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蒿属(Artemisia)隶属于菊科(Compositae)春黄菊族(Tribe Anthemideae),全世界近35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中国植物志第76卷第2分册记载,我国有186种44变种,隶属于2亚属,7组,遍布全国,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省区最多,局部地区常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小五台山位于中国蒿属植物“三斜带密集带谱”的第一和第二斜带密集带谱的交叉带上,孕育了丰富的蒿属植物资源,据记载有29种;实地调查,采集到25种5变种。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天然草地资源中饲用价值高、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类主要牧草,一些种类可入药,尤其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具高效、低毒特点的抗疟药物,已成为WHO推荐的产品,有些种类幼嫩茎、叶可食用,大都生长在干旱环境,是沙地植被中的主要成分,在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半灌木种类皆为重要的固沙植物。本试验研究了河北小五台山地区蒿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蒿属植物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和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了18种1变种蒿属植物果皮纹饰。发现光镜下果皮纹饰在属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表现为纵条纹状;扫描电镜下果皮纹饰差异明显,依其特征可分为光滑波纹状、光滑搓板样梯形、宽粗糙搓板样梯形和窄粗糙搓板样梯形等4种类型。不同海拔高度,同种植物果皮纹饰稳定,近缘种的纹饰相似。在研究的5个组中,组内纹饰相似性大,组间某些种有交叉现象。说明蒿属植物果皮纹饰特征有一定分类价值。2.蒿属植物种子近于倒卵形或长卵形,其大小差异明显,大籽蒿种子千粒重为0.474g,猪毛蒿种子千粒重最小为0.047 g,其余13种种子的千粒重集中于0.057~0.184 g。种子吸水率和吸水量与是否有粘液溶出有明显关系,有粘液溶出的旱生植物种子吸水速率快、吸水量大,种子均无明显休眠特性,多数萌发率>70%,最高可达100%,只有红足蒿和魁蒿萌发率不足50%。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显示出该属大部分种类能适应北方春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利用少量水就能顺利萌发。3.把16种蒿属种子温室播种,观测其生物学特性,发现所有种类都表现了较强的适应性,在适度逆境诱导下,SOD、CAT和POD活性增加以提高植物的适应力,表明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与植物抗逆性有关,对于利用和开发该属植物资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发展和荒漠化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4.对生长于小五台山的13种蒿属植物取根样观测内生真菌定殖状况,发现丛枝菌根泡囊、菌丝和总定殖率很高,DSE真菌结构(细胞内的菌丝)和丛枝菌根结构共同存在于蒿属植物根组织内,推测蒿属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能是该属植物适应各种环境,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