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西41井区长8储层位于陕北斜坡中部,处于一东南-西北倾鼻状构造带上,储层物性差,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区块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原油运移、聚集及成藏的输导体系、优势通道及油水分布关系等认识不清,导致井位部署难度大,试油效果不稳定;同时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井注入压力高,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单井产能低,影响区块的高效开发。基于此,课题以西41井区长8储层为研究目标,通过长8油藏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储层特征研究,主要解决了目标区产能分布、油水关系,通过储层精细研究,深化了长8石油成藏认识,指出了区块有利含油区带,为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受储层地质因素影响,西41井区试油资料显示油井产能偏低,要实现此类油藏的高效开发,除搞清储层地质状况,实施有效的储层改造措施是建产的又一重要手段。因此,在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长8储层改造工艺技术研究,储层改造分别针对油水井展开:借助数模手段优化了油井整体压裂工艺方案,设计了单井水力压裂施工参数,通过压裂液性能评价及增效技术研究,建立了水力压裂增效配套技术体系,有望提高油井压裂试油效果;针对水井开展了水井多级燃爆压裂诱导酸化降压增注工艺技术研究,根据西41井区储层特点,设计了多级燃爆施工工艺参数,优选出了适合于该井区的水井深穿透酸化酸液体系,可有效降低注水压力,补充地层能量。项目研究对解决制约西41区块高效开发的主要技术瓶颈,实现产建区块的高产与稳产具有一定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研究目标1.2 研究内容1.3 技术路线第二章 地层与构造2.1 区域地质概况2.1.1 区域构造背景2.1.2 构造特征2.2 地层划分与对比2.2.1 地层界线及标志层特征2.2.2 研究区长8地层划分方案第三章 沉积环境与砂体展布3.1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体系分析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3.2.1 相标志3.2.2 沉积相类型的确定及划分3.2.3 沉积相特征3.3 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特征第四章 储层特征及评价4.1 储层岩石学特征4.2 成岩作用特征4.2.1 延长组储层的埋藏史4.2.2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4.2.3 成岩阶段划分4.3 孔喉结构特征4.4 物性特征4.4.1 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4.4.2 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4.5 储层分类评价4.5.1 储层分类与评价标准12砂层组储层综合评价结果'>4.5.2 长812砂层组储层综合评价结果4.5.3 有利勘探区块预测4.6 油气富集规律分析4.6.1 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砂体发育程度控制4.6.2 油气的分布受到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的控制第五章 西41区油井水力压裂工艺技术优化5.1 油井水力压裂效果评价5.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5.1.2 利用模糊评价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价5.1.3 利用模糊评价对压裂效果进行预测5.1.4 评价精度检验及压裂因素的影响规律分析5.2 整体水力压裂裂缝参数优化5.2.1 模型建立5.2.2 压裂裂缝长度优化5.2.3 压裂裂缝导流能力优化5.3 单井水力压裂施工参数设计5.3.1 净压力拟合5.3.2 单井施工设计5.4 水力压裂液性能评价与增效技术研究5.4.1 现场用压裂液伤害评价5.4.2 增效剂实验5.4.3 纤维实验5.4.4 线性类泡沫压裂液实验5.4.5 各单剂复配性能实验第六章 西41区水井燃爆诱导酸化工艺技术优化6.1 水井燃爆压裂施工设计6.1.1 基础参数6.1.2 工艺参数设计6.1.3 施工注意事项6.1.4 区块燃爆诱导压裂设计结果6.2 酸液体系优选与效果评价6.2.1 深穿透酸液体系静态实验评价6.2.2 岩心酸化流动实验评价第七章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西井区论文; 低渗油藏论文; 储层精细评价论文; 水力压力论文; 多级燃爆论文; 酸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