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历史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乐分析,内在逻辑,创作思维,历史观照
音乐历史观论文文献综述
贾国平[1](2018)在《音乐分析中的历史观照与认知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丰富多样的现代音乐创作而言,绝对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音乐分析也必须是多样化与个性化兼顾的创造性行为。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音高结构的数据统计来说明音乐内在所存在的音高结构统一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探求作曲家如何构成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其内在逻辑与创作思维,以及这些逻辑与思维和传统的关联,在基于历史观照的前提下,形成音乐分析的认知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熊群荣[2](2017)在《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的基本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对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时代课题,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提升科学的历史观教育效果,为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7年21期)
乔建中[3](2017)在《“大历史”观照下的琵琶百年——吴慧娟《二十世纪中国琵琶音乐研究》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我们面对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全部历程,并将其中每一个领域如二胡、琵琶、筝、竹笛以及室内乐、管弦乐队的足迹作一番粗略回顾,我们一定会发出一声感叹:啊,它们真的无愧于一部曲折而又壮阔的百年民族器乐艺术"大历史"!这部"大历史"是20世纪几代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和乐器改革家们共同写就的。百年间,经历了政体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变革以及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也经历了民族器乐艺术自身从传统到现代、从民间到专业、(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7年04期)
刘永福[4](2016)在《五声二变经纬相成——民族音乐形态学的历史观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声二变经纬相成"是传统民族音乐形态学的历史观的综合反映。我国老一辈作曲家的民族音乐创作实践证明,"五声性"的"单音音乐"形态非中国传统音乐的主体和唯一,"经纬相成"的"立体化"创作理念,是建构民族乐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原则。(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6年04期)
陈彦兵[5](2016)在《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内容特性的历史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音乐教学方法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本文选取1947年上海万叶书店出版的缪天瑞主编的《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作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该教材体现出来的特性,梳理和分析该教材的历史价值、历史前瞻性、进步性和现实性等。对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内容特性的历史观照,能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教材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维与多样综合的表现形式,为当时的师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广阔的教学视野。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笔者认为该教材还存在不足之处,文中也有对该教材存在的局限性作出论述。笔者希望借此研究,能对当下的音乐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5)
居其宏[6](2014)在《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思考系列之四: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方法论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关乎史料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二是历史写作的基本方法。而史料甄别方法与运用技巧、突出重点与带动全局、对象解析与方法运用、以史带论与史论结合、主体在场与主体隐身、"叁维结合"方法论等,既是其中重点,也是该文的论述对象。切实掌握这些系统方法论,将有助于史家自如驾驭历史研究规律,提高其历史阐释水平。(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居其宏[7](2014)在《“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思考系列”(之二)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多元历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百年历程,除个别时期外,不同历史阶段并存着历史唯物论音乐史观、庸俗社会学音乐史观、西方中心论音乐史观、崇古主义音乐史观,不同史观的研究者从同一个历史对象的研究和阐释中得出的结论全然不同,对当时音乐实践产生的影响亦各各相异。在当代语境中,音乐史观的多元并存、自由表达和平等争鸣,是确立科学治史原则、推进本学科研究健康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高雨佳[8](2013)在《历史观在当代中国音乐艺术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音乐缺乏历史观艺术的细致环节,加强历史观,对于音乐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历史来看,优秀的音乐作品之所以感人,激励人们建设美好生活。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音乐创作者能否以敏锐的历史发展的眼光,深刻的把持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力量和时代性。充分体现音乐作品娱乐功能、社会功能的多重性互动作用,成为实现社会发展的有利助手。(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3年13期)
向文[9](2012)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历史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世界音乐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潮流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文章立足历史线索,以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大背景,借用民族音乐学的视域,并以"欧洲音乐中心论"和"汉族音乐中心论"的完结为个案,阐明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03期)
邹俊杰,杨巍[10](2009)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和文化底蕴的历史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着眼,论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文化底蕴,揭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的主要脉络和历史轨迹。(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音乐历史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对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时代课题,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提升科学的历史观教育效果,为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历史观论文参考文献
[1].贾国平.音乐分析中的历史观照与认知创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
[2].熊群荣.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的基本策略[J].黄河之声.2017
[3].乔建中.“大历史”观照下的琵琶百年——吴慧娟《二十世纪中国琵琶音乐研究》读后[J].人民音乐.2017
[4].刘永福.五声二变经纬相成——民族音乐形态学的历史观及实证分析[J].音乐探索.2016
[5].陈彦兵.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内容特性的历史观照[D].福建师范大学.2016
[6].居其宏.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思考系列之四: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方法论述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
[7].居其宏.“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思考系列”(之二)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多元历史观[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
[8].高雨佳.历史观在当代中国音乐艺术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3
[9].向文.民族音乐学视野中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历史观照[J].大众文艺.2012
[10].邹俊杰,杨巍.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和文化底蕴的历史观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