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左传》评点有利于评点学体系的构建,能丰富本土文学批评的理论宝库。同时,还可以扩大《左传》学的研究范围,更好的揭示《左传》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价值。可是,到目前为止,《左传》评点作品尚未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拟以传世文献为基础,对《左传》评点作全面的研究。文章在结构上分为上、下编:上编是对《左传》评点的综合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把在南宋出现,到民国年间才退出历史舞台的《左传》评点,分为形成、发展、全盛、延续与余辉等几个时期,对其作史的描述,分析各时期的特点,并简要介绍较有特色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又主要从科举的角度分析了其萌兴、繁荣以及衰落的原因。第二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对《左传》评点的形式要素及其功能加以解说,在评语方面主要分析了总评、眉批、旁批、夹批、旁批及尾批,而圈点符号因各家没有统一用法,所以只引介了几家有代表性的说法;第二节则从评点范围、评点者身份以及评点内容等方面对《左传》评点的分类情况作概括说明。第三章从经学角度探讨《左传》评点的内容与价值,主要以姜炳璋《读左补义》为例,分析评点者对《左传》解经方法及经义有哪些面向的发挥,以见用评点手法阐释经义,也有其可取之处。治清学史者普遍认为乾隆时期思想控制严密,《春秋》学者多讳谈义理,而炳璋此书致力于攘夷、复仇等大义的阐发,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当时的学术氛围。第四章从史学角度探讨《左传》评点的内容与价值,以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三书为例,分析了其阅读《左传》的方法、目的以及所关注的内容,而尤其突出了其以读史“畜德”及观变的经世目的,这也是多数以史论《左传》者的共同取向。第五章从文学角度揭示《左传》评点的内容与价值,以文论《左传》者大多也会论说经义、评论史事,因其论述并不比专论经史者更为深入,所以此章不再论及,只对从文法角度阐明《左传》命意者略作介绍,而重点探讨评点者在分析《左传》文法基础上所得到的一些作文规律,以见其对我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下编为“《左传》评点作品系年提要”,对现存的《左传》评点作品按年代先后,分别撰写提要,大致分为形成、发展、全盛和延续与余辉四期,对今存而未及见者,亦存其目,以备今后之补缺。本部分既是上编综合研究的文献基础,其本身也可作简明的《左传》评点史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