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技术的加密方法研究

基于DNA技术的加密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DNA计算是在计算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颖而极具发展潜力的交叉学科。由于DNA计算高度并行可同时攻击计算问题的不同部分,这对传统的基于计算安全的密码体系提出了挑战。DNA密码就是近年来伴随着DNA计算出现的信息安全新领域,目前已成为国际密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DNA密码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热点的背景知识,以及DNA计算原理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综述了DNA计算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DNA技术的加密方法。首先对DNA计算和DNA密码中的核心问题——编码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其受各种约束条件的制约,因此DNA编码可以归结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而粒子群优化算法从诞生以来以其规则简单易于编程实现等优点,成为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粒子的“趋同性”限制了粒子群的搜索范围,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给出了一种引入扰动策略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DPSO),这种扰动策略会在设定条件下依概率r选择一定量的粒子并重置其速度,迫使粒子摆脱局部最优值从而改善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利用与DNA编码类似的平面图着色问题验证其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具有令人满意的性能。在对编码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文中利用DNA合成技术、PCR扩增技术以及DNA数字编码技术,结合传统密码学提出了一种基于DNA技术的加密方法。方法利用引物对于PCR扩增技术的特殊作用,提出以引物和编码方式为密钥,采用传统的加密方法对明文进行加密预处理,这可有效防止可能词作为PCR引物进行攻击。另外方法在设计上特意把这对引物分别由发送者和接受者共同设计完成,而不是由发送者全部设计完成后再传送给接受者,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生物学困难问题和密码学计算困难问题为该方法提供了双重的安全保障,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加密方法具有很强的保密强度。目前新生的DNA密码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现上都还远未成熟,建立一套安全且容易实现的密码体系,并对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是一个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继续做大量深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DNA 计算及其DNA 计算机的研究进展
  • 1.1.2 DNA 计算原理及优势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DNA 计算和基本生物操作
  • 2.1 DNA 计算
  • 2.1.1 DNA 分子的结构
  • 2.1.2 DNA 计算的机理
  • 2.1.3 DNA 计算的模型
  • 2.2 DNA 分子试验中的基本生物操作
  • 2.2.1 DNA 链的变性(Denaturation)和复性(Renaturation)
  • 2.2.2 凝胶电泳分离(Seperating)
  • 2.2.3 DNA 链的连接(Ligation)
  • 2.2.4 DNA 序列的测定
  • 2.2.5 DNA 生物芯片技术
  • 2.3 其他生物操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NA 计算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
  • 3.1 基于DNA 计算的一次一密加密技术
  • 3.1.1 一次一密加密算法
  • 3.1.2 映射替代法实现的DNA 密码系统
  • 3.1.3 DNA 异或运算实现一次一密密码系统
  • 3.2 DNA 技术实现信息隐藏(DNA 隐写术)
  • 3.3 DNA 计算破译数据加密标准(DES)
  • 3.3.1 数据加密标准(DES)
  • 3.3.2 将二元数串编码成DNA 链
  • 3.3.3 构造DNA溶液DES(M)
  • 3.3.4 破译DES 算法
  • 3.4 DNA 密码发展的趋势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NA 数字编码技术和改进粒子群算法(DPSO)
  • 4.1 DNA 数字编码的意义
  • 4.2 DNA 数字编码的规则
  • 4.3 改进粒子群算法(DPSO)
  • 4.3.1 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型
  • 4.3.2 四进制粒子群算法的模型
  • 4.3.3 粒子群协同优化算法及扰动策略
  • 4.3.4 平面图着色问题的描述
  • 4.3.5 平面图着色问题的粒子群算法
  • 4.3.6 实验仿真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一种基于 DNA 技术的加密方法
  • 5.1 引言
  • 5.2 生物学困难问题
  • 5.3 DNA 数字编码技术
  • 5.4 加密流程
  • 5.5 安全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全文总结
  • 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科学思维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教育观察 2019(30)
    • [2].基于粪便DNA的贺兰山岩羊亲权鉴定和婚配制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2)
    • [3].通过调节蛋白酶K消化时长优化DNA提取方法[J]. 生物化工 2019(06)
    • [4].蛹虫草线粒体DNA与细胞核DNA进化关系的比较[J]. 微生物学报 2019(12)
    • [5].有毒有机物影响DNA酶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横向迁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 [6].蓝莓栽培品种的DNA条形码[J]. 林业科学 2019(12)
    • [7].应用于多个沉香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23)
    • [8].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3)
    • [9].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06)
    • [10].DNA分析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 2020(03)
    • [11].磁性纳米颗粒负载质粒DNA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2].DNA智慧扶贫工作室教育扶贫策略与实践[J]. 科技风 2020(06)
    • [13].家畜冷冻精液DNA的纯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4].蝙蝠蛾拟青霉及金水宝胶囊的DNA条形码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8)
    • [15].3种DNA分子标记法联合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J]. 中草药 2020(03)
    • [16].探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意义[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3)
    • [17].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01)
    • [18].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DNA检测中的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 2020(01)
    • [19].彗星电泳检测草胺磷对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20].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8)
    • [21].绵羊血液中布氏杆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20(03)
    • [22].环境DNA在水体中存留时间的检测研究——以中国对虾为例[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1)
    • [23].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不同组织部位DNA提取方法比较[J].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4].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J]. 中草药 2020(07)
    • [25].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脱落细胞学及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3)
    • [26].DNA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7)
    • [27].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3)
    • [28].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调控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J]. 海洋科学 2020(03)
    • [29].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稳定同位素DNA的方法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0(02)
    • [30].基于DNA链置换的可满足性问题的计算模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标签:;  ;  ;  ;  ;  

    基于DNA技术的加密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