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绿洲城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漠绿洲,榆林市,城市卫生,宜学,一星级,二星级,生态宜居,总体城市设计,数字化城市,环境卫生
绿洲城市论文文献综述
徐子昕[1](2019)在《打造沙漠绿洲城市典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7月,着名宜居城市专家、宜居城市(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罗亚蒙来榆调研。专家组肯定了榆林宜居城市创建工作成果,提出要把榆林建成中国沙漠绿洲城市宜居典范。同年10月,“榆林市宜居城市实践研究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几年来,榆林矢志不渝,奋力前行,(本文来源于《榆林日报》期刊2019-11-21)
孙青林,康凯,李铭[2](2019)在《西北干旱绿洲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探索——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张掖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从战略指引和问题导向出发,落实发展目标与战略,解决城镇空间拓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初步划定了全域市级开发边界。本文从以上实践经验出发,预判甘肃省河西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可能面临的五类难点,并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层级框架与技术体系入手,在省市联动、科学支撑和政策设计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3](2019)在《中国上海/SPACES生态办公打造钢筋水泥中的城市绿洲》一文中研究指出源自荷兰,提倡以灵活空间为企业员工及客户带来更大福祉的共享办公品牌Spaces一直以来都把"绿色理念"贯穿在办公室设计与管理中,位于上海徐汇区凯滨国际大厦B1下沉阳光庭院的Spaces空间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个绿叶层迭、光影交错的通透空间里,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自由职业者在此挥洒智慧,传播思想,让灵感在充满生机的环境中交汇迸发。Spaces凯滨国际占地近3000多平米,这一地下空(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9年18期)
苑捷,李姝君[4](2019)在《绿洲西城社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苑捷 通讯员李姝君) 为加强社区居民对创建文明城市重要意义的认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形成全民参与、共建文明的浓厚氛围,8月6日下午,云冈区老平旺街道绿洲西城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入户宣传活动。活动中,绿洲西城社区党(本文来源于《大同日报》期刊2019-08-10)
王文娟,玉米提·哈力克,塔依尔江·艾山,Radchenko,Tatiana,Alexandrovna,史磊[5](2019)在《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意识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乌鲁木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基于公众科学理论框架,采用模型模拟方法、实地问卷调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自我感知、满意程度、参与意愿,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意愿的可行路径,分析了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其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揭示了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自我感知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愿呈显着正相关,满意程度与参与意愿呈显着负相关;(2)45.3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3)居民主体意识和支持度占比分别为72.92%、72.04%,生态认知、生态关注及参与信心占比分别为43.08%、64.33%和55.14%;(4)受访者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满意度的平均偏效应为2.32,各项满意度均值情况为:城市绿化状况(2.51)>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程度(2.41)>城市空气状况(2.35)>城市垃圾处理与分类状况(1.99)。研究成果以期为建立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朱天翥,杜宏茹,张小雷,王伯礼[6](2019)在《基于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干旱区绿洲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减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空间规划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应依据区域不同资源环境本底条件和建设开发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实际和需求,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干旱区城市的发展受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影响作用显着,城市扩张过程中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必须体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资源环境底线和城市发展潜力评价相迭加的研究思路,尝试探索干旱区绿洲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可行方法,结果表明:①限制性评价和适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划定干旱区绿洲城市增长边界。②将绿洲区域作为土地潜力的评价单元,对于干旱区绿洲城市划定城市增长边界要更加合理和适用。③城市增长边界划分为刚性边界和阶段性边界可以指导城市土地的开发。(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老猫[7](2019)在《城市外的养老绿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很多老人开始尝试异地养老,冬天去南方,夏天去海岛,一年四季都可以去景区。但是,还有很多老人或者体力有限,或者不喜欢奔波,或者没有闲钱在外地租房生活。而且,老人通常喜欢住得离孩子近些,独自在外双方都不踏实。这些老人,如果能在城市周边买房或租房长期居住,即远离城市喧嚣,又不用奔波,离子女也不太远,是不是很好?收入不高的人,靠房租差价和周边地区的低消费,日子(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期刊2019年13期)
周玄德,郭华东,孜比布拉·司马义,邓祖涛,梁滨[8](2019)在《干旱区绿洲城市遥感生态指数变化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利用2004年、2016年的同月份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别从现状、空间分布、重心、景观特征、驱动因素等角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4—2016年,遥感生态指数从0.341增长至0.400,上升了17.24%,其中绿度(NDVI)、湿度(WET)和地表温度(LST)表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干度(NDBSI)表现为下降趋势;②生态指数等级划分中,主要以较低、中等水平为主,该类区域面积增长明显;生态指数等级变化,主要以不变、变好为主,其中生态指数增长的区域以上升1个等级为主;③不同类型的生态指数重心发生了偏移,低生态指数区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达到2.82 km,较低生态指数区和高生态指数区的重心转移距离相对较短;④不同类型的遥感生态指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斑块形状复杂性增强,空间连接性和集聚性显着。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生态指数空间特征及变化规律,指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在近13年中没有出现大范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总体向好的趋势发展,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态指数的变化与城市扩张联系紧密。(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文皓[9](2019)在《绿洲城市“叁生空间”时空分异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的扩张与生态空间用地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烈。以石河子市为例的绿洲城市地区“叁生空间”时空分异评价研究不仅对石河子市的国土配置优化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因此选取石河子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本文选择了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叁期遥感影像,利用ENVI软件的图像解译功能和ArcGIS制图与分析功能获得了叁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对土地利用类型重分类,划分出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级和二级的分类数据集。通过对石河子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叁生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特征的深入分析,进行了“叁生空间”评价,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石河子市“叁生空间”的分布面积大小为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其叁生功能是以生产空间为主、生态空间次之,生活空间最末。由于石河子市南部为山地,东部边缘为玛纳斯河,因此石河子市生态空间多分布于此;河流生态空间与城区东部生产空间相互交汇;生活空间分布于交通便利的G312国道、G30连霍高速等道路旁,且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相互交错分布。(2)2000-2015年间,石河子市生产空间面积逐期减少,但相对稳定;生活空间面积逐期增加,且幅度较大;生态空间用地在2010年较2000年减少了90.78hm~2,之后在2015年增加了26.11hm~2。(3)政策与全球化的因素对石河子市“叁生空间”用地的布局影响加深。2000-2010年10年间,随着WTO的加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石河子市生产空间迅速向东部和北部延申,并大量占据了生态空间用地。2010-2015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因此2015年生态空间分布面积较2010年有所回升。(4)2000-2010年、2010-2015和2000-2015年叁个时间段“叁生空间”用地彼此间有对换特征。本文的成果与结论可以为后来研究者借鉴,并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数据成果以期可以为石河子市的“叁生空间”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有限的理论基础,为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建议。在“叁生空间”的划分、界限的设定等相关分析中,可以加强土地利用功能性的鉴别、功能权衡等研究。(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莉红[10](2019)在《绿洲城市空间扩张过程与模式及驱动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扩张是人类活动与地域背景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过程与空间表达,城市扩张模式取决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基础。干旱区绿洲城镇对水源的依赖性极强且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序并进有利于玛纳斯河流域的可持续化发展。为探究绿洲城市结构、城市化水平、城市扩张模式与驱动机制,寻找适合绿洲城市发展机制,本文基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城镇结构现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探究绿洲城镇的空间扩张模式与驱动力,借助ENVI 5.3、ArcGIS 10.3软件平台对流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提取及迭加2000年、2008年、2016年3期的流域绿洲城镇建设用地矢量边界,分析了绿洲城镇整体空间形态扩张模式,同时运用景观扩张指数方法以探究绿洲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类型,依此总结了各阶段流域城市扩张的整体形态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扩展模式(旧城改造、摊大饼、造新城)和扩张类型(填充式、边缘式、飞跃式);其次,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叁个维度,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数值数据的社会经济因子和面数据的自然因子分别进行探测,以解释绿洲城镇扩张力度和探讨影响绿洲城市扩张的驱动力;最后,结合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以分析绿洲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化、规划管理及市场化结果和总结绿洲城市的扩张机制,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性别比例协调,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人口年龄结构;石河子的城市职能是工业城市,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相比于石河子市,沙湾县的支柱性产业是农业,当前农业比重仍在不断增加,玛纳斯县叁大产业经济产值比重均衡;玛纳斯河流域城市化水平滞后,流域内人口城市化率要强于工业化率与土地城镇化率。(2)玛纳斯河流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由缓慢的紧凑型扩张阶段过渡到多向发散型扩张阶段,形成了以沙湾县叁道河子镇、玛纳斯县、石河子市区叁点为中心,分别沿东西走向为轴线的312国道和兰新铁路西线扩张,沿南北走向为轴线的216、217国道扩张的多中心沿轴线发展的模式。(3)2000-2008年流域石河子市建设用地扩张模式以飞地式和边缘式为主,飞地式在斑块数量上占优势,边缘式在扩张面积上占优势。2008-2016年流域石河子建设用地扩张模式仍以飞地式和边缘式为主但飞地式在斑块数量和面积上都大于边缘式扩张。整体上,石河子城镇建设用地边缘式扩张依托于交通网络,沿交通干线扩张,飞地式扩张在交通网路附近分布,流域建设用地扩张由缓慢的紧凑型扩张阶段过渡到多向的发散型扩张阶段。(4)社会经济因子和自然因子与其他因子对石河子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且任意两个因素交互后因子对建成区扩张均呈线性增强或非线性增强作用。用因子探测器探测社会经济因子对石河子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解释力度时,各因子的PD值较大,且各交互因子之间的解释力均大于85.5%,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中均绿化面积、城镇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与其他因子交互后的解释力度显着性较强。用地理探测器探测自然因子与其他因子对石河子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解释力度时,各因子的PD值都较小,且各因子交互探测后都呈增强趋势。(5)在倡导生态文明大环境下城市规划与管理指导逐渐成为城镇发展的依据,但玛纳斯河流域城镇扩张的内在驱动来源于叁大产业的有机结合与市场的需求,优越的绿洲农业基础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财富的积累与内需增加为第叁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5-01)
绿洲城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甘肃省张掖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从战略指引和问题导向出发,落实发展目标与战略,解决城镇空间拓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初步划定了全域市级开发边界。本文从以上实践经验出发,预判甘肃省河西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可能面临的五类难点,并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层级框架与技术体系入手,在省市联动、科学支撑和政策设计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洲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1].徐子昕.打造沙漠绿洲城市典范[N].榆林日报.2019
[2].孙青林,康凯,李铭.西北干旱绿洲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探索——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
[3]..中国上海/SPACES生态办公打造钢筋水泥中的城市绿洲[J].设计.2019
[4].苑捷,李姝君.绿洲西城社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N].大同日报.2019
[5].王文娟,玉米提·哈力克,塔依尔江·艾山,Radchenko,Tatiana,Alexandrovna,史磊.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意识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乌鲁木齐为例[J].生态学报.2019
[6].朱天翥,杜宏茹,张小雷,王伯礼.基于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干旱区绿洲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9
[7].老猫.城市外的养老绿洲[J].中国老年.2019
[8].周玄德,郭华东,孜比布拉·司马义,邓祖涛,梁滨.干旱区绿洲城市遥感生态指数变化监测[J].资源科学.2019
[9].陈文皓.绿洲城市“叁生空间”时空分异评价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10].王莉红.绿洲城市空间扩张过程与模式及驱动力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标签:沙漠绿洲; 榆林市; 城市卫生; 宜学; 一星级; 二星级; 生态宜居; 总体城市设计; 数字化城市; 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