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从中药山药中提取出淀粉,以山药淀粉为原料,浓硫酸作催化剂,冰醋酸和醋酸酐为改性剂,探讨了山药醋酸淀粉的制备工艺方法。并对山药醋酸淀粉的形态结构,颗粒尺寸大小,热性质,晶体学性质,糊粘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山药醋酸淀粉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580℃,时间3 h,0.19 mL H2SO4作催化剂,醋酸酐与醋酸体积比为20:30;扫描电镜(SEM)显示山药淀粉颗粒形状主要以卵圆形或椭圆形为主,颗粒相对比较光滑规整,而醋酸淀粉慢慢溶胀直至碎裂。粒径分析(LLSPA)表明山药淀粉平均粒径为28.75μm,而醋酸淀粉粒径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从42.61增加到57.69μm。X-衍射显示山药淀粉表现出了典型的C型淀粉的特征,结晶度为36. 10%,而醋酸淀粉结晶度从27.51%降低到12.1%。差示扫描量热(DSC)结果表明,山药淀粉的凝胶化转变温度较高,凝胶化起始转变温度为65.31℃,凝胶化焓值为12.12J/g。随着取代度的提高,醋酸淀粉凝胶化起始转变温度降为55.13℃,吸热焓降为6.059 J/g,熔融温度从273℃降至226℃,使塑化加工成为可能。热重分析(TGA)表明醋酸淀粉热性质比原淀粉更加稳定,分解温度从325℃提高到372℃。快速粘度分析(RVA)结果表明,山药淀粉具有较高的糊化温度(80.85℃)和峰值粘度(3602cp),而且具有很高的回生值。醋酸淀粉糊化温度和粘度降低,并且回生不明显。然后采用淀粉酶将山药淀粉液化制备淀粉糖浆,探讨制备工艺,并对酶水解后的山药淀粉的形貌和结晶性进行测试,旨在揭示酶解机理。结果表明山药淀粉酶解的最佳工艺为酶解反应温度为90℃,时间为1.5h,底物浓度10%,酶用量为60U/g。酶解后淀粉的结晶类型由C转变成A型淀粉。最后我们尝试从中药山药中提取蛋白复合物,并对成品的组分含量(包括蛋白质,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综合开发利用山药淀粉并提供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复合物。结果表明山药蛋白复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为3.0h,pH为11,料液比比为1:10。成品蛋白含量为35.2%,多糖得率为25.6%,氨基酸总量为142.52g/kg并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淀粉的研究现状1.1.1 淀粉简介1.1.2 变性淀粉发展概况及在食品中的应用1.1.3 淀粉醋酸酯研究现状1.1.4 醋酸淀粉在食品行业及医药领域的应用1.1.5 醋酸淀粉的发展前景及展望1.1.6 淀粉的酶水解研究进展1.1.7 现代分析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1.2 山药的研究概况1.2.1 山药概述1.2.2 山药的活性成分1.2.3 山药的药理作用研究1.2.4 山药淀粉的基础研究概况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 山药醋酸淀粉的制备及表征2.1 引言2.2 材料、仪器与试剂2.2.1 材料2.2.2 仪器及设备2.2.3 试剂2.3 实验方法2.3.1 山药淀粉的提取2.3.2 山药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实验2.3.3 山药醋酸酯淀粉的理化性质表征2.4 结果与讨论2.4.1 影响山药醋酸淀粉制备工艺的单因素实验2.4.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2.4.3 山药醋酸酯淀粉的理化性质测定2.5 小结第三章 山药淀粉的酶水解及酶解淀粉表征3.1 引言3.2 仪器与试剂3.2.1 实验仪器3.2.2 试剂3.3 实验方法3.3.1 山药淀粉水解工艺3.3.2 DE 值的测定3.3.3 山药淀粉酶水解工艺的影响因素试验3.4 结果与讨论3.4.1 酶水解淀粉工艺的影响因素试验3.4.2 正交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3.4.3 山药酶解淀粉表征3.5 小结第四章 山药蛋白复合物的制备及成品组分含量分析4.1 引言4.2 仪器与试剂4.2.1 实验仪器4.2.2 试剂4.3 实验方法4.3.1 山药蛋白复合物的提取方法4.3.2 蛋白质标准溶液的制备及标准曲线的测定4.3.3 山药蛋白待测样品溶液的制备及测定4.3.4 多糖标准曲线制作4.3.5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4.3.6 蛋白、多糖提取工艺单因素实验4.3.7 正交实验4.3.8 冷冻干燥工艺4.3.9 成品各组分含量的测定4.4 结果与讨论4.4.1 蛋白、多糖提取工艺影响因素实验4.4.2 正交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4.4.3 山药蛋白复合物中蛋白多糖组分分析4.4.4 氨基酸含量分析4.4.5 微量元素含量分析4.5 小结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山药论文; 淀粉论文; 醋酸淀粉论文; 酶解论文; 理化性质论文; 蛋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