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教育技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网络体系,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使我国教育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科技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本课题借鉴耗散结构理论的优秀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并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鉴定。其次,在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内涵,阐述了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忧患。再者,在归纳回顾耗散结构理论有关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耗散结构理论与我国教育技术的关系,其中,分析了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并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应用于研究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最后,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先用逻辑分析法论述了我国教育技术的系统特性和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从系统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等几个条件入手,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新的理论探讨。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结果表明: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我国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制约条件和所需要的外部支持条件,可以为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借鉴的思维向度和理论模式;我国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复杂开放系统,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形成耗散结构条件(开放性、非线性、涨落和远离平衡态等)的制约,在发展的过程中包含的子系统和内部层次结构越复杂,就越有可能保持自身的不平衡态,进而产生新的不断发展的动力。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3 研究的意义1.3.1 理论意义1.3.2 现实意义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4.1 主要研究内容1.4.2 具体研究思路和实施方案1.4.3 研究方法1.5 论文的创新之处1.6 相关概念界定1.6.1 耗散结构理论中的一些概念1.6.2 教育技术的有关概念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沿革及内涵2.1 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沿革2.1.1 电化教育萌芽阶段2.1.2 电化教育早期形成阶段2.1.3 电化教育初步发展阶段2.1.4 电化教育重新起步阶段2.1.5 教育技术迅速发展时期2.2 教育技术的内涵2.3 教育技术繁荣背后的忧患第三章 耗散结构理论的产生及其方法论3.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3.1.1 产生的历史背景3.1.2 产生的过程3.1.3 主要内容3.2 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3.2.1 开放性3.2.2 远离平衡态3.2.3 涨落导致有序3.2.4 系统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3.3 耗散结构理论的方法论价值3.3.1 提供扩展、重构研究问题域或对象观的新视角3.3.2 提供分析社会系统与环境关系的新思维模式3.3.3 提供研究系统演变过程的新视角3.4 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适用3.4.1 科学性分析3.4.2 可行性分析3.4.3 适用性分析第四章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耗散结构分析4.1 我国教育技术的系统特性4.1.1 开放性4.1.2 整体性4.1.3 复杂性4.2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耗散条件4.2.1 教育技术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4.2.2 教育技术处于远离平衡态4.2.3 教育技术内部存在涨落4.3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耗散结构特性4.3.1 教育技术是一个开放系统4.3.2 远离平衡态的教育技术才能发展4.3.3 非线性——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4.3.4 涨落导致教育技术的发展第五章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耗散结构演化机制5.1 教育技术进化、演化的概念5.2 教育技术演化的表征——教育技术熵5.3 教育技术演化的方向5.4 教育技术演化的实质5.5 耗散结构理论对于教育技术演化的意义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6.2 下一步研究设想参考文献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耗散结构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开放性论文; 非线性论文; 涨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