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对现实的回应,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理论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从组织理论或行政管理的角度进行实证性的分析,从法学的视野尤其是从立法的角度来研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则显得相对较为薄弱。当前,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因此,对非政府组织的管制自然而然也应当纳入法治的轨道,而立法的研究则必然成为非政府组织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站在充分肯定非政府组织的立场,以“培育、扶持与规范”作为非政府组织立法的指导思想,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研究的大背景,配合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国务院新一轮“大部制”机构改革,运用了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历史分析、文献研究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在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内涵、类型以及法律地位等基本理论研究基础上,论证了加强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在借鉴国外非政府组织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非政府组织基本法作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模式,并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以完备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与国内其他非政府组织立法的研究相比较,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将目前学术界中对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研究有影响的许多观点作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从法学理论的高度加以评析;第二,突出了对加强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必要性的分析,大胆地剖析了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第三,创造性的探讨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价值取向问题。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依据1.2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分析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 研究方法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内涵、类型与法律地位2.1 非政府组织的内涵2.1.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2.1.2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2.2 非政府组织的类型2.3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2.3.1 合法性问题2.3.2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第三章 加强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必要性分析3.1 法理根源:公民社会的必然选择3.2 宪政基础:公民自由结社权的保障3.3 民主根基:公众参与权的实现3.4 社会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3.5 自身需要:内外发展的规范化3.6 国际形势:全球化趋势第四章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4.1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现状4.2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4.2.1 立法层次太低4.2.2 准入门槛设置过高4.2.3 管理体制设置不合理4.2.4 某些法律制度之间存在重复乃至冲突4.2.5 非法组织范围界定不明确4.2.6 配套法规建设不完善4.2.7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4.3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3.1 立法指导思想的局限4.3.2 立法权限的不明晰4.3.3 立法技术的不完善4.3.4 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的影响4.3.5 学术研究的滞后第五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立法的考察及对我国的借鉴5.1 国外非政府组织立法的考察5.1.1 非政府组织的成立5.1.2 非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与内部管理5.1.3 非政府组织对个人利益的限制5.1.4 非政府组织的商业活动5.1.5 对非政府组织的税收政策5.2 国外非政府组织立法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5.2.1 健全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5.2.2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扶持和培育5.2.3 通过立法引导和规范自律机制的形成5.2.4 健全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第六章 我国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6.1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价值取向6.1.1 权利本位6.1.2 利益均衡6.1.3 志愿服务6.1.4 社会自治6.2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模式的选择6.2.1 学术界相关立法模式的评析6.2.2 制定非政府组织基本法6.3 我国非政府组织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6.3.1 简化登记管理程序6.3.2 健全规范与激励机制6.3.3 加强自律机制和行业互律机制6.3.4 创新监督管理机制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非政府组织论文; 立法论文; 法律体系论文; 立法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