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研究

论文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结合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治国方略,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探讨心理和谐问题是有着时代紧迫性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心理和谐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时代特征对心理和谐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心理和谐及社会和谐的进一步研究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理论和实证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工作,追溯了心理和谐的思想来源、进行了心理和谐的初步理论构建、分析了心理和谐的主要要素和结构关系。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溯源分析探索了心理和谐的直接来源、间接来源和科学来源。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道家观点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和谐的内涵与儒道思想的核心观点一致,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心理和谐思想的直接来源;其次分析了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其合理内核是心理和谐思想的间接来源;最后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心理和谐思想的科学来源。第二部分:采取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心理和谐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贡献等七大成果。科学发展理论是心理和谐的指导思想;心理和谐理论贡献是对社会和谐理论的丰富;本质涵义是意识协调统-;心理和谐工作主线是加强人文关怀;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是心理和谐的调节策略;实现方式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实现目标则是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第三部分:采取实证分析验证了以大学生为例的心理和谐组成因素与影响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暴力恐怖影视等社会文化因素与经济状况、家庭生活等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作用,验证了社会生活环境是心理和谐产生的物质基础,社会精神文化是心理和谐发展的外在条件;心理和谐包括认知和谐、情感和谐、行为和谐,自我和谐等内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通过心理和谐内在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谐总值产生影响。本研究取得了三项创新成果:(1)初次探讨了心理和谐的三大思想渊源,即中国传统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西方哲学思想的间接理论渊源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源。(2)尝试性地构建了心理和谐的四大因素及其结构,即心理和谐包括认知和谐、情感和谐、行为和谐和自我和谐等因素,心理和谐构建重在塑造其因素与完善其结构。(3)实证分析了心理和谐的内生性核心因素和外源性影响因素,验证了认知和谐、情感和谐、行为和谐和自我和谐对心理和谐总水平的高相关,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和谐及其因素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但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心理和谐的理论渊源远未穷尽、心理和谐的内在因素有待深化、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还有更多,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现阶段研究成果综述
  • 1.3.1 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研究
  • 1.3.2 心理和谐的概念及内涵研究
  • 1.3.3 心理和谐的要素及结构研究
  • 1.3.4 心理和谐的建设及措施研究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心理和谐的创新领域
  • 2.1 问题提出
  • 2.1.1 心理和谐研究单一溯源取向
  • 2.1.2 心理和谐研究尚未系统建构
  • 2.1.3 心理和谐研究未及影响因素
  • 2.1.4 心理和谐研究缺少实证分析
  • 2.1.5 心理和谐选题旨在有所创新
  • 2.2 研究内容
  • 2.2.1 心理和谐的溯源分析内容
  • 2.2.2 心理和谐的理论分析内容
  • 2.2.3 心理和谐的实证分析内容
  • 第三章 溯源分析:心理和谐的思想渊源
  • 3.1 直接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 3.1.1 儒家的和谐主张与心理和谐思想
  • 3.1.2 道家的和谐主张与心理和谐思想
  • 3.2 间接来源:西方哲学视域
  • 3.2.1 古代希腊哲学中的和谐观
  • 3.2.2 西方近代哲学中的和谐观
  • 3.2.3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观
  • 3.3 科学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3.3.1 唯物辩证法中的和谐思想
  • 3.3.2 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
  • 3.3.3 心理和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 第四章 理论分析:心理和谐的理论构建
  • 4.1 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理论
  • 4.2 理论贡献:丰富和谐理论
  • 4.3 本质涵义:意识协调统一
  • 4.4 工作主线:加强人文关怀
  • 4.5 调节策略:六个正确对待
  • 4.6 实现方式:心理健康教育
  • 4.7 实现目标:积极社会心态
  • 第五章 实证分析:心理和谐相关因素(以大学生为例)
  • 5.1 实证与依据
  • 5.1.1 相关观点
  • 5.1.2 理论依据
  • 5.1.3 实证依据
  • 5.2 对象与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实验方法
  • 5.2.3 统计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心理和谐内在因素的相关分析及逻辑结构
  • 5.3.2 经济文化教育八大因素(自变量)频数分析
  • 5.3.3 心理和谐内在四大因素(因变量)频数分析
  • 5.3.4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认知和谐回归分析
  • 5.3.5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情感和谐回归分析
  • 5.3.6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行为和谐回归分析
  • 5.3.7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自我和谐回归分析
  • 5.3.8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心理和谐回归分析
  • 5.4 讨论与建议
  • 5.4.1 心理和谐内生于知情意与人格内在和谐统一
  • 5.4.2 心理和谐外受于社会环境与文化因素的影响
  • 5.4.3 心理和谐构建拟强化策略与干预策略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的成果
  • 附录3:本研究实证分析所用心理量表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J]. 当代教育科学 2008(21)
    • [2].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J]. 现代教育科学 2008(10)
    • [3].译文读者认知和谐的语用翻译策略选择原则[J]. 外文研究 2013(03)
    • [4].学生译者认知处理作者明示和暗含过程的语用研究[J]. 上海翻译 2018(02)
    • [5].“和而不同”视野下的认知和谐——谈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问题[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6].让和谐的阳光普照英语课堂[J]. 考试周刊 2009(10)
    • [7].论E·阿伦森的认知失调理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8].构建英语和谐新课堂有效策略探究[J]. 学子(理论版) 2016(04)
    • [9].也谈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07)
    • [10].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对世界和谐文化的构建[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1].关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 校园英语 2012(08)
    • [12].论译者在翻译审美再现中的主体作用[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01)
    • [13].个体和谐的基本内容探讨[J].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5)
    • [14].翻译课堂教学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06)
    • [15].翻译“创造性叛逆”的心理动机分析——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6].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J]. 外语教学 2012(01)
    • [17].浅析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转变[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16)
    • [18].和谐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构建研究[J]. 现代交际 2013(11)
    • [19].关联—顺应框架下的隐喻认知翻译策略[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6(04)
    • [20].社会生活文化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预测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8)

    标签:;  ;  ;  ;  ;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