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寻求论文-史文文

感觉寻求论文-史文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觉寻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觉寻求,购彩成瘾,风险偏好

感觉寻求论文文献综述

史文文[1](2019)在《感觉寻求与购彩成瘾的关系:风险偏好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彩票作为一项为社会福利和体育事业筹集公益资金的特殊产品,一方面彩民把购买彩票当作一种娱乐、休闲、公益和无危害行为,但另一方面彩民的购彩行为还可能会给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购彩成瘾是指彩民难以控制重复购彩欲望和冲动,持久性地沉溺于购彩中且伴有生理或心理依赖,导致其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功能等受到损害的现象。购彩成瘾与毒品、网络和赌博等成瘾行为有相似之处:很难轻易戒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瘾程度愈来愈深,甚至可能随着程度的加深而伴随一些极端行为,比如偷窃、借款消费和挪用公款等,甚至还引发诈骗、盗窃、挪用公款、贪污和抢劫等违法行为。购彩成瘾主要包含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彩民无法控制自己的购彩行为,二是由于过度购彩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人格特质可能是诱发购彩成瘾的重要因素,其中,感觉寻求被认为是与成瘾行为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心理冒险因素。风险偏好是指彩民在彩票消费中愿意承担风险的倾向,它是预测成瘾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变量,与之相关联的研究包括赌博、鲁莽驾驶、风险性行为、药物滥用等问题行为,这些研究指出风险偏好比感觉寻求更能解释问题行为。感觉寻求和风险偏好是影响购彩成瘾的两种重要因素,在影响购彩成瘾时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呢?有研究中发现感觉寻求直接影响风险偏好,间接影响饮酒行为。既往研究探讨了感觉寻求、风险偏好与成瘾行为的关系,且得出了风险偏好是感觉寻求影响成瘾行为的中介变量。彩民的购彩成瘾行为是一种行为成瘾,它的行为特点与烟酒、网络和赌博成瘾等有相似之处,而且有关研究也已证实感觉寻求和风险偏好能正向预测上述成瘾行为。那么,彩民的购彩成瘾行为与感觉寻求和风险偏好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假设1:感觉寻求和风险偏好对购彩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假设2:感觉寻求不仅直接影响购彩成瘾,还以风险偏好为中介间接的影响购彩成瘾。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抽取代表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北京、重庆、江西、浙江、山东、吉林、甘肃、海南、广东、湖北等10个省(市)的彩民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计发放彩民调查问卷2720份,回收263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426份,问卷有效率为89.2%。其中,男性彩民2001人(82.5%)、女性彩民425人(17.5%)。测量工具:采用史文文(2013)的问题彩民判断标准测量购彩成瘾,该标准由持续和反复的购彩行为、购彩认知偏差、失控、戒断和行为危害等5个因素共12个条目组成,采用二值评分,回答"是"为1分,"否"为0分,彩民在该问卷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购彩成瘾程度越深。采用Zuckerman(1994)的感觉寻求量表测量彩民的感觉寻求特质。量表有4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得分为"0分"或"1分",总量表的得分区间为0-40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说明彩民感觉寻求特质越明显。采用王斌(2012)的风险偏好问卷,有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式,得分区间为3-15分,分数越高表示彩民愿意承担购买彩票的风险倾向越明显。研究结果:感觉寻求与风险偏好相关系数r=0.179,且在P<0.001水平上达到显着;感觉寻求与购彩成瘾相关系数r=0.305,且在P<0.001水平上达到显着,说明感觉寻求与风险偏好和购彩成瘾均呈显着正相关。风险偏好与购彩成瘾的相关系数r=0.233,且均在P<0.001水平上达到显着,说明风险偏好与购彩成瘾呈显着正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显示:感觉寻求对购彩成瘾存在显着的影响(Beta=0.305,t<0.001);风险偏好对购彩成瘾存在显着影响(Beta=0.233,t<0.001);感觉寻求对风险偏好也有显着影响(Beta=0.179,t<0.001)。在引入风险偏好进入第二层后,感觉寻求对购彩成瘾的回归系数下降且仍然显着(Beta=0.272,t<0.001),这表明风险偏好在感觉寻求与购彩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1)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与风险偏好及购彩成瘾均显着正相关;风险偏好与购彩成瘾显着正相关。(2)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和风险偏好均显着正向预测购彩成瘾,即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和风险偏好是预测购彩成瘾的重要风险因素。(3)风险偏好在感觉寻求与购彩成瘾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刘晓婷,张丽锦,梁渊,吴国强,王小丽[2](2019)在《睡眠质量对大学生多领域冒险行为的影响:感觉寻求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睡眠与人类的生理、心理、行为密切相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多,睡眠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有睡眠问题的人与睡眠正常者相比更多地参与诸如吸烟、酗酒、赌博、吸食毒品等消极冒险行为。但是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冒险行为的单一测量,并未对冒险行为的情境与活动内容进行区分。因此,本研究以139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明感觉寻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多领域冒险行为量表》探讨睡眠质量与多领域冒险行为(健康/安全冒险、道德冒险、娱乐冒险和社会冒险)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健康/安全冒险、娱乐冒险和社会冒险与睡眠质量和感觉寻求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道德冒险与睡眠质量呈显着正相关,与感觉寻求之间相关不显着;四个领域的冒险行为与心理弹性之间均存在显着负相关;(2)睡眠质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多领域冒险行为,还可以通过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具体来看,在健康/安全冒险、娱乐冒险和社会冒险上,中介作用包含了叁条路径: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感觉寻求—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在道德冒险上,中介作用包含了两条路径: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感觉寻求—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睡眠质量、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等个体自身因素影响大学生多领域冒险行为的内在机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周健锋,罗畏畏,方杰,李美华[3](2019)在《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低头族和感觉寻求的多重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大学生广泛使用的人际交往平台。然而,如果大学生过度使用社交网站,甚至出现社交网站成瘾,反而对其心理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有必要探讨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错失恐惧是指因担心错过他人有意义的经历而产生弥散性焦虑的心理状态。已有研究发现,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的社交网站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的探讨还比较欠缺。低头族(phubbing)是指那些只顾低头玩手机而无暇顾及或冷落其他人和事物的现象,与社交网站成瘾密切相关。还有研究发现感觉寻求也是社交网站成瘾的预测因素。本研究采用错失恐惧量表、社交网络成瘾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低头族量表,对5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拟考察感觉寻求和低头族在错失恐惧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除了感觉寻求与低头族的相关不显着,其余变量两两之间都呈显着的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路径有叁条,错失恐惧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网络成瘾,错失恐惧通过低头族的中介作用影响社交网络成瘾,错失恐惧通过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影响社交网络成瘾。(3)对比中介效应发现,低头族的中介作用显着大于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对低头族和感觉寻求的合理干预,可以一定程度减少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顾灵达,张桥,梁叁才[4](2019)在《基于游戏行为预测感觉寻求——机器学习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变量,感觉寻求因其对风险决策与风险行为显着的预测作用而被研究者们所关注。然而,目前对感觉寻求的测量仍以传统纸笔测验形式为主,而由于纸笔测验存在的不足,如测验焦虑与曝光效应等,限制了感觉寻求的应用范围,也使研究者开始关注新的针对感觉寻求的建模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游戏的评估(game based assessment)对感觉寻求进行建模。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个体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对感觉寻求进行预测。为此,我们选择了"松鼠吃松鼠,Squirrel eat squirrel"进行研究。在游戏中,被试通过控制自己的松鼠去吃更小的松鼠并躲避被更大的松鼠吃掉,通过在游戏中植入埋点,当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触发事件或做出相关动作时由后台数据库记录相应数据。本研究假设,个体在游戏中的游戏时长和行进距离等行为表现能够预测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54名大学生被试在填写感觉寻求量表(Brief Sensation-Seeking Scale)之后进行数据采集,其中有43名被试的游戏最好成绩高于15分,满足数据处理所要求的条件。首先,采用偏相关法对特征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控制游戏经验与游戏体验之后,被试的游戏时长和行进距离与感觉寻求之间存在负相关,这表明感觉寻求水平越高的被试在游戏中的活动范围更小;另一方面,失败情况下面积差异与边长差异则与感觉寻求正相关,这表明感觉寻求水平越高的被试在游戏中越倾向于吃与其面积相似的松鼠(表现得更冒险)。接下来,以被试在上述游戏中的行为指标为自变量,以被试在感觉寻求量表上的得分按平均值高低分组并以此二分变量为因变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Random Forest Classifier)算法进行分类数据建模,留一交叉验证(Leave one out cross validation)的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76.74%。这说明,基于游戏行为指标建立的感觉寻求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谢晓东,鲍学峰[5](2019)在《感觉寻求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感觉寻求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10所高校的1 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①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地、家庭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后,感觉寻求显着正向预测网络成瘾;②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即对于高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感觉寻求可以显着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实践干预时,可以通过降低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和(或)调整社会支持程度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19年04期)

江洪波,黎静,谭芷敏,林铠浩,陈晓滨[6](2019)在《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感觉寻求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感觉寻求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4月,通过智同公益服务中心友同门诊招募年龄18岁及以上的MSM。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高危性行为和性感觉寻求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性伴、一夜情和无保护肛交与性感觉寻求的关联。结果 500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 77±5. 96)岁。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性行为特征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性感觉寻求得分的MSM发生多性伴(OR=2. 05,95%CI:1. 40~2. 30,P <0. 001),一夜情(OR=2. 11,95%CI:1. 44~3. 09,P <0. 001)和无保护肛交(OR=1. 70,95%CI:1. 16~2. 50,P=0. 007)的风险高于低性感觉寻求者。结论广州市MSM高性感觉寻求者更可能发生高危性行为,在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时应该考虑性感觉寻求的影响,以提高艾滋病干预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徐文明,叶彩霞,方烨仪[7](2019)在《感觉寻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应付方式在大学生感觉寻求与手机依赖指数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感觉寻求问卷对603名大学生进行集体调查。结果:(1)手机依赖指数分别与感觉寻求、消极应对方式呈显着正相关(r=0.273,p<0.001;r=0.355,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的相关不显着(r=-0.024,p>0.05);(2)感觉寻求对手机依赖有直接预测作用,其中有58.41%是通过消极应对方式起的作用。结论:感觉寻求能够预测手机依赖,而且大学生感觉寻求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部分地是通过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何玲[8](2019)在《情绪与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感觉寻求运动员冲动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篮球赛场上运动员分秒必争,由于其高强度高速度的运动特点,篮球运动员的情绪状态较容易受到篮球场上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做出非理性决策、攻击等冲动行为。因此,选择恰当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节情绪,减少冲动行为,提高比赛成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探讨不同情绪状态下,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对不同感觉寻求运动员冲动行为的影响。冲动行为包括两个方面:冲动决策和冲动行动。因此,本研究分为一个预研究和两个正式研究:预研究检验《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在运动员群体中的适用性。研究对象为456名运动员,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信效度指标良好,在运动员群体中适用性较好。正式研究一采用延迟折扣任务来探究情绪与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感觉寻求运动员冲动决策的影响,研究对象为98名篮球运动员。结果发现:(1)高感觉寻求运动员的延迟折扣率更大,更容易做出更多冲动决策;(2)在积极情绪状态下,高感觉寻求运动员和低感觉寻求运动员的冲动决策表现差异不显着;在消极情绪状态下,高感觉寻求运动员的延迟折扣率明显大于低感觉寻求运动员,更容易做出冲动决策;(3)在消极情绪状态下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高感觉寻求运动员,其延迟折扣率大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高感觉寻求运动员,更容易做出冲动决策;对于低感觉寻求运动员,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对消极情绪下的冲动决策影响差异不显着。正式研究二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探究情绪与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感觉寻求运动员冲动行动的影响,研究对象为101名篮球运动员。结果发现:(1)高感觉寻求运动员的停止信号反应时长于低感觉寻求运动员,更容易做出冲动行动,行为抑制更困难;(2)在积极情绪状态下,高感觉寻求运动员和低感觉寻求运动员的停止信号反应时差异不显着;在消极情绪状态下,高感觉寻求运动员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明显长于低感觉寻求运动员,更容易出现冲动行动,行为抑制更困难;(3)对于高、低感觉寻求运动员来说,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节情绪对运动员冲动行动的影响差异不显着;但相比高感觉寻求运动员,低感觉寻求运动员使用表达抑制策略对冲动行动影响效果更好,停止信号反应时更短,行为抑制效果更好。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在运动员群体中有较好的适用性;(2)高感觉寻求运动员比低感觉寻求运动员表现出更多的冲动决策和冲动行动;(3)在消极情绪状态下,高感觉寻求运动员更容易做出冲动行为,表现为“短视”和行为抑制困难;(4)在消极情绪状态下,高感觉寻求运动员可以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自身情绪对冲动行为的影响;低感觉寻求运动员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均可降低自身情绪激活水平,减少冲动反应,促进冲动行为抑制,表达抑制策略的效果稍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何华敏,胡春梅,谢应宽,王婷[9](2019)在《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感觉寻求是个体寻求多变、新异、复杂、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且通过采取生理、社会、法律、经济方面的危险行为来获取以上体验的人格特质,它是导致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就应该从学校筛查和全面教育、社会关注和引导、家庭重视和培养叁个方面入手,促进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刘敬元[10](2019)在《寿险开门红大单冷意犹存 业内称已有好转但难回巅峰》一文中研究指出眼下寿险公司正处于作战“开门红”的关键阶段,往年不时会爆出的保费上亿大单的消息,今年这类消息则很鲜见。今年的大单真的少了吗?多位掌握数据的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表示,相较去年的销售冰点,今年的大单和年金产品销量已经有了明显好转,(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01-09)

感觉寻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睡眠与人类的生理、心理、行为密切相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多,睡眠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有睡眠问题的人与睡眠正常者相比更多地参与诸如吸烟、酗酒、赌博、吸食毒品等消极冒险行为。但是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冒险行为的单一测量,并未对冒险行为的情境与活动内容进行区分。因此,本研究以139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明感觉寻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多领域冒险行为量表》探讨睡眠质量与多领域冒险行为(健康/安全冒险、道德冒险、娱乐冒险和社会冒险)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健康/安全冒险、娱乐冒险和社会冒险与睡眠质量和感觉寻求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道德冒险与睡眠质量呈显着正相关,与感觉寻求之间相关不显着;四个领域的冒险行为与心理弹性之间均存在显着负相关;(2)睡眠质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多领域冒险行为,还可以通过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具体来看,在健康/安全冒险、娱乐冒险和社会冒险上,中介作用包含了叁条路径: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感觉寻求—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在道德冒险上,中介作用包含了两条路径: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感觉寻求—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睡眠质量、感觉寻求和心理弹性等个体自身因素影响大学生多领域冒险行为的内在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觉寻求论文参考文献

[1].史文文.感觉寻求与购彩成瘾的关系:风险偏好的中介作用[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刘晓婷,张丽锦,梁渊,吴国强,王小丽.睡眠质量对大学生多领域冒险行为的影响:感觉寻求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周健锋,罗畏畏,方杰,李美华.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低头族和感觉寻求的多重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顾灵达,张桥,梁叁才.基于游戏行为预测感觉寻求——机器学习的应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谢晓东,鲍学峰.感觉寻求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校园心理.2019

[6].江洪波,黎静,谭芷敏,林铠浩,陈晓滨.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感觉寻求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7].徐文明,叶彩霞,方烨仪.感觉寻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9

[8].何玲.情绪与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感觉寻求运动员冲动行为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

[9].何华敏,胡春梅,谢应宽,王婷.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

[10].刘敬元.寿险开门红大单冷意犹存业内称已有好转但难回巅峰[N].证券时报.2019

标签:;  ;  ;  

感觉寻求论文-史文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