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和德国儿童行为问题状况,探讨儿童个人特征、家庭环境及家庭压力等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及学业成绩、社会关系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在中德文化中的差异。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和德国两项关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研究,包括中国2073名、德国3980名4年级儿童。其中中国男童1030人(49.69%),女童1043人(50.31%),包括农村儿童918人(44.28%);德国男童1969人(49.45%);女童2012人(50.55%)。采用父母评定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评定,采用自编量表进行行为问题相关影响因素资料的收集。采取信件的方式发放问卷给儿童的家长,由父母或主要扰养人填写。使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中德CBCL量表内部一致性,除中国儿童的社交问题和德国儿童的思维问题,各项Cronbach’sα值均>0.60;确定性因子分析各综合征模型拟合度评价参数指标达到要求。2.中德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状况比较结果2.1中国儿童在退缩、社交问题、思维问题、违纪行为及总行为问题得分高于德国儿童。文化因素能解释分别解释违纪问题、社交问题、思维问题变异的3.7%、3.3%和1.1%,对行为问题总分解释度则<1.0%。德国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高于中国儿童,文化因素能解释度<1.0%。2.2以美国常模为判断标准,中国男、女童的总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5%,13.5%)高于德国男、女童(13.2%,8.4%),其OR值分别为1.50(1.22,1.84),1.69(1.34,2.15)。中国男童思维问题检出率(5.7%)高于德国男童(2.6%),其他各项综合征的检出率两国男童无显著性差异。中国女童的退缩行为、思维问题和违纪行为等3种综合征及内向性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德国女童,中国女童的各项检出率分别为3.3%、4.9%、2.9%和17.1%,德国女童为1.2%、1.5%、1.5%和13.3%,其OR值分别为2.79(1.64,4.74)、3.28(2.08,5.18)、1.96(1.17,3.26)和1.69(1.34,2.15)。2.3两国间118条症状的发生率序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0.71,但居于前20位症状序列相关系数仅为0.12(P=0.52),德国儿童前20位的症状中有10项属于攻击行为相关症状。后20位症状序列相关系数为0.46(P=0.02)。3.中德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因素比较结果3.1在43个可能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含有关的哑变量)中,有14个选入了以CBCL总分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具有一致性作用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为男、有慢性疾病、每天看电视1小时以上、受到邻居噪音的干扰、家中有人有轻微的疾病、家庭中有其他的孩子有严重的行为问题、父母有心理障碍;既有相似影响,又有文化差异的因素是家庭有经济困难,该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德国较中国小。3.2在33个可能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的因素中,有17个选入了以CBCL总分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有一致负相关关系的因素包括与老师关系、与同学关系非常好、令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成绩、喜欢学校;有一致正相关关系的因素包括留级、每天做作业时间、作业有时需要帮助,以及曾接受心理治疗;既有相似,又有文化差异的因素是每周与朋友见面次数多于3次和需要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与朋友见面次数多于3次在德国与行为问题有负性关系,而需要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与德国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强于中国;不具相似关系的因素包括作业总是需要帮助和每周与朋友见面1~2次,这2个因素只与德国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关系,前者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后者呈负相关。研究结论与建议1.中国和德国版本的CBCL都显现出符合测量要求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中德儿童行为问题跨文化比较的工具,但同时也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需要给予特别的注意。2.各文化中儿童行为问题的总症状数虽然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EF值说明这种差异的实际意义并不大。深入分析总体行为问题所包含的综合征及症状类型的文化差异,才能发现文化对儿童行为问题发展的影响。3.中国男、女童总行为问题的危险度是德国男、女童的1~2倍,而且曾接受过心理卫生服务的中国儿童较德国少。我国急需要加快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使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4.中国女童在比德国女童有更多的内向性行为,同时有更多的违纪行为,这个现象需给予重视。在借鉴西方的育儿价值观、经验和方法时,不能否定或忽视中国育儿文化的优势与影响力。5.大多数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的联系都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应增进东西方在儿童养育、教化及行为问题预防与干预方面的文化交流与学习。6.有一些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具有文化特殊性,中国和德国社会与家庭应充分重视各自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改进,例如德国社会应更重视经济困难特别严重家庭儿童,中国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而要增加儿童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和一般社交技能的培训。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父亲参与育儿、父母抑郁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0(02)
- [2].温州市416例3~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05)
- [3].家庭环境对3~6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8(01)
- [4].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4)
- [5].不同性别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 广州医药 2017(01)
- [6].家庭治疗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正作用[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06)
- [7].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7)
- [8].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6)
- [9].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 2017(16)
- [10].父亲共同养育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母亲焦虑及心理控制的多重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6)
- [11].6—11岁儿童行为问题特征分析[J]. 教育观察 2019(33)
- [12].2~3岁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09)
- [13].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4)
- [14].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被忽视、心理弹性的关系[J]. 四川精神卫生 2014(01)
- [15].儿童行为问题评估量表的使用现状[J]. 中国康复 2014(03)
- [16].低血铅也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21)
- [17].儿童行为问题研究现状[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10)
- [18].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策略研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19].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04)
- [20].江西省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11)
- [21].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01)
- [22].江苏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家庭养育环境关系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12)
- [23].上海市长宁区不同级别幼儿园中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性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7(09)
- [24].城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优生优育 2013(07)
- [25].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28)
- [26].目睹父母间冲突与儿童行为问题[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3)
- [27].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04)
- [28].镇江市3~7岁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8)
- [29].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与干预对策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04)
- [30].吕梁市4~5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