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271000;2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71000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预防、治疗牙周病。减少妊娠期牙周病的发生,降低和减少对孕妇及胚胎引起的流产、早产、胚胎发育不良及畸形等。
方法:对育龄妇女计划怀孕时,应积极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治疗口腔疾病。避免在怀孕期间,可能因为发生口腔疾病而带来的治疗不便和风险。
关键词:妊娠期;牙周病;氯已定液;过氧化氢;碘甘油
牙周病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1996年上海地区对700名孕妇调查显示:妊娠期龈炎的患病率为73.6%,多数成年人罹患牙周炎为轻至中度,重度牙周炎仅累及少数人群。现将近五年来,临床上较典型的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就诊的较典型妊娠期牙周病患者40例的治疗。根据牙周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其中有32例为中度患者,8例为重度患者(5年来轻度妊娠牙周病患者就诊人数及次数均忽略不计)。40例患者首诊科室均为产科,可见患者对牙周病的认识不足。40例患者均由产科转入我科(口腔科)诊治。可将患者分为A、B两组。
2、治疗方法:患者一般在妊娠后2-6个月发病,其初表现为刷牙时牙龈少量出血,后表现为吃饭或吃水果时也有少量出血,部分患者有牙龈部及牙齿轻度胀疼,转我科后,A组病人经过2-4个月的局部治疗,如:局部碘伏消毒,做龈上冲洗,或用0.12%的-0.2%的氯已定液或过氧化氢液含漱一分钟。对牙疼明显的患者,经过上述冲洗消毒,局部涂以碘甘油,尽量不全身应用抗生素。经过反复冲洗、含漱、局部消毒治疗3-4个疗程,大部分病人(约80%)症状缓解。约20%的病人症状得到控制。B组:8例病人中,在妊娠4-6个月时,给予龈上、龈下冲洗,其中3例病人做了手术(拔出了不能保留的患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通过随访和产科门诊复查,均未对其妊娠产生不良影响,2例病人治疗失败。
3、结果:A组:32例为中度患者。就诊原因:病人在晨起刷牙时会有少量的牙龈出血。90%的有口腔异味,10%的伴有咀嚼食物是牙龈出血,其中20%的患者有中度牙龈胀疼及牙疼的临床表现(具体位置不定)。详细询问病史:90%的患者孕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或牙疼、龋齿的病史。10%的病人孕前没有做过口腔健康检查,不知道或否认有口腔病病史。B组:8例病人,有6例病人经过保守治疗后得到控制,并安全终止妊娠。分娩后2个月复查,根据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为中度,并为其彻底根治。其中1例病人,妊娠后期出现反复牙龈出血,量多致贫血。1例病人牙龈重度增生、感染,形成牙周袋,因就诊较晚(当时已是晚期妊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四道六个月妊娠未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失败,导致分娩后出现牙龈大量出血。产科请我科会诊,给予局部止血海绵及止血药物加压止血效果差,导致病人大量输血。后局部形成血栓,两个小时后出血自止。产后一个月病人门诊复查,珍为中度牙周病,门诊治疗三个月痊愈。
4、讨论:牙周病是口腔科最普遍的疾病之一。牙龈细胞中含有特异性的雌激素和睾丸素受体,牙龈是一些性激素(特别是女性激素)的靶器官。妊娠期牙周病发生并不是妊娠期妇女的菌斑指数与妊娠前相比无明显增加,但牙龈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却增加。可能是血液和龈沟液中激素浓度增高的结果。血浆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增高,有利于菌斑的中间普氏菌繁殖。另外,怀孕时,孕妇体内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内分泌发生改变,会使牙龈的易感性增强,容易发生妊娠期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孕妇的进食次数增多,食物中糖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大,若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很容易导致菌斑的堆积,引发口腔疾病,妊娠期牙龈炎症的加重也可能由于菌斑的成分改变而不是菌斑的数量增加。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表明:孕妇患有牙周病,可能导致胎儿早产、流产或出生时低体重,因此孕妇的口腔健康水平对胎儿、婴儿的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都会产生影响,一旦怀孕,在怀孕早期和晚期如接受较复杂的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等因素,增加胎儿早产的风险,所以为提高人口质量,女性在计划怀孕时就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孕前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内的疾病与隐患,避免在怀孕期间因为发生口腔急症,而带来治疗不便和风险。妊娠期一旦发病,应在孕4-6个月时治疗,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牙周病学》曹采方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