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 杨丽娟
导师: 刘建军
关键词: 原型,原型批评,后现代语境,文化批评,文学理论建设
文献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原型批评是20世纪非常富有影响的文化批评流派。原型批评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产生以来,无论对文学批评实践还是对文学理论本体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发现,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的概念、定义、性质、特征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辨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知识界对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世界观念的批判性反思不断深入,跨学科的全方位文化研究也开始大规模展开,原型批评作为文化批评的特质和价值却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和说明。本论文的宗旨即是在后现代语境下对原型理论的本质和价值给予重新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文学的文化批评理论的建构。 本论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当下正在形成的文化整合理论。在后现代语境下,强调文化差异性的主张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多元时代立身行事的价值基础。柯尔内·韦尔斯明确指出,“新的文化差异性策略的明显特征在于用多样性、多元性和异质去取代一元和同质。拒斥抽象、一般和普遍,而代之以具体、特殊和个别。通过强调偶然、暂时、无常、不确定性、转换和变化而实现历史化、情境化和多元化。”但同时,另外一些学者也已经看到,对偶然、暂时、异质和个别的过分推崇一旦走到极端,就难免把相对变成虚无。所以,今天的人们对二者的结合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本论文的出发点是从重新阐释和理解“原型”、“原型批评”入手,在对这些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作出更为科学解释以匡正以往认识不足的同时,揭示“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化批评的内在基因。本论文指出,理解“原型”,必须从以柏拉图等为代表的哲学领域、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领域和以弗莱为代表的文学批评领域入手,打破一切批评的栅栏,寻找“原型”的哲学、心理学和文学意义上的综合价值和共同特性。同时,还要看到“原型”具备两项基本特质,即无限共时性和恒久历时性。在纵向的历时性层面,“原型”向过去可以一直追溯到世界本原、人性本原、艺术本原这样具有哲学抽象意义的终极始点,向现在和未来延展,“原型”可以与任何一个业已存在或即将出现的具体事物相关。从横向的共时性层面来说,“原型”可以跨越所有认识领域、学科范畴、批评流派的樊篱,达成最广泛的交融互渗和对话沟通。正因如此,“原型”本质上成为荣格所强调的人类精神的家园,弗莱所强调的一切文学现象的最初程式,柏拉图等哲学家所强调的世界本原,以及神学家所强调的人身上的上帝形象的综合性概念。“原型”也由此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基因,成为建构文化批评的基石。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在把原型以及原型批评置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进行重新阐释的同时,对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总体来说,后现代文化强调分解与解构。我们在尽可能准确把握后现代文化基本特点的同时,力图揭示后现代文化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梳理(一)——“原型”本质界说
第一节、众说纷纭的原型
一、原型与哲学和宗教命题
二、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三、原型与文学模式
四、原型内涵的无限丰富性
第二节、原型的本质特征及原型的确定方法
一、原型的本质特征
二、原型的基本内涵
三、原型的确定方法
第三节、原型与一组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原型与母题和仪式
二、原型与象征和意象
第二章、梳理(二)——原型批评本质界说
第一节、原型批评本质论——本原性批评
一、以人的意识活动作为研究的起点、核心和归宿
二、对人类文化原始“场”基本特征的把握
第二节、原型批评认识论——置换理论
一、原型置换的内在动因——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互作用
二、原型置换的中介——原始意象
三、原型置换的机制——转移和投射
四、原型置换的基本途径
五、原型的置换原则
六、原型置换的具体方式
第三节、原型批评方法论——综合性批评
一、弗莱独特的批评视角
二、以原型理论为核心的文化批评的多种要素及其联系机制
三、原型批评的特殊价值和新的批评时代的昭示
第三章、分析——原型理论的后现代语境
第一节、原型理论的后现代语境之一——解构与建构
一、后现代理论的哲学话语
二、后现代思维的泥沼
第二节、原型理论的后现代语境之二——文化观的重新定位
一、传统文化观念的历史演变
二、后现代语境下文化观念的新理解
第三节、原型理论的后现代语境之三——宏大叙事的消解与重建
一、传统叙事领域的弊端和所面临的挑战
二、后现代语境意义上建立宏大叙事的取向
第四节、原型理论的后现代语境之四——文学诸要素内涵的变化
一、“文本”观念的深刻改变
二、“作者”观念的彻底变更
三、“批评”观念的巨大转换
四、“文学的功用”观念根本颠覆
第四章、建构——以原型理论为核心的文学的文化批评
第一节、原型理论对后现代话语的整合与超越
第二节、原型——文化批评的建构
一、原型理论核心概念方面的变化
二、批评方法和批评对象的变化
三、以“合力”论进入并解读“文学场”的文化诗学
第三节、原型——文化批评的基本特质和价值
一、原型——文化批评应该具备的两种基本特质
二、原型——文化批评的理论价值
第四节、原型——文化批评对哈姆雷特形象的重新解读
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自问世以来业已获得的阐释
二、在关系中充分展开文本内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
三、时代背景所构成的共时性关系中的哈姆雷特
四、文学史所构成的历时性关系中的哈姆雷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 侯斌英.四川大学2007
- [2].文化批评的实践[D]. 苏仲乐.陕西师范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世界之轴”:诺斯洛普·弗莱文学批评体系的中心原型[D]. 王雪.东北师范大学2014
- [2].荣格:自然、心灵与文学[D]. 常如瑜.苏州大学2010
- [3].中国现代戏剧原型阐释[D]. 田美丽.华中师范大学2003
- [4].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 黄汉平.暨南大学2004
- [5].中西文化原型与《故事新编》[D]. 安娜·尼科年珂.吉林大学2005
- [6].荣格原型心神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角色研究[D]. Michael K.Yen.华南师范大学2006
- [7].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 侯斌英.四川大学2007
- [8].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 刘海丽.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