作为犯中法律规定义务的限制[J]. 知识经济 2010(06)

    标签:;  ;  ;  

    从宋某放火案探讨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