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朔藩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代宗,河朔藩镇,地缘政治
河朔藩镇论文文献综述
胡平[1](2013)在《唐代宗时期的藩镇问题——以河朔藩镇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晚唐时期最重要的政治特征之一就是以河朔藩镇为代表的藩镇割据,这也是唐代宗以来唐王朝的主要政治课题之一,朝廷曾多次尝试解决但仍然以失败告终。作为安史之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自治的局面在经历了田承嗣之乱后逐渐稳定下来。地缘政治结构在根本上决定了藩镇与朝廷以及藩镇内部之间的关系,它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得以长期延续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3年02期)
胡平[2](2013)在《唐代宗时期的藩镇问题——以河朔藩镇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晚唐时期最重要的政治特征之一就是以河朔藩镇为代表的藩镇割据,这也是唐代宗以来唐王朝的主要政治课题之一,朝廷曾多次尝试解决但仍然以失败告终。作为安史之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自治的局面在经历了田承嗣之乱后逐渐稳定下来。地缘政治结构在根本上决定了藩镇与朝廷以及藩镇内部之间的关系,它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得以长期延续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六辑)》期刊2013-12-01)
张天虹[3](2012)在《《唐刺史考全编》补正——以河朔藩镇时期(763-907)的石刻资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近年公布的石刻资料为中心,结合传世文献和历史背景,对安史之乱以后河朔藩镇诸州刺史的相关情况加以补正,希望能使《唐刺史考全编》更加完备。(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2年07期)
张天虹[4](2011)在《“书剑双美”:唐河朔藩镇的军事技能培养与文化教育——基于社会流动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晚唐河朔藩镇在社会流动方面呈现出重才干而轻家世的趋势。河朔军事精英的才干是在河朔藩镇的政治、军事与文化环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河朔藩镇的军事参与率高,军事训练受到重视,武艺精湛者往往从中脱颖而出。但武艺只是军事精英及其子弟维持其地位的一个方面,在内外压力之下,他们研习军事着作,接受文化教育,从而拓宽了社会流动的渠道。(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张天虹[5](2011)在《唐代藩镇研究模式的总结和再思考——以河朔藩镇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藩镇是古今中外学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唐代藩镇的几种研究模式有:藩镇跋扈说、藩镇与中央的关系(类型)论、藩镇的社会基础论、河朔藩镇的胡化说。这些理论模式无疑推进了唐代藩镇的研究,让我们看到唐代藩镇的不同面相。应该把传统学术和现当代学术联系起来,客观全面地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总结出唐代藩镇的研究模式,展示唐代藩镇在不同语境下所呈现出的不同面孔。进入新世纪以后,唐代藩镇研究呈现出了衰落的迹象。要使唐代藩镇研究重新充满活力,就必须转换研究的视角。从社会流动的视角观察唐代藩镇,会使藩镇的形象更加全面、立体。河朔地区在中古时期政治军事形势格局的重大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唐代河朔藩镇的个案研究学术积累深厚;藩镇内部的官僚体系进行等第的划分也有了可能;大量的墓志资料陆续得到整理并集结出版,提供了资料准备。因此,从社会流动的理论视角出发来研究唐代的河朔藩镇,已经初具条件。(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冯金忠[6](2007)在《唐代河朔藩镇武职僚佐的迁转流动——以与中央朝官间的流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史之乱后,河朔地区陷入割据,河朔藩镇武职僚佐通过正常渠道进入中央朝廷为官的机会较少。唐廷派朝官入河朔叁镇任职也很困难。因此,除特殊时期外,叁镇武职僚佐同顺地藩镇相比,在进入朝廷为官的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往往是一种非正常的途径。主要有弃帅来投和因军乱而入朝等。但唐朝野内外对河朔社会的歧视政策并没有影响到河朔入朝武职僚佐的仕途发展。(本文来源于《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期刊2007-08-22)
金滢坤[7](2006)在《论中晚唐河朔藩镇割据与联姻的关系——以义武军节度使陈君赏墓志铭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晚唐藩镇内部、藩镇之间及藩镇与中央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以陈君赏墓志铭为例来探讨藩镇割据与藩镇联姻问题,可以看出联姻本质上不是藩镇联盟的终极目的和最有效的手段,但是联姻在特定的军事基础之上和历史背景下,对促进藩镇内部和藩镇之间的某种连衡、或者说联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是反映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政局关系的晴雨表。(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06年12期)
彭文峰[8](2005)在《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央威权的依赖是河朔藩镇进奉的内在原因,其进奉有定期岁贡和临时进献两种形式。河朔藩镇对中央的进奉说明其与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彭文峰[9](2005)在《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央威权的依赖是河朔藩镇进奉的内在原因,其进奉有定期岁贡和临时进献两种形式。河朔藩镇对中央的进奉说明其与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本文来源于《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苑汝杰,火月丽[10](2004)在《唐五代小说中的河朔藩镇行贿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史之乱后 ,藩镇兵骄 ,军纪荡然 ,每每逐帅为乱。据王寿南先生统计 ,河北叁镇节度使“凭借兵力得位者最多 ,共2 9人 ,荫袭者次之 ,共 18人 ,朝命者最少 ,只 7人”[1] (P3 50 ) 。尽管河朔叁镇如此骄横跋扈 ,自立将帅 ,但他们却以(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04年S4期)
河朔藩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晚唐时期最重要的政治特征之一就是以河朔藩镇为代表的藩镇割据,这也是唐代宗以来唐王朝的主要政治课题之一,朝廷曾多次尝试解决但仍然以失败告终。作为安史之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自治的局面在经历了田承嗣之乱后逐渐稳定下来。地缘政治结构在根本上决定了藩镇与朝廷以及藩镇内部之间的关系,它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得以长期延续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朔藩镇论文参考文献
[1].胡平.唐代宗时期的藩镇问题——以河朔藩镇为中心[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
[2].胡平.唐代宗时期的藩镇问题——以河朔藩镇为中心[C].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六辑).2013
[3].张天虹.《唐刺史考全编》补正——以河朔藩镇时期(763-907)的石刻资料为中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
[4].张天虹.“书剑双美”:唐河朔藩镇的军事技能培养与文化教育——基于社会流动的视角[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
[5].张天虹.唐代藩镇研究模式的总结和再思考——以河朔藩镇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6].冯金忠.唐代河朔藩镇武职僚佐的迁转流动——以与中央朝官间的流动为中心[C].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2007
[7].金滢坤.论中晚唐河朔藩镇割据与联姻的关系——以义武军节度使陈君赏墓志铭为中心[J].学术月刊.2006
[8].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
[9].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10].苑汝杰,火月丽.唐五代小说中的河朔藩镇行贿现象[J].求实.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