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扎实做好以工代赈工作——以河南方城县为例

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扎实做好以工代赈工作——以河南方城县为例

关键词:以工代赈;方城县;民心工程

以工代赈,其基本含义为,贫困地区农民出工投劳,国家以实物或资金支付劳动报酬,修建与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以此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以工代赈被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称之为我们党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002年,方城县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并开展以工代赈工作。以工代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方城县以工代赈实施成果及体会

(一)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方城县自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共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282个,总投资5753万元,其中国家和省以工代赈资金4936万元。建成以工代赈项目282个,包括四级公路67条128.25公里;大小桥涵33座1623延米;小流域治理项目2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新修拦河坝31座,小水库除险加固5座,硬化渠道2440米,打井配套120眼,修建提灌站10座,治理河道11处3167米,保护耕地0.33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45万亩;人畜饮水工程85处,解决4.67万人、2.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以上项目实施有效改善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关心。

(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同我省的其它兄弟县一样,方城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深居内陆。资金积累不足、龙头企业少、工业无大个,要想全面发展经济,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争取国家扶持,借机发展。以工代赈资金,给县域经济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较大的活力,在增强内力、启动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据初步概算,仅以工代赈一项,就使项目区群众的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15元。

(三)密切了干群关系

以工代赈最大的特点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以工代赈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座丰碑,架通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以工代赈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虽然项目小,但它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焦点,群众热点。因此,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而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以工代赈工作开展的好坏。同时要发挥乡镇及村级组织的监督与配合作用。2002年,以工代赈工作正式启动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多个职能部门成立了以工代赈领导小组,并在县发改委设立以工代赈办公室,各个乡镇成立以工代赈工作组织机构;县乡两级都配置了工作人员,安排了办公地点,从而做到了以工代赈工作级级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县发改委切实扑下身子,深入工程建设一线,把以工代赈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搞好宣传发动,加大协调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领导、组织、责任、措施、技术、质量、安全“六到位”,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障,确保以工代赈工程建设顺利,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工程效益。

(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筛选上报项目

县发改委针对乡镇上报的以工代赈项目,逐项目进行了实地勘察,详细掌握了全县农村以工代赈的第一手资料。并由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业务单位深入乡村,对全县122个贫困村的人口、土地面积、生产条件、发展方向等情况有了重点掌握。因此,在筛选上报项目时,做到了既符合上级政策又切合当地实际。

(三)科学规划,规范管理

以工代赈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过程管理,要想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较好,必须从项目的合理规划、可研报告的编制、申报和实施方案的编制、施工企业和监理的选定、施工中的监督检查、竣工验收、资金拨付、劳务费发放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全程科学合理。2002年,根据河南省发改委《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由县发改委以工代赈办牵头,组织扶贫办、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历时两周,编制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方城县2002—2010年以工代赈规划》,随后又编制了《方城县2011—2020年以工代赈规划》。2003年4月,根据《南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工代赈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县政府下发了《方城县以工代赈管理意见》,8月又下发了《关于完善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对以工代赈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运行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加强工程管理,维护计划的严肃性

按照国家和省、市以工代赈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我们在认真勘察、精密测量、科学规划、规范设计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报批后,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根据工程进度,采用县级报帐制进行拨款,同时认真落实劳务报酬政策,依靠项目所在地农民工参加工程建设并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一是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上级计划和实施方案中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做到工程位置不改变,性质不改变,规模不改变,用途不改变,投资额不改变;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按照《河南省以工代赈工作手册》及《河南省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要求,项目管理实行了公示制、招标制、合同制、监理制、验收制管理,做到了按可研报告申报项目,按批准的实施方案施工,项目实施中坚持了“三到场”,项目完工后有验收、移交手续,并签订了管护责任书,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普遍较高;三是严格项目监管,县以工代赈办经常深入工地检查、督促,协调纠纷,随时撑握进度,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以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按照工程类别,执行不同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在以工代赈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聘请了专业监理公司负责工程质量监理,进行质量管理,明确责任,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高标准完成。

(五)严格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劳务报酬

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河南省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并下发了《方城县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对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原则、拨付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我县以工代赈资金采用县级报帐制管理,由县以工代赈办、财政局共同负责,做到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户储存,项目公开、财务公开的要求,对于各项工程资金的使用方法和用途,特别是劳务报酬的发放列表张榜公布,让受益村组的干部群众心中明白。确保项目所在地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参加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得到报酬。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开展以工代赈工作以来,我县以工代赈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比重大,以工代赈工作起步晚等原因,与其它先进县市相比,扶贫攻坚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基础薄弱。方城处于“五界一口”,风大风多,自然灾害频繁,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100.3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尽管多年来我们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落后状况方面做出了较大努力,但终因底子薄、投资不足,抗灾能力低下,难以在根本上有所改变。

(二)财力不足。在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上,由于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存在着配套资金落实难、到位难问题。

(三)宣传发动仍有欠缺。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在工作中存在工作干的多、总结少、宣传少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注重政策宣传,把以工代赈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宣传好,让更多的人知道党的这项惠民政策,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下步以工代赈工作建议:一是加强代赈系统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建议省代赈办多组织一些培训和参观学习活动,并要求全省市县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以提高全省以工代赈管理水平。二是加大以工代赈资金投入,特别是对省级县的投入。三是注重全省以工代赈工作的调研和宣传与监督,增加代赈工作的透明度,建议省里组织一些以工代赈总结交流活动。

标签:;  ;  ;  

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扎实做好以工代赈工作——以河南方城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