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菌核病和倒伏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不仅严重降低了油菜的产量,同时也影响了菜籽的品质和收获指数。在生产中这两个因素又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因而给油菜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危害。栽培措施的改进和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可以缓减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效果有限,且化学农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传统育种和转OXO、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菜抗菌核病的能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抗源材料,油菜抗菌核病育种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国内外对作物抗倒伏性研究也仅处于描述性研究阶段。因此,探索新的方法以提高油菜及其它作物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木质素作为植物机械组织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植物抵御各种逆境(风、雨、病原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4-香豆酰CoA连接酶(4-coumaryl:CoA ligase,4-CL)处于代谢分支点的位置,引导着光合代谢产物向木质素合成途径的流动,被认为是调控木质素合成的理想靶基因。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油菜材料木质素含量及其与油菜抗菌核病和抗倒伏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油菜木质素含量,增强其抗菌核病和抗倒伏能力提供依据。利用同源序列法从毛白杨中分离4-CL基因,并对其生化功能进行验证,进而通过异源4-CL基因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中的过量表达,研究4-CL活性水平的调控对油菜木质素含量及抗菌核病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为油菜高产、优质、抗逆育种奠定基础,并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研究及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的另一个研究内容是选用特异抗菌核病、抗倒伏和特异不抗菌核病、不抗倒伏的油菜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共显性标记SSR和基于功能基因外显子的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和抗倒伏性进行QTL定位研究,筛选对油菜抗菌核病和抗倒伏性状具有显著作用的QTL位点,为下一步QTLs的分离和基因聚合创造条件。本研究获得主要如下结果: 1.分析了29个油菜材料茎杆木质素含量与抗菌核病和茎杆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1和0.618,表明木质素含量与油菜抗菌核病和抗倒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2.从毛白杨木质化茎中分离了一个4-CL 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包含翻译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及完整的编码框序列(ORF)。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编码蛋白序列中包含所有已知4-CL蛋白的两个特征序列boxⅠ(SSGTTGLPKGV)和boxⅡ(GEICIRG)。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为class Ⅰ 4-CL蛋白,且在进化上与白杨(Populus tremuloides)中参与木质素合成的4-CL1(AF041049)最为相近。 3.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L,利用E.coli表达了含N-末端多聚组氨酸(His×6)标签的4-CL重组蛋白。活性分析表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够催化参与木质素合成的三种底物PA、CA、FA的活化,底物偏爱性顺序为PA>FA>CA。重组蛋白对SA则没有活性。 4.利用Ni2+亲和柱纯化了带His×6标签的4-CL重组蛋白,以纯化蛋白作为抗原,制备4-CL抗血清,为下一步转基因植株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奠定基础。 5.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4CL和pBI-C4H:4CL,并转化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和37301,共获得56棵抗Kan转基因植株,其中51株来自37301,包括转pBI121:4CL植株12棵和转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矮壮素对小麦抗倒伏性能的诱导效应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7(02)
- [2].播种期对直播稻茎秆抗倒伏性状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0(04)
- [3].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02)
- [4].水稻抗倒伏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13)
- [5].化控技术对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0(06)
- [6].取样后处理措施对小麦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9(04)
- [7].化控剂密高对玉米抗倒伏性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06)
- [8].穗肥施氮量对抛栽杂交中稻抗倒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 2011(02)
- [9].甘蓝型油菜抗倒伏性及农艺性状研究[J]. 作物杂志 2010(06)
- [10].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08(04)
- [11].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抗倒伏性状遗传参数的分析及其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8)
- [12].不同基因型小麦灌浆和抗倒伏性能与籽粒产量的关系[J].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6)
- [13].花生抗倒伏性状的初步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2)
- [14].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0(04)
- [15].玉米种质资源的抗倒伏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6)
- [16].谷子抗倒伏性和株高、穗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6)
- [17].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伏性的数学模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15)
- [18].油菜茎秆几种发育相关酶的活性对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8)
- [19].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玉米新品种抗倒伏性比较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8)
- [20].北部旱地冬小麦抗倒伏性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1)
- [21].水稻最佳施硅模型试验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7)
- [22].14个糜子品种在平凉市旱地引种试验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10)
- [23].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09)
- [24].玉黄金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 2019(05)
- [25].作物抗倒伏检测专利技术综述[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1)
- [26].株行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光环境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8)
- [27].寒地水稻茎秆抗倒伏性状的初步研究[J]. 北方水稻 2009(05)
- [28].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8)
- [29].甜高粱抗倒伏性状评价及其倒伏系数初探[J]. 作物杂志 2008(03)
- [30].遮阴对重穗型杂交水稻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伏性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