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ryza sativa L.)钾高效营养的生理机制研究

水稻(Oryza sativa L.)钾高效营养的生理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钾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随着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作物对钾素的需要量也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土壤普遍缺钾,尤其是在水稻生产体系中,约有70%以上的稻田处于钾素亏缺状态,土壤低钾胁迫已成为水稻高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素。水稻适应低钾胁迫的能力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探讨水稻适应低钾的根际土壤化学、根系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提出钾高效水稻基因型筛选和鉴定的性状指标,对于拓展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领域,挖掘具有特异性能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大田试验筛选出的钾效率不同的水稻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适应低钾胁迫的大田响应以及根系的形态学及生理学特征;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性以及对矿物钾的活化机制;通过研究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钾敏感和钝感突变体株系的差异,为今后水稻钾高效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8个水稻品种钾素吸收利用和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供钾水平下,水稻的稻谷产量、钾利用效率和各生育期地上部钾积累都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低钾胁迫显著降低水稻的稻谷产量和各生育期地上部钾积累量,显著提高水稻的钾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表明,低钾胁迫下水稻生育前期(秧苗期+分蘖期)地上部钾积累量以及生育中期(抽穗期)地上部钾积累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正常供钾条件下水稻生育前期地上部钾积累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筛选和培育具有较高钾利用效率和在生育前期具有较强钾素积累特性的水稻基因型可能是缓解南方水稻土钾素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2.在低钾条件下,水稻根重和根体积显著降低,但钾高效基因型的降幅小于钾低效基因型;适度低钾条件下,水稻根重和根体积呈增大趋势,且钾高效基因型的增幅大于钾低效基因型。但钾高效基因型根系总表面积、细根数大于钾低效基因型。钾高效水稻基因型根系吸收钾的Km值、Cmin值和β值都小于钾低效基因型,而Imax值在不同钾效率基因型间无规律性变化,说明水稻对低钾胁迫的适应性与根系对K+的亲和力、生长介质中临界K+浓度有关,而与水稻吸钾的最大速率无关。3.通过比较水稻钾低效基因型铜梁火种(TLHZ)和钾高效基因型HA-881043(HA)缺钾条件下的叶绿体结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在低钾胁迫下降低,其中钾低效基因型比钾高效基因型降低的幅度要大,但胞间CO2浓度(Ci)在两个基因型之间却是相反的趋势;这说明钾低效基因型的光合能力降低主要是由于抑制了光化学活性。叶绿素荧光测定结果表明:缺钾条件下,两水稻基因型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以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水稻基因型的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钾低效基因型(TLHZ)的降幅更大。说明缺钾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与其钾敏感性密切相关,Fv/Fm、qP、φPSⅡ和ETR四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耐缺钾水稻品种快速筛选的参考指标。TEM分析结果表明:在缺钾处理条件下,钾低效基因型(HA-881043)比钾高效基因型(TLHZ)叶绿体结构受到更严重的破坏。4.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低钾(-K)、正常供钾(CK)条件下钾高效基因型HA-881043和钾低效基因型铜梁火种的根系K+吸收动力学参数,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显微结构及对钾的吸收、积累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个基因型在耐低钾胁迫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对于对照(正常供钾),在低钾(-K)时,高效基因型HA-881043植株根系生物量极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铜梁火种,其根系MDA、Pro、SOD活性,及根系活力也明显高于低效基因型铜梁火种,这一规律也在根系显微结构中体现出来。表明根系MDA、Pro、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可以作为比较水稻品种在耐低钾胁迫能力方面差异的评价指标之一。5.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钾效率水稻基因型在不同的供钾水平下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征以及对矿物钾的释放能力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供钾条件下,两种水稻种植前后根际土壤中不同形态钾的亏缺程度。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对含钾矿物中的钾具有明显的释放作用,其中钾素利用高效型水稻根系分泌物的释钾能力高于低效型,且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与释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基因型有机酸的分泌能力大小是造成土壤钾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机理之一。6.从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构建的经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中获得了2个突变体株系,通过缺钾(5mg/kg)营养液培养筛选发现,两个水稻突变体株系对钾的利用效率不同,表型上与亲本有显著差异。通过PCR检测和潮霉素抗性分析表明:两个株系及其后代钾高效和低效的T3代不同单株与T2代都缺失分子标记Hyg,证明其性状与T-DNA插入突变无关。分析不同突变体株系在低钾条件下的根系形态和生理学机制,表明高效突变体株系相对于野生型有更强的钾积累能力,具有更发达的根系和完整的显微结构;而低效突变体株系则不具有这些特征。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土壤的钾素缺乏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 2. 植物钾效率的遗传多样性
  • 2.1 植物不同基因型间钾营养效率的差异
  • 2.2 不同生育期植物钾效率的表现
  • 3. 作物高效钾营养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基础
  • 3.1 植物钾高效营养的根系形态学特征
  • 3.2 作物钾高效营养的根系生理学特征
  • 3.3 作物高效吸钾的动力学表现
  • 3.4 作物体内钾的转运与再利用
  • 3.5 钠钾替代作用
  • 4. 水稻钾高效突变体的筛选
  • 4.1 水稻T-DNA插入突变库的构建
  • 4.2 筛选条件的确定
  • 4.3 水稻钾高效突变体筛选指标的确定
  • 5. 作物钾高效营养特性的分子机制
  • 5.1 植物钾营养的基因控制
  • 5.2 钾效率的遗传研究
  • 6.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不同钾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在不同的供钾水平下的田间响应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实验处理与方法
  • 2.3 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
  • 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钾处理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 3.2 不同钾处理对水稻各生育期钾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 3.3 水稻钾素吸收利用与水稻稻谷产量的相关性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缺钾对不同钾效率水稻光合作用及叶片超微结构影响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实验设计
  • 2.3 测定方法(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低钾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钾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钾处理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 3.4 不同钾处理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5 钾处理对不同钾效率水稻叶片微观结构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的钾处理浓度下的根系形态响应的基因型差异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营养液培养及处理
  • 2.3 根系形态的测定
  • 2.4 植物收获和元素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水稻基因型在不同的钾水平下生物量的差异
  • 3.2 不同钾水平对不同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
  • 3.3 在磷钾共同胁迫下根系形态差异分析
  • 3.4 不同处理的各水稻基因型体内其他养分积累的影响
  • 3.5 根系形态参数和体内钾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钾胁迫对不同钾效率水稻根细胞膜损伤及钾效率影响的差异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实验设计
  • 2.3 测定方法
  • 3. 结果和分析
  • 3.1 不同水稻基因型的根系动力学特征
  • 3.2 低钾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3.3 对根毛生长的影响
  • 3.4 不同钾处理对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3.5 缺钾胁迫对不同钾吸收效率水稻根系细胞膜损伤的差异
  • 3.6 低钾处理下细胞壁厚度的变化
  • 3.7 两种钾效率水稻基因型根系生理特性和钾效率的关系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六章 不同水稻基因型在低钾条件下根系分泌物对矿物钾的活化能力差异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处理
  • 2.2 实验设计
  • 2.3 土壤钾的序列提取测定方法
  • 2.4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与测定
  • 2.5 根系分泌物提取矿物钾试验
  • 2.6 植物体内有机酸的提取
  • 2.7 有机酸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种水稻基因型在不同钾处理条件下生物量和体内钾积累量的差异
  • 3.2 两种不同钾利用效率水稻基因性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分析
  • 3.3 根系分泌物对矿物钾的活化能力的分析
  • 3.4 不同钾处理对两种水稻基因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钾形态的影响
  • 3.5 体内有机酸含量的分析
  • 4. 讨论
  • 4.1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释放的影响
  • 4.2 土壤钾素动态平衡
  • 4.3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矿物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七章 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K高效突变体株系的筛选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耐低K条件突变体的筛选
  • +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2.2 水稻根系K+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2.3 植株钾含量测定方法
  • 2.4 叶片对潮霉素的抗性
  • 2.5 PCR检测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
  • 2.6 根系活力的测定
  • 2.7 根系膜透性的测定
  • 2.8 根系ATPase的测定
  • 2.9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钾敏感和钾高效突变体株系的发现
  • 3.2 不同突变体株系体内K含量的分析
  • 3.3 聚类分析
  • 3.4 PCR检测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
  • 3.5 叶片对潮霉素的抗性
  • +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分析'>3.6 水稻根系K+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分析
  • 3.7 不同突变体株系在低钾胁迫下的根系生长的差异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八章 综合讨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1. 综合讨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ABSTRACT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两个亚种命名的商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2)
    • [2].低钾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化感潜力变化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12)
    • [3].水稻(Oryza sativa L.)α-淀粉酶基因的进化及组织表达模式[J]. 作物学报 2010(01)
    • [4].不同化感潜力水稻(Oryza sativa L.)苗期的氮素养分效率及相关基因的表达[J]. 生态学报 2008(02)
    • [5].亚热带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气孔臭氧通量和产量的响应关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10)
    • [6].重金属镉对8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系)萌发和出芽生长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7].Evaluation of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Aspergillus welwitschiae against the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graminicola in rice(Oryza sativa L.)[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9(11)
    • [8].Genetic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the stigma exsertion rate in rice(Oryza sativa L.)[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07)
    • [9].旱稻(Oryza sativa L.)转Ac基因后代的筛选与农艺性状变异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10].Effect of seed priming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otassium nitrate on the pattern of seed imbibition and germination of rice(Oryza sativa L.)[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03)
    • [11].Impact of industrial effluent on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Oryza sativa L.) in silty clay loam soi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04)
    • [12].水稻(Oryza sativa L.)愈伤组织发育过程中Auxin-miR167-ARF8信号通路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3].Novel pleiotropic loci controlling panicle architecture across environments in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L.)[J]. 遗传学报 2010(08)
    • [14].Validation of qGSIO,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grain size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0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01)
    • [15].Comparative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under drought stress between upland and lowland rice (Oryza sativa L.) using cDNA-AFLP[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19)
    • [16].Introgression of qPE9-1 allele,conferring the panicle erectness,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grain yield per plant in japonica rice(Oryza sativa L.)[J]. 遗传学报 2011(05)
    • [17].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a new rolled-leaf mutant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9(09)
    • [18].Mapping QTLs for Salt Tolerance at Seeding Stage of Landrace Rice (Oryza sativa L.)[J].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0(01)
    • [19].水稻(Oryza sativa L.)苹果酸酶(OsNADP-ME3)基因在逆境下的表达特性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2(04)
    • [20].Genetic analysis and fine mapping of an enclosed panicle mutant esp2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14)
    • [21].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a narrow leaf mutant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05)
    • [22].Comparative analysis on grain quality and yield of different panicle weight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cultivars[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0(04)
    • [23].Less and shrunken pollen 1(LSP1) encodes a member of the ABC transporter family required for pollen wall development in rice(Oryza sativa L.)[J]. The Crop Journal 2020(03)
    • [24].SRWD1, a novel target gene of DELLA and WRKY proteins, participat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mune response of rice(Oryza sativa L.)[J]. Science Bulletin 2017(24)
    • [25].Calcineurin B-like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OsCIPK23 functions in pollination and drought stress responses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遗传学报 2008(09)
    • [26].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QTLs for grain and hull thickness related traits in two 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 populations in rice(Oryza sativa L.)[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6(11)
    • [27].Identification and gene mapping of a narrow and upper-albino leaf mutant in rice(Oryza sativa L.)[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Z2)
    • [28].Effect of water regimes and organic matters on transport of arsenic in summer rice (Oryza sativa 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04)
    • [29].Varietal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photosynthesis in rice(Oryza sativa L.) plants is related to specific leaf weight[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6(09)
    • [30].Effects of the activities of key enzymes involved in starch biosynthesis on the fine structure of amylopectin in developing rice (Oryza sativa L.) endosperms[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8(10)

    标签:;  ;  ;  ;  ;  ;  

    水稻(Oryza sativa L.)钾高效营养的生理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