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自1979年开始重新发行国债,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从1979年的35亿元已经增长到2005年的6922亿元。国债发行累积余额目前已经大约三万亿元。随着国债规模的大幅增加,中国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等指标迅速上升,带来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债规模管理。国债发行的适度规模是多少?国债规模急剧增加会不会给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以国债规模适度性作为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弥补赤字现实可行的选择就是增加税收或者举借国债。本文通过理论综述和实证分析证明李嘉图定理在我国无法成立,税收筹资和国债筹资是有差别,无法完全替代。从长期来看,国债发行的规模有其适度性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静态指标的分析认为,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不能简单地通过国债指标的比较来判断政府债务负担是否合适。本文还通过动态理论来描述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讨论得出当国债实际利率小于实际GDP增长率时,债务相对规模趋于稳定而非爆炸性增长。最后本文对我国自1979年至2005年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协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债规模与GDP增量、城乡居民存款储蓄存在着协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