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国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模式的特色、形成机制、发展趋势、绩效等进行比较与评价。回答区域发展模式的各自特色是什么,其相互间的差异是什么,这些特色与差异是如何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以及区域发展模式间的差异性与趋同性到底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等问题,并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代价进行比较分析。论文将三个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模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三个模式分别是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鉴于这些模式所涉及到的区域与范围本身有一定的争议性,同时模式的内涵也是发展变化的,但为了将研究具体化,本文在前人研究对各模式的定义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分别选择2~4个城市作为每种模式的代表性城市。在数据收集上,主要是从各种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Wind金融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等多个渠道获取数据进行研究。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阐释主义的研究方法,目的是理论建构以及得出一些观察的结论,而非从理论出发,给出假设,然后运用数据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文章的目的是寻找各区域发展模式的特色与发展变化性,并从中寻找其可能的原因与机理,因此文章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与比较方法,更多地采用统计中的描述统计方法,更多地是采用归纳法,从众多的现象与数据中归纳与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征。通过研究,文章得到以下一些结论:1、各个区域发展模式之间有着各自的特色。论文收集了三个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模式的九个样本城市,并对反映经济结构的六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仅区域模式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即使是同属于一个区域发展模式的城市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仅区域发展模式是有特色的,而且现有区域发展模式内部也是不一致的;2、区域发展模式是发展变化的。论文通过对上面所述的代表性区域的代表性城市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不少城市在时间序列上这些数据的相关性呈现性较大的波动性,这说明同一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变化。3、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的动力可能是多方面的。从定性资料分析与描述统计的统计量的数值来看,可能的原因有:区域或者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区位、居民动机与行为、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学习与竞争等都可能是导致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变化。4、三个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温州模式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其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本地居民的强烈的创业动机,辅之以政府的支持;珠江模式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的商业机会的驱动,再辅之以政府的政策;苏南模式则打上了强烈的政府干预色彩,其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先抑后扬的阶段性,招商引资与产业集群引力导致的外来企业进入是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5、区域发展模式间的发展变化既有保持差异性的一面,也有逐步趋同的一面。论文主要是运用十多个反映区域发展模式特色的指标,以城市与区域间在每个指标上的欧式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来反映到底在这个指标上它们是趋同了,还是差异扩大了。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区域发展模式之间,有的指标的距离缩小了,但另外一些指标的距离又扩大了,这说明模式之间既有趋同性的一面,又有呈现新的差异性的特色的一面,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学习与各自探索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6、区域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的比较,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论文在这一部分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以省份为研究单位,主要是因为数据收集的原因,也是出于相对效率评价比较的需要。论文以环境成本效率为研究角度,即以实现单位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成本作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省份与区域在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方面都是不断提高的,环境成本效率与人均GDP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未来的研究展望:区域发展模式中涉及到的每个单个的侧面进行深度的研究,比如外资、进出口、企业结构、政府作用、中央政策的影响、人力资本等等;对区域发展模式的评价的进一步研究,目前只是从环境成本效率的角度,还可以研究区域发展的能源成本、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等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房地产企业跨区域发展模式与运营管理[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08)
- [2].分报告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发展模式回顾[J]. 经济研究参考 2012(43)
- [3].区域发展模式知识库的理论阐释与顶层设计[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7)
- [4].典型区域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借鉴——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3)
- [5].论区域发展的法治环境建设[J]. 探求 2015(01)
- [6].海南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配置[J]. 特区经济 2008(10)
- [7].论区域发展模式中的法治环境建设[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4(05)
- [8].区域竞争优势培育的必由之路——河南“1+3”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 农村经济 2013(09)
- [9].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浙江省的区域发展模式探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17)
- [10].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逻辑——一个马克思经济学的解释[J]. 理论建设 2012(01)
- [11].区域发展模式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其构建——辽宁与东部典型模式比较[J]. 党政干部学刊 2011(05)
- [12].试论“一岛四业”[J]. 新东方 2012(02)
- [13].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12(06)
- [14].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模式及策略优化研究[J]. 体育科技 2019(03)
- [15].中关村群落层面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J]. 创新科技 2016(12)
- [16].以政府自身改革创新发展模式[J]. 温州瞭望 2008(11)
- [17].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以浙江省内部的区域发展模式为例[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01)
- [18].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9].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 现代管理科学 2012(09)
- [20].中国的专业市场推动型区域发展模式探讨[J]. 开发研究 2008(02)
- [21].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模式:识别与比较——以京津冀和沪苏浙为例[J]. 今日科苑 2008(18)
- [22].地形条件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选择[J]. 山地学报 2012(02)
- [23].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27)
- [24].业界声音[J]. 今日印刷 2015(09)
- [25].中国发展的挑战与路径:大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J].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10(01)
- [26].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下的区域发展模式转变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2(16)
- [27].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8].海南省区域发展模式创新之动力机制研究[J]. 社科纵横 2012(12)
- [29].海南区域发展模式创新之动力机制研究[J]. 新东方 2012(06)
- [30].彰显特色才能超越危机——江西省永新县创建“中国绿色名县”经验解析[J]. 人民论坛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