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肿性膀胱炎合并尿道狭窄1例报告

气肿性膀胱炎合并尿道狭窄1例报告

王建刘智明

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810007

气肿性膀胱炎是临床中比较罕见的一种膀胱炎症,以膀胱壁内出现气泡为其主要特征,中老年女性好发,其中2/3合并有糖尿病[1]。由于发病机制不明且临床出现少,易误诊漏诊。我院收治了1例气肿性膀胱炎合并尿道狭窄患者,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2岁,以“排尿不畅伴尿频尿急2年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及家属自诉既往体健。入院后腹部彩超提示前列腺增生,尿潴留,膀胱壁增厚,密度不均匀。查生化全项提示:尿素氮32.61mmol/L,肌酐512μmol/L,葡萄糖5.14mmol/L,C反应蛋白(CRP)6.60mg/dL。血常规:白细胞2.91x109/L,红细胞3.57x1012/L,血红蛋白107g/L。尿常规提示:蛋白质3+,潜血3+,PH值7.5。尿培养: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腹部CT提示:膀胱内积气,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并积气;前列腺增大。留置导尿失败,行膀胱镜检查提示:尿道重度狭窄。诊断:气肿性膀胱炎,梗阻性肾病(CKD5期),尿道重度狭窄,前列腺增生。考虑患者高龄,体质弱,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予以行耻骨上膀胱造口术,经三腔气囊导尿管排出大量气体并伴絮状物的混浊尿液;给予头孢类敏感抗生素治疗,并予以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半月后复查泌尿系CT较前明显好转,尿液清亮,尿培养无菌生长,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后每月来院更换膀胱造瘘管,定期复查肾功、电解质正常;尿培养连续三次均阴性。

2讨论

气肿性膀胱炎是一种以气体积聚于膀胱壁及膀胱腔内为特征的相对罕见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2],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其中糖尿病是主要诱因,其他因素包括下尿路梗阻、尿路创伤、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尿路畸形等,临床上多由影像检查技术而被发现。现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因膀胱粘膜抗感染能力下降,且愈合能力差,细菌在高血糖、高尿糖环境下极易生长;膀胱壁组织内的葡萄糖通过细菌酵解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形成壁内的气泡,气泡增多溃破后气体进入膀胱腔内[3]。在非糖尿病患者也可因泌尿道感染,致膀胱粘膜损害,细菌分解组织蛋白而产生大量气体。引起气肿性膀胱炎的细菌类型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变形菌等。本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胀痛、血尿、气尿、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尿急尿痛等。当气体产生较多时,引起下尿路梗阻,致尿液反流,输尿管及肾积水,进一步发展引发肾损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肾盂肾炎,肾周围炎,前列腺炎,感染加重时可引起腹膜炎甚至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4]。目前影像学检查是气肿性膀胱炎的主要检查方法。腹部X线的典型表现为膀胱呈“气球”样改变及膀胱内液气平面,而CT检查作为诊断气肿性膀胱的首要检查方法,主要表现:膀胱壁有大量泡状气体影,部分连成串珠状,膀胱壁外周常有气体带,膀胱壁内缘毛糙[5]。本例与相关文献报告类似。

气肿性膀胱炎应早诊断、早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首先应积极控制血糖,治疗原发病。同时行广谱抗生素与敏感抗生素联合运用,纠正电解质紊乱,解除尿路梗阻,膀胱持续冲洗,保持引流通畅。当血糖及感染控制后,膀胱炎症及粘膜下气体会自行消失。通过药物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但少数发生严重的坏死性感染时,需行可外科干预治疗,如膀胱部分切除术。

参考文献:

[1]NofikoToyota,DaisukeOgawa,eta1.EmphysematousCystitisinaPatient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J].ActaMed,2011,65(2):129-133.

[2]Vega-CabreraC,CosteroFernándezO,Rivas-BecerraBetal.Emphysematouscystitis[J].Nefrologia,2013,33(1):149-150.

[3]DerekB,PremalP,SoniaD.Emphysematouscystitis:anatypicalmultiorganismpresentation[J].CanUrolAssocJ,2014,8(3-4):210-212.

[4]GupperM,KravtsovA,PotasmanI.Emphysematouscystitis:Illustrative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Medicine(Baltimore),2007,86(1):47-53.

[5]陈小楠,王科峰,徐振群,等.气肿性膀胱炎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1-12.

标签:;  ;  ;  

气肿性膀胱炎合并尿道狭窄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