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红河105井区长81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红河105井区长81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论文摘要

自2008年在镇泾区块南部钻探的红河105井取得了高产工业油流以来,围绕该区域经过三轮资源评价,显示该区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而该区块的主力产层长81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的天然能量较弱,因此为了提高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成果,本论文根据已有的钻井、分析测试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建立红河105井区长81储层地质模型,为镇泾油田长81油藏的规模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本论文根据沉积层序、岩性组合关系和测井资料等要素,进行地层精细划分及对比;综合研究分析了沉积微相的划分与展布;而后通过对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研究,进行了储层四性关系分析;最后在沉积微相和砂体厚度以及裂缝密度的多重因素控制下,以储层属性为重点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其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如下:1、研究区长将长81层细分为四个小层,由上至下以此为:长811、长812-1、长812-2、长812-3。2、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顶部的长811小层属于浅湖亚相沉积;具体可划分为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决口扇、水下天然堤、浅湖沙坝和浅湖泥7种沉积微相。3、建立测井解释模版,进行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得到建立属性模型所需要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的数据资料。孔隙度平均值为5.4%;渗透率平均值为0.1md;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20.2%。4、基于Petrel软件,应用随机序贯指示模拟法和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了长81层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并依据该区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建立储层评价模型;实现了储层的横向预测优选,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相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2.2 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格局
  • 2.1.1 构造特征
  • 2.1.2 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演化特征
  • 2.2 地层分布特征
  • 第3章 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 3.1 小层划分原则与标致层
  • 3.1.1 划分原则
  • 3.1.2 标志层
  • 3.2 小层划分方案
  • 3.3 小层划分对比认识
  • 3.4 小层构造面的确定
  • 第4章 沉积微相分析
  • 4.1 沉积背景与沉积相类型
  • 4.2 沉积相划分标志
  • 4.2.1 颜色及岩性
  • 4.2.2 岩石学特征
  • 4.2.3 沉积构造特征
  • 4.2.4 测井相标志
  • 4.3 沉积微相及组合类型
  • 4.3.1 水下分流河道
  • 4.3.2 水下天然堤
  • 4.3.3 水下决口扇
  • 4.3.4 水下分流间湾
  • 4.3.5 河口坝
  • 4.3.6 浅湖砂
  • 4.3.7 浅湖泥
  • 4.4 剖面相分析
  • 4.5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5章 测井解释
  • 5.1 测井数据标准化
  • 5.2 测井解释模型
  • 5.2.1 泥质含量(Vsh)解释模型
  • 5.2.2 孔隙度解释模型
  • 5.2.3 渗透率解释模型
  • 5.2.4 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
  • 5.3 测井解释结果验证
  • 5.4 四性关系
  • 5.4.1 物性与电性分析
  • 5.4.2 岩性与电性分析
  • 5.4.3 物性与含油性分析
  • 5.4.4 电性与含油性分析
  • 第6章 裂缝研究
  • 6.1 裂缝特征
  • 6.1.1 不同岩性的裂缝发育特征
  • 6.1.2 裂缝产状及其有效性
  • 6.2 裂缝的识别
  • 6.2.1 岩心—测井对比
  • 6.2.2 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 6.3 裂缝的平面展布
  • 第7章 三维地质建模
  • 7.1 地质建模概述
  • 7.1.1 区域化变量
  • 7.1.2 变差函数
  • 7.1.3 随机建模方法
  • 7.2 三维建模的前期准备
  • 7.2.1 数据准备
  • 7.2.2 网格准备
  • 7.3 构造模型
  • 7.4 沉积微相模型
  • 7.5 属性模型
  • 7.5.1 属性模型约束条件
  • 7.5.2 孔隙度模型
  • 7.5.3 渗透率模型
  • 7.5.4 含油饱和度模型
  • 7.6 储层分类评价
  • 7.6.1 储层下限
  • 7.6.2 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 7.6.3 储层分类评价模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进的基于目标的高精度沉积微相建模方法在苏14加密实验区的应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论杨家坝油田阜一段沉积微相[J]. 城市地理 2017(10)
    • [3].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基于本体信息量的单井沉积微相识别方法[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0(01)
    • [4].吴起王洼子地区长2沉积微相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3)
    • [5].沉积微相-岩石相随机模拟及其控制下的属性建模——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试验区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6].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J]. 国外测井技术 2018(06)
    • [7].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沉积微相定量描述技术及应用[J]. 断块油气田 2019(01)
    • [8].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段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技术与应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9].基于水动力能量分析确定有利沉积微相带分布研究——以下寺湾油田研究区延9储层沉积微相划分为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1)
    • [10].南梁油田华64区沉积微相分析技术研究[J]. 石油学报 2008(02)
    • [11].基于波形聚类的沉积微相定量解释技术研究——以中东地区X油田为例[J]. 石油物探 2018(05)
    • [12].沉积微相约束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建模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04)
    • [13].沉积微相及微相组合研究内容和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5)
    • [14].井震联合煤系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预测[J]. 中国煤炭 2018(01)
    • [15].马岭地区长8_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J]. 国外测井技术 2018(05)
    • [16].M油田北块主力层系沉积微相分析与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0)
    • [17].曲流河沉积微相的三维地震描述[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06)
    • [18].基于测井曲线形态定量分析的礁滩沉积微相识别[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2)
    • [19].洛河油田长7油藏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02)
    • [20].中渗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的研究及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3)
    • [21].辽河盆地欢双地区古近系沙二段沉积微相定量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18(05)
    • [22].地质建模技术中的沉积微相约束[J]. 断块油气田 2009(03)
    • [23].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方法[J]. 资源与产业 2018(01)
    • [24].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浊积扇沉积微相自动识别[J]. 甘肃科学学报 2018(02)
    • [25].临兴地区太二段沉积微相及其对砂体的控制[J]. 能源与环保 2017(11)
    • [26].基于沉积微相分析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J]. 国外测井技术 2018(06)
    • [27].储层沉积微相描述技术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2)
    • [28].扇三角洲沉积微相与有利储层的关系——以青东凹陷青东5块沙四上沉积为例[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29].井震联合薄储层沉积微相表征实例研究[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6(05)
    • [30].多点地质统计学在苏49-01井区沉积微相建模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04)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红河105井区长81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