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口腔崩解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制剂,近年来有大量产品上市,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该剂型存在生产费用高;产品稳定性差;口味不良;临床应用仅作速释制剂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在处方和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掩味和缓释系统的探索,为这一新剂型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参考。首先,使用新型协处理材料,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口崩片。使用理化性质不同的三种模型药物(5-羟基色氨酸、法莫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考察处方及工艺,得到最优处方为模型药物24.5%,协处理材料60%,HPMC 7.5%,PVP 5%,柠檬酸1%,富马酸硬脂酸钠2%。一定量聚合物的添加改善了系统的润湿性,增加了溶出度。以法莫替丁为模型药物,制备并比较了三种掩味系统(掩味颗粒、掩味包衣颗粒和喷雾干燥掩味微球),评价其掩味效果。得到结论,喷雾干燥微球口感口味理想,一步操作,工艺可控,是最佳的掩味系统。通过星点法试验设计,数学模型拟合,参数最优化计算,确定喷雾干燥工艺为:进口温度110℃;引风量90%;法莫替丁:Eudragit EPO?:微粉硅胶:PEG 400 =1:2:1:0.2;固体含量为34 mg/ml;流速为7 ml/min。制得掩味微球的包封率为61.56%。掩味口崩片口味得到明显改善,口感良好,口内1 min崩解,SEM观察证明微球压片后结构保持完整。喷雾干燥制备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微球。压片制得体外12h释放的缓释口崩片,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口腔内1 min崩解,DSC证明药物以无定型态存在,SEM证明微球形态完整。对制得的产品进行稳定性实验,证明以上各制剂稳定性良好,但须防潮保存。最后,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法莫替丁掩味口崩片生物利用度提高,tmax缩短,具有速释特征。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口崩片的Cmax显著下降,tmax显著延长,体内释放具有缓释特征。综上所述,本文应用新型协处理材料粉末直压工艺制得性质理想的口崩片,喷雾干燥微球即可以作为掩味手段也可以制备缓释系统。使用上述技术可以开发缓释口腔崩解给药系统,为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口腔崩解给药系统1.1.1 特点1.1.2 临床应用1.1.3 制备方法1.1.4 崩解机理1.2 模型药物的介绍1.2.1 5-羟基色氨酸1.2.2 法莫替丁1.2.3 对乙酰氨基酚1.3 工作的提出1.3.1 选题意义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2.1 材料和仪器2.1.1 主要原料2.1.2 实验试剂2.1.3 实验仪器2.2 5-羟基色氨酸的含量分析方法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2.2.2 色谱条件2.2.3 储备液的配制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2.2.5 方法学验证2.3 法莫替丁的含量分析方法2.3.1 检测波长的选择2.3.2 色谱条件2.3.3 储备液的配制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2.3.5 方法学验证2.4 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分析方法2.4.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2.4.3 方法学验证2.5 模型药物理化性质的考察2.5.1 模型药物溶解度的测定2.5.2 模型药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2.6 结果与讨论2.6.1 5-羟基色氨酸的含量分析方法2.6.2 法莫替丁的含量分析方法2.6.3 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分析方法2.6.4 模型药物理化性质的考察2.7 本章结论第三章 口腔崩解给药系统的基本处方和工艺3.1 材料和仪器3.1.1 主要原料3.1.2 实验仪器3.2 评价方法的建立3.2.1 吸水性能的测定3.2.2 崩解时限的测定3.2.3 溶出度测定方法学3.2.4 一般性能检查3.3 处方及工艺的单因素考察3.3.1 基本处方3.3.2 工艺单因素考察3.3.3 处方单因素考察3.4 全因素实验设计3.5 结果与讨论3.5.1 口崩片评价方法的建立3.5.2 工艺单因素考察结果3.5.3 处方单因素考察结果3.5.4 全因素实验设计结果3.6 本章结论第四章 掩味口腔崩解给药系统的开发4.1 材料和仪器4.1.1 主要原料4.1.2 实验仪器4.2 掩味系统的选择4.2.1 掩味颗粒的制备4.2.2 掩味包衣颗粒的制备4.2.3 喷雾干燥掩味微球的制备4.2.4 掩味系统的评价4.3 喷雾干燥掩味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4.3.1 喷雾干燥工艺4.3.2 单因素考察4.3.3 星点法实验设计4.3.4 溶出度测定4.3.5 掩味微球性质的评价4.4 掩味口崩片的制备及评价4.4.1 掩味口崩片的制备4.4.2 掩味口崩片的评价4.5 结果与讨论4.5.1 掩味系统的选择4.5.2 喷雾干燥掩味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4.5.3 掩味微球性质的评价4.5.4 模型拟合和参数优化4.5.5 掩味口崩片的评价4.6 本章结论第五章 缓释口腔崩解给药系统的开发5.1 材料和仪器5.1.1 主要原料5.1.2 实验仪器5.2 缓释微球的制备5.2.1 喷雾干燥制备缓释微球5.2.2 星点法实验设计5.2.3 释放度测定法5.2.4 缓释微球的评价5.3 缓释口崩片的制备及评价5.3.1 缓释口崩片的制备5.3.2 缓释口崩片的评价5.4 结果与讨论5.4.1 缓释微球的制备5.4.2 缓释微球的评价5.4.3 模型拟合和参数优化5.4.4 释放动力学5.4.5 pH 值对释放度的影响5.4.6 缓释口崩片的评价5.5 本章结论第六章 口腔崩解给药系统的稳定性研究6.1 材料和仪器6.1.1 试验试剂6.1.2 实验仪器6.2 口腔崩解给药系统的稳定性研究6.2.1 影响因素实验6.2.2 加速实验6.2.3 考察项目及方法6.3 结果与讨论6.3.1 5-羟基色氨酸口崩片的稳定性6.3.2 法莫替丁口崩片和掩味口崩片的稳定性6.3.3 对乙酰氨基酚口崩片和缓释口崩片的稳定性6.4 本章结论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7.1 材料和仪器7.1.1 实验试剂7.1.2 实验动物7.1.3 实验仪器7.2 法莫替丁体内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7.2.1 样本血浆预处理方法7.2.2 色谱条件7.2.3 储备液的配制7.2.4 标准曲线的绘制7.2.5 方法学验证7.3 对乙酰氨基酚体内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7.3.1 样本血浆预处理方法7.3.2 色谱条件7.3.3 储备液的配制7.3.4 标准曲线的绘制7.3.5 方法学验证7.4 法莫替定的体内药动学研究7.4.1 实验动物及分组方案7.4.2 给药方案及血样采集7.4.3 数据处理7.5 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药动学研究7.5.1 实验动物及分组方案7.5.2 给药方案及血样采集7.5.3 数据处理7.6 结果与讨论7.6.1 法莫替丁体内含量分析方法7.6.2 对乙酰氨基酚体内含量分析方法7.6.3 法莫替丁体内实验结果7.6.4 对乙酰氨基酚体内实验结果7.7 本章结论全文结论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口腔崩解给药系统论文; 掩味论文; 缓释论文; 微球论文; 喷雾干燥论文; 生物等效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