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减阻论文-徐柯哲,赵凌波

流动减阻论文-徐柯哲,赵凌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减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动减阻,激波阻力,等离子体,零质量射流

流动减阻论文文献综述

徐柯哲,赵凌波[1](2018)在《流动减阻技术机理与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阻力过大给飞行器带来的设计难度和使用成本问题,调研分析了当前减阻技术的流动机理与应用现状。结果表明,在减小激波阻力方面,主要将强激波变成弱激波系,或者优化压力分布,使总压差阻力最小;在减小摩擦阻力方面,在层流区通过维持最大表面积的顺压梯度延迟转捩,而在湍流区通过改变表面几何形态或者在流体中添加大分子物质,减弱湍流强度,以上分析可为低阻力气动外形设计方法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李庆祥,潘明,董宇红[2](2018)在《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壁面流动减阻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结合Darcy-Brinkman-Forcheimer(DBF)模型,对具有多孔介质壁面槽道湍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DNS)。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对流动阻力和湍流特性的影响。文中基于一些典型算例的计算结果,通过分析速度场平均量和脉动量等湍流特征量,以及瞬时脉动速度和湍流结构,研究了多孔介质层的厚度、多孔介质渗透率以及多孔介质各向异性比率等参量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层的厚度、多孔介质渗透率以及多孔介质各向异性比率是影响湍流阻力的主要参数。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为缓解湍流阻力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严相毅[3](2018)在《气-液界面对液体流动减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结构中,液体流动的通道并不是像理想中的那样光滑,当液体流过粗糙壁面时,壁面凹坑处会存有滞留气体,形成微小气-液界面,对液体流动减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气-液界面处于什么形态时,形成的界面能够减阻,何时不再具有减阻效果,并发现了这一临界条件。(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朱波,赵文斌,李明义,袁益超,于文汇[4](2018)在《黄原胶盐溶液管道流动减阻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匀溶液和拟均匀溶液两种减阻方式,对不同直径光滑圆管中黄原胶盐溶液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对比分析也对黄原胶水溶液进行了相应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讨论对比黄原胶水溶液和黄原胶盐溶液的减阻特性,表明:(1)在均匀溶液减阻中,(a)黄原胶水溶液和黄原胶盐溶液均当Re数超过2000之后开始发生减阻,但黄原胶盐溶液的减阻起始稍微落后于黄原胶水溶液;(b)黄原胶水溶液的减阻存在明显的管径效应,但黄原胶盐溶液的减阻与管径间的关系随Re数变化,即在低Re数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径效应,在高Re数下则无此现象,表明在加盐黄原胶盐溶液中,相对于管径而言,盐对黄原胶分子构象的影响占主导作用;(2)在拟均匀溶液减阻中,黄原胶水溶液和黄原胶盐溶液的减阻效果均优于均匀溶液减阻,表明高聚物缠结可增加减阻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马芳芳,云和明,郭训虎,陈宝明[5](2017)在《扭曲椭圆管强化换热与流动减阻特性的场协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扭曲椭圆管管内强化换热性能,建立了扭曲比均为11.9条件下不同短长轴比的扭曲管几何模型,采用CFD技术对以水为流体的扭曲管及相应的管内进口段强化传热和流动减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各种工况的速度场、压力场及温度场,基于场协同原理对其速度与压力梯度的协同效果及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协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获得各种工况的强化传热和流动减阻性能随短长轴比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影响扭曲椭圆管强化传热和流动减阻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为扭曲椭圆管换热器工程应用的优化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牟介刚,代东顺,谷云庆,刘剑,郑水华[6](2016)在《非光滑表面离心泵叶轮的流动减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非光滑表面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基于仿生凹坑表面的减阻特性,将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排布于离心泵叶片的工作面,建立具有非光滑表面的叶轮离心泵的流动减阻特性分析模型,通过RNGk-ε湍流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具有非光滑表面叶轮的流动减阻特性,研究不同流量下非光滑表面对叶片近壁面的速度分布、剪应力和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坑型非光滑表面能够降低因黏性阻力产生的叶轮扭矩,其扭矩的最大降幅为5.8%;非光滑表面能够有效控制叶片近壁面边界层的流体流动,减小叶片的壁面剪应力;凹坑型非光滑表面能够降低离心泵叶轮内部流体的湍动程度,减小湍动产生的能量耗散,使叶轮内部的流体流动更加稳定并提高离心泵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代东顺[7](2015)在《非光滑表面流动减阻特性在离心泵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处理、石化、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农业和其他行业的加速发展,以及重点工程的建设,对泵类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还会保持高度需求状态。有液体流动的地方就有泵的存在,泵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石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过程中,泵站的动力几乎全部用于克服壁面的摩擦阻力。减阻就意味着节能,减小壁面的流动摩擦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不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论文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仿生非光滑射流表面耦合减阻特性及边界层控制研究(LQ15E050005)的资助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依照蜣螂、鲨鱼特殊的体表结构,对其进行提取、抽象和简化,根据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适用于离心泵的半圆形凹坑非光滑表面和V型沟槽非光滑表面减阻计算模型;2.选取不同的非光滑单元体形态和排布方案并运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非光滑表面离心泵叶轮减阻计算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3.研究了非光滑表面单元体的排布位置、形状及分布规律对离心泵性能、叶片壁面的剪应力和速度分布的影响,探索了非光滑表面相关因素对其减阻性能的影响规律;4.针对离心泵内部固-液两相流体的流动规律,基于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建立了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叶片模型;5.选取Euleriar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非光滑表面叶片固-液两相流动的减阻特性,研究了不同体积浓度Cv下,固相颗粒的分布规律以及非光滑表面对叶片壁面剪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11-01)

谷云庆,牟介刚,代东顺,郑水华,蒋兰芳[8](2015)在《基于气体射流的气液两相流动减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射流表面减阻特性,基于气液两相流动原理,建立具有射流功能的气液两相流动减阻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RNG k-ε湍流模型对射流表面不同射流方向角、以及不同气体射流速度情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分析气体射流对壁面黏性阻力、减阻率及流场的影响,研究气体射流的气液两相的减阻特性。结果表明:气体射流表面能够减小壁面黏性阻力,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四种射流方向角下,射流表面减阻率均在气体射流速度为5m/s时达到极大值,并且当射流方向角在xoz平面为-30°时,减阻率最大,为7.18%;数值模拟的减阻率效果略高于实验结果;气体射流的气液两相流动对壁面边界层进行了有效控制,减小了壁面的黏性剪应力和雷诺应力,导致壁面的黏性阻力减小,使得射流表面具有减阻性能。(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范少涛[9](2015)在《仿生超疏水表面滑移流动减阻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能减排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全球能源消耗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已经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能源的领域上。结合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本专业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减阻方法。针对这一目标,我们考虑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在“荷花效应”的基础上来推动船舶减阻技术的发展,超疏水表面仿生学减阻将成为一个前景远大的研究领域。本论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超疏水表面滑移流动减阻进行数值研究。文章从回顾超疏水表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开始,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超疏水表面的实验研究方法和超疏水表面的数值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给出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分别研究了叁种超疏水表面模型在不同雷诺数下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并从减阻效果、减阻机理、流场特征等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最后,将这叁种超疏水表面模型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船舶减阻方面,进一步探索超疏水表面滑移流动对船舶阻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仿生角度设计的超疏水表面具有优于光滑表面的减阻性能,超疏水表面上存在的自由剪切气液界面是形成减阻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自由剪切气液界面,实质上就是流体中的滑移边界条件,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超疏水表面滑移流动的气层模型,并在相应界面中引入滑移速度边界条件。结合船舶阻力性能研究发现,在目前科学发展的高度下,超疏水表面应用在船舶阻力方面能够收到一定程度的减阻效果。对于形状简单瘦长的Wigley船型,最大减阻率可达到27.688%;同样面积的超疏水布置在船中减阻效果最好,其次是船首,最后是船尾。(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5-20)

李昌烽,禹燕飞,赵文斌,李明义,侯金亮[10](2015)在《黄原胶水溶液管道流动减阻特性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连续循环光滑管道(直径分别为5,10,20 mm)中黄原胶水溶液流动的减阻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了黄原胶减阻的浓度效应、管径效应以及抗剪切特性,得到了减阻率与黄原胶水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雷诺数(Re)与减阻率的影响曲线以及减阻率与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黄原胶是很好的减阻剂,在较低Re流动时黄原胶在相对较小直径(5,10 mm)管道中表现为B型减阻特性,而在较大管径(20 mm)中则为A型减阻;在高Re时黄原胶水溶液在3种管径管道流动中皆表现为B型减阻,由于其主要具有B型减阻特性,使得黄原胶具有较好的抗剪切特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流动减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结合Darcy-Brinkman-Forcheimer(DBF)模型,对具有多孔介质壁面槽道湍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DNS)。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对流动阻力和湍流特性的影响。文中基于一些典型算例的计算结果,通过分析速度场平均量和脉动量等湍流特征量,以及瞬时脉动速度和湍流结构,研究了多孔介质层的厚度、多孔介质渗透率以及多孔介质各向异性比率等参量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层的厚度、多孔介质渗透率以及多孔介质各向异性比率是影响湍流阻力的主要参数。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为缓解湍流阻力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减阻论文参考文献

[1].徐柯哲,赵凌波.流动减阻技术机理与应用现状[J].战术导弹技术.2018

[2].李庆祥,潘明,董宇红.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壁面流动减阻的数值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3].严相毅.气-液界面对液体流动减阻的影响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4].朱波,赵文斌,李明义,袁益超,于文汇.黄原胶盐溶液管道流动减阻特性的实验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5].马芳芳,云和明,郭训虎,陈宝明.扭曲椭圆管强化换热与流动减阻特性的场协同分析[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

[6].牟介刚,代东顺,谷云庆,刘剑,郑水华.非光滑表面离心泵叶轮的流动减阻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

[7].代东顺.非光滑表面流动减阻特性在离心泵上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8].谷云庆,牟介刚,代东顺,郑水华,蒋兰芳.基于气体射流的气液两相流动减阻特性[J].推进技术.2015

[9].范少涛.仿生超疏水表面滑移流动减阻的数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0].李昌烽,禹燕飞,赵文斌,李明义,侯金亮.黄原胶水溶液管道流动减阻特性的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流动减阻论文-徐柯哲,赵凌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