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时保护性临时起搏无益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时保护性临时起搏无益

论文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简称急性下壁心梗)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住院患者多项临床资料,探讨临时起搏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室速、室颤)的影响,保护性临时起搏对再灌注反应以及对再灌注低血压缓解时间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7年大连市中心医院及大连市友谊医院急性下壁心梗且成功完成急诊PCI住院患者219例,其中未行临时起搏患者158例,行临时起搏患者共61例(再灌注前起搏56例,再灌注后起搏5例)。以起搏前心率(HR)≥50次/分(包括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后HR≥50次/分者)且在再灌注前起搏者,定为保护性临时起搏,共45例;以起搏前HR<50次/分且在再灌注前起搏者以及再灌注后因HR<50次/分而行临时起搏者定为必需性临时起搏,共16例。保护性临时起搏患者为保护性起搏组,必需性临时起搏患者为必需性起搏组。保护性起搏组患者依再灌注前心率分为保护性起搏低心率组与保护性起搏正常心率组;保护性起搏患者再灌注后收缩压(SBP)<90mmHg,或再灌注前SBP<90mmHg再灌注后进一步降低25%以上者列入保护性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所有未行起搏治疗的患者为非起搏组。非起搏组患者又依再灌注前心率分为非起搏低心率组与非起搏正常心率组;非起搏患者再灌注后SBP<90mmHg,或再灌注前SBP<90mmHg再灌注后进一步降低25%以上者列入非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观察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再灌注前心率、再灌注前后血压水平、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再灌注低血压的药物使用以及缓解时间;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1.临时起搏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保护性起搏组、非起搏组、必需性起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护性起搏组室速室颤的发生率高于非起搏组(17.78% vs. 3.16%,P<0.05)。与非起搏低心率组比较,保护性起搏低心率组室速室颤发生率较高,(11.11% vs. 6.06%,P=0.521)但两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与非起搏正常心率组比较,保护性起搏正常心率组室速室颤发生率明显增高(22.22% vs. 2.4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RR=exp(-3.430+1.748x1+0.041x2),保护性起搏为发生室速室颤的危险因素(P<0.01),保护性起搏发生室速室颤危险度较非起搏高5.74倍。2.保护性起搏对再灌注反应的影响保护性起搏组再灌注低血压发生率与非起搏组比较有增高趋势(40.00% vs. 30.38%,P=0.224);保护性起搏组再灌注后室速室颤发生率较非起搏组也有增高趋势(6.67% vs. 2.53%,P=0.180)。再灌注前保护性起搏组SBP与非起搏无显著性差异,但再灌注后保护性起搏组SBP降低明显(P<0.05)。与非起搏正常心率组比较,再灌注前SBP未见明显差异,但再灌注后保护性起搏正常心率组SBP降低明显(P<0.05)。与再灌注前比较,各组再灌注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皆降低(P<0.01)。3.保护性起搏对再灌注低血压缓解时间及药物使用的影响在非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中以单用阿托品所占比例居多,为56.41%;保护性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中以单用儿茶酚胺比例(57.14%)居多;阿托品与儿茶酚胺联用患者比例两组均为30%左右。两组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患者比例(77.78% vs.81.25%)并无明显差别。两组低血压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多数患者血压在用药后5分钟内恢复正常,极少数患者血压恢复时间超过10分钟。结论临时起搏有增加急性下壁心梗急诊PC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保护性临时起搏对再灌注反应无明显保护性作用:①无预防及减少再灌注低血压发生作用;②无预防或减少再灌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作用。保护性临时起搏无减少再灌注低血压缓解时间及药物使用作用。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对象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FPGA的胃起搏装置设计[J]. 电子测试 2020(08)
    • [2].希浦系统起搏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03)
    • [3].噪声环境下起搏心电信号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18)
    • [4].不同部位起搏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犬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5(03)
    • [5].心脏传导系统起搏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6].心中膜起搏对心室整体电扩布及跨壁离散度的影响[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01)
    • [7].生物起搏研究新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1)
    • [8].芪榔合剂结合胃肠起搏仪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2)
    • [9].右室起搏对左房容积指数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05)
    • [10].心力衰竭的多部位起搏综述[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14)
    • [11].左侧希浦系统起搏1例[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9)
    • [12].希浦系起搏术后起搏参数动态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3)
    • [13].感染电极拔除术后主动固定临时起搏与传统临时起搏的对比研究[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03)
    • [14].改良式临时起搏方法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J]. 上海护理 2018(06)
    • [15].长期右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04)
    • [16].紧急床旁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08)
    • [17].快速右室起搏犬心脏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J]. 山东医药 2013(13)
    • [18].起搏脉冲及其影响因素[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2(01)
    • [19].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比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07)
    • [20].基因生物起搏研究近况[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05)
    • [21].动态优化起搏系统改善植入者生活质量[J]. 江苏医药 2008(04)
    • [22].生理性起搏:选择部位起搏的研究及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11)
    • [23].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18(09)
    • [24].经冠状窦心室起搏与传统右室起搏超声特征比较[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11)
    • [25].胃肠起搏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4(03)
    • [26].干细胞与生物起搏[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04)
    • [27].房室结优先功能减少右室不良起搏的评价[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04)
    • [28].左室壁中层心肌起搏对缺血再灌注犬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06)
    • [29].通过体表心电图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脏整体复极离散的变化[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S1)
    • [30].通过单相动作电位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时猪整体心脏复极离散变化[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S1)

    标签:;  ;  ;  ;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时保护性临时起搏无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