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语境,英语词汇,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论文文献综述
薛雪[1](2016)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和英语词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学习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因此想要探索英语词汇教学必须与学习者获取词汇知识的认知过程相联系。本文以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为基础,分析英语词汇知识在学习者认知语境中的构建过程,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了解学习者现有的认知语境,尽可能使自己提供的词汇信息让学习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帮助学习者不断构建和优化英语词汇的认知语境,提升英语词汇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丁雅玲[2](2014)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认知语境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静态的语境观未能系统、充分地揭示出语境问题的全貌,不能客观地反映语言使用时交际双方的实际心理状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阐述了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并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阐释了关联理论框架下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分别与话语关联、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这种动态的语境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交际中的语境动态特征以及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这对语用学的研究和提高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4年08期)
路红梅[3](2012)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隐喻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过程。隐喻的理解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对话语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的会话含义的过程。文中将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视角阐释隐喻,从而为隐喻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2年01期)
吴音[4](2008)在《关联理论下的认知语境观与广告语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广告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广告翻译能否抓住广告原文的最佳关联和目标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得受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通过广告翻译经典实例的分析,试图探讨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观对广告及其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08年15期)
房锦霞,于万锁[5](2007)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英语广告语篇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的角度,解读广告语篇策略的认知交际过程,从而揭示广告语篇的一些语用特征,并且为广告策划的市场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期刊2007年S1期)
房锦霞[6](2006)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境是语境探究的新视角,前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它的定义和构成上,对其基本特征的探讨不够深入。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完形性、人本性、动态性和可选择性。充分认识认知语境的这四个基本特征将有助于语境研究的深化。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对言语的生成和理解具有解释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06年25期)
赵虹[7](2004)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学研究话语理解依赖语境的问题,在最近30年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一书出版为标志的关联理论(RT)是语用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理论,它基于普通认知观,研究交际和话语的理解,以动态的视角,对语境的本质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阐释。然而,正如Levinson(1989:456)所指出的,《关联性》一书以及相继发表的有关评介只是对理论本身的介评,尚未谈及它对外语教学的应用。为此,笔者把《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拟通过对关联理论(RT)认知语境观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的探讨,希进一步深化对外语阅读的认识,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语境不是言语交际中双方事先知道的固定因素,Sperber & Wilson(S&W)提出了一个更为动态的语境观,将语境视为一个在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形成、发展的心理建构体,是听者有关世界的假设子集。就话语理解的基础而言,S&W用“互明”替代了“互知”,以克服其无限的循环假设。“互明”就是双方共同明白的事实的表现。这些表现就是关联理论中的“认知环境”。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需要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形成一定的语境假设,它们对交际双方来说都是相互明白的,因而就形成了一个互明的认知环境。就会话来说,它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认识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活动。说话人必须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进行推测,认知环境随着这种互动性活动的展开而扩大。 语境在RT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相对的概念,受话语具有的语境效果和话语处理所需的努力的共同制约。如果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性。最佳关联性是人们在话语交际中所期待得到的结果。这里的关键是语境的选择。对所有的说者来讲,交际中都存在一定的初始语境,主要包括前序话语。在对话语的命题内容进行处理时,为了寻求关联性,听者就必须对这一初始语境进行扩展和延伸。命题就是一系列有序的概念,而概念是表示逻辑、词汇和百科信息等叁种不同信息的一种标志,它们构成了个人的认知环境。初始语境可以在叁个主要方面进行扩展:(l)前序话语(2)百科知识(3)给会话语境增加新信息。语境的每一次扩展都会出现两种可能:听者付出更多或更少的努力,最终增加或降低话语的关联程度。选择处理话语最佳语境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听者理解话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符合最佳关联的期待找出解释。 交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RT把言语交际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成功的交际应实现交际意图。要正确识别说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寻求一种符合最佳关联性的理解,以期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按照RT对语境的解释,成功的交际取决于听者对适当的语境假设的选择(Blakemore,1992:18)。作为人类交际的一种形式,阅读也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读者一开始接触的是作者选择的作为明示刺激的一串语符,来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思想;阅读结束时,读者通过推理理解了与自己有关的那一部分旨在表达的意义。“没有适当的语境假设,读者便无法推导出正确的隐含意义”( Gutt,1 991:75)。 本文着重探讨了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从传统观点来看,阅读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因此阅读过程也就是对构成文章的语言的理解过程。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归结为语言上的问题,所以阅读教师的唯一任务便是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上的障碍。 RT的认知语境观为阅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突出了阅读的认知特性。运用该理论,我们不但要考虑文章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阅读过程应被解释为读者认知环境中的词汇、百科和逻辑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提取这些知识的阅读技能与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成功的阅读是一个互动、高效的过程,这就为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互动”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它是指在理解文本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动态关系,即在言语交际中存在一个双向语境影响:在互动关系中作者决定语境,同时语境又最终制约话语的意义或含意。其二,互动是指阅读过程是读者在语篇的各个层次上和各层次间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此外,最佳关联假设提出高效阅读的要求,既不能片面强调阅读速度,也不能片面强调理解,而应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获得满意的效果,即根据阅读目的读得又快又准确。总之,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阅读实践有指导意义,教师应做到正确理解并运用它。 作为交际的前提,“互明”概念可以用来解释交际者和交际对象在选择语码和语境假设时相互配合的不完全对等特性。而这一观点为研究外语阅读失败的原因提供了新的契机。外语阅读是一种语际语言交际,具有跨文化、跨语言的特征。在这种交际情形中,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体现出非对等的特征。外语学习者使用英语时或多或少存在被动心理。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作?(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4-04-26)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静态的语境观未能系统、充分地揭示出语境问题的全貌,不能客观地反映语言使用时交际双方的实际心理状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阐述了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并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阐释了关联理论框架下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分别与话语关联、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这种动态的语境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交际中的语境动态特征以及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这对语用学的研究和提高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论文参考文献
[1].薛雪.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和英语词汇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2].丁雅玲.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认知语境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3].路红梅.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隐喻的解读[J].机械管理开发.2012
[4].吴音.关联理论下的认知语境观与广告语翻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5].房锦霞,于万锁.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英语广告语篇的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6].房锦霞.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J].中国西部科技.2006
[7].赵虹.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