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志山东省龙口市北皂学校265700;江生源山东省龙口市黄山中学265700
最近几年,不论身边的教师反映,还是从接触的学生身上,我都明显地感到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常见,有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有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有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有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有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导致学生心理不良
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对子女或溺爱,或因望子成龙而严之有余,都会导致子女心态和行为的偏离。父母离婚、再婚、亡故,也会使子女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在精神上遭受创伤,逐渐形成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的病态心理和行为。另外,家境困窘、经济条件差、亲人有生理缺陷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根源。
2.应试教育使学生心理问题比例偏高
初中教育在升学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简单化等问题,体现在不顾学生个性差异,强求一律——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目标。不少学校以时间促考分,学生被围困在考试的环境中,一些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的负担过重,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他们由畏难、无奈,发展到厌烦、放弃。也有不少学习成绩尚可的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心理负荷过重,用脑过度而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症状。
3.师生关系失调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社会影响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毋庸讳言,社会现象也显得更加纷繁复杂,淫秽的书刊、录像,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论等等,对初中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上的逆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二、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和倾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索:
1.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修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示范作用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之一,孩子的行为举止大多受父母影响,因此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努力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哲学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用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所以父母应时时提醒自己,既要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又要时刻关心子女,使之能克服发展中的心理障碍,适应社会,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二,对孩子要严爱结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的爱要从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发展出发,严爱结合,既关心子女身体的健康又注意子女心理的健康,既注重子女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操。同时家长对子女不能无端干涉甚至做越俎代庖的事,对孩子的要求要宽严适度,否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机地融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并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寻找同学的闪光点”、“走向大自然”、“早锻炼”等有益心理健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3.提高师资队伍自身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才华出众、待人温和、乐观向上、情绪饱满的教师能使他的学生从中得到教益,从而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而随意讽刺挖苦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的可能导致学生从厌恶一位教师到厌恶一门学科,甚至发展到厌恶学校生活,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4.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更新教育思想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观念,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习负担,使学生的身心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健康发展。
5.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辅导矫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对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的学生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逐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采用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等形式给予启发开导,对症下药。
马克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高度觉悟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人。”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的时代,这就需要今天的青少年具备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