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是由美国逻辑学家阿歇尔在20世纪90年代开创的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阿歇尔与拉斯卡里德斯于2003年发表的著作《会话的逻辑》标志着该理论的初步完成。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改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国际逻辑学界、语言学界和人工智能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关于研究处理自然语言的新方向和前沿领域。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是形式化方法传统下发展而来的语义理论,是用形式化的手段研究和分析自然语言的意义。形式化方法产生于现代逻辑,这一方法不但用于逻辑研究,而且用于语言学研究。形式化的研究方法以对研究对象的精确描述和抽象概括为目的,以符号化、数量化、公式化、模型化、图示化等为表现手段,其目标是得到严格的语义解释。这就要求语言表达式的语义解释具有组合性,因而具有相应的可计算性。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形式语义学根植于逻辑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好几个学科,其显著特征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认为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在深层结构方面是相通的,没有实质区别,可以通过构造自然语言形式系统的方式来解决其语义问题。经典形式语义学是一种静态的语义学,它以句子为单位来研究意义。“意义等价于真值条件”,即意义就是真值条件的内容,这种语义观把语言表征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静态的关系。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和蒙太格语法是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动态语义学,是采用动态方法分析语义问题的理论的总称,是多个语句形成的语句群、语篇或语流的信息状态研究。这种状态研究,不是一次性地给出所有语言表达式的解释,而是强调其形成的过程,即根据上下文一次次地更新语篇内涵。“意义就是潜在的消息变化”成了动态语义观的核心。话语表现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坎普开创的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话语表现理论产生的动因是试图解决驴子句前指的问题及模型论语义学中缺乏对动词时态和时体的处理。话语表现理论将意义视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思想的外在表现(externalization),它感兴趣的不仅是句子真值条件,还关注听语人如何理解句子。话语表现理论刻画了名词短语和人称代词的照应关系,名词短语的量化意义以及英语句子系列在时间方面的复杂性和联系性。但话语表现理论能解决的前指现象其实很有限,主要是典型的代词、无定名词短语、有定名词短语等在有量化特征词的话语中的前指,但无法解释或者错误解释话语中出现的更复杂的前指现象。为了研究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现象,阿歇尔和拉斯卡里德斯认为,在传统的分析句子逻辑式的基础上,还应该关注语句与语句之间的修辞关系。他们提出了一种超越DRT的新的语义理论——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这标志着动态语义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把修辞关系引入话语的逻辑形式,不仅把对修辞结构的描述和动态语义学结合起来,而且对语义和语用也作了形式描述,这种描述超出了求助于修辞关系的计算机语言学的其他方法。对于计算被语法产生的未具体化信息应该如何被消解,修辞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逻辑形式必须描绘修辞关系的特征,话语更新必须至少完成两个任务:一个是必须识别与新信息相结合的话语语境部分,另一个是必须推断修辞关系。推断修辞关系是一个基于粘着逻辑公理的非单调的过程,这些公理包括词汇和组合语义、领域知识和认知状态等好几种知识来源的信息。最大化话语融贯性支配话语更新:我们总是力求建构一个修辞关系数目、质量最大化,未具体化陈述数目、结构复杂性最小化,语义不一致和语用冲突数目最小化的逻辑形式。本文对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我国在复句、句群方面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在国际语言学界产生应有的影响。由于缺乏一套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复句和句群研究无法以一种系统理论的形式走向世界。在话语分析、人工智能等语言应用研究领域中,复句、句群理论偶尔被提及,但很少有研究者完全以复句、句群理论为支撑进行话语分析或自然语篇处理。SDRT尽管是针对英语而设计的,但由于修辞关系数目是一个开放集,为人们用该理论来研究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提供了便利。本文用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话语语义进行分析,为汉语形式化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汉语语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12)
- [2].基于组合式话语表现理论的现代汉语篇章语义形式化[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13)
- [3].《一个真值理论与语义表征》述评[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9)
- [4].变元与指派在动态机制与组合性中的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03)
- [5].论话语表现理论的嬗变与真值条件语义论[J]. 晋中学院学报 2015(04)
- [6].日语教育视阈下句群的形式化和翻译[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08)
- [7].基于动态谓词逻辑的汉语指代现象的信息处理[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8].形式语义学发展概述[J]. 江西社会科学 2013(11)
- [9].DRS建构及其语义解释[J]. 宜春学院学报 2012(11)
- [10].指代消解的主要方法及其机制[J]. 毕节学院学报 2012(10)
- [11].从代词照应关系的角度看DRT[J]. 哲学动态 2011(01)
- [12].从组合原则的角度审视DRT[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11)
- [13].论DRT中的非组合现象及组合性修正[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标签: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论文; 话语结构论文; 修辞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