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鸡舍环境控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
作者: 尤玉双
导师: 汪明
关键词: 环境控制,通风,疫病,生产性能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近年来养鸡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在品种、营养、疾病控制和饲养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环境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环境控制对家禽生产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国内目前基本解决了家禽良种引进、烈性传染病控制、营养和饲养技术等问题的前提下,鸡舍环境控制在家禽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禽生存环境是鸡群健康的前提,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 鸡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灰尘等几个方面,鸡只不同阶段,对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季节需要重点控制的环境因素也是不同的。本文根据鸡舍环境的需要,提出了一套鸡舍环境控制设计的原则和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设计出适应不同季节环境控制需要的横向、纵向和混合式三种通风模式,在不同季节和三种模式下对各项环境因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实验证明夏季应使用水帘降温下的纵向通风模式,冬季应使用有“最小化”通风的横向通风模式,春秋季节应使用可自动进行纵向和横向通风间转换的混合式通风模式可以达到最佳环境控制效果。 夏季使用水帘降温下的纵向通风模式,利用蒸发降温和风冷效应的原理正确计算出需要的水帘面积和排风量,在夏季高温低湿的情况下,使用水帘降温系统可以降低舍温8℃-10℃,有效的防止了热应激,减少了死淘,保证了正常的生产性能。育雏期0-3周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极为严格,冬季外界气温较低,在育雏期和冬季,鸡舍内既需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又需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通过使用可运行“最小化”通风的横向通风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保温与排风间的矛盾,通过横向通风气流模式的建立,解决了进风口处温度过低的问题,使鸡舍内温度更加均匀,同时也提高了舍内空气的质量和降低了舍内的湿度,舍内温差由原来的6.1℃降低到现在的1.9℃,舍内氨气浓度明显降低,全天氨气平均浓度由21.4毫克/立方米下降到9.6毫克/立方米。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白天需要足够的通风,夜晚又需要防止舍内温度过低,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电脑根据设定自动进行纵向和横向通风间的转换即运行混合式通风模式,这样既保证了舍内白天空气的新鲜,夜间又可以很好的保持鸡舍内的温度。经过对鸡舍环境控制改造前后鸡舍内各项环境指标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改造后各项环境指标均明显好于改造前。 通过环境控制鸡舍的使用,不仅改善了鸡舍内的环境因素,更提高了鸡只的抗病力,减少了死淘和鸡群发病,明显的提高了生产性能。父母代种鸡育成期死淘率降低了2.8%,商品肉鸡成活率提高了5%,鸡群用药费用下降了64.2%以上,一只祖代入舍母鸡可累计多生产父母代种雏5.1只,一只父母代入舍母鸡可累计多生产商品雏14.1只,商品肉鸡料肉比降低0.2,出栏提前3天。
论文目录:
第一章:环境控制对家禽生产的影响(文献综述)
1.1 国际上对养禽环境控制的要求
1.2 国内对养禽环境控制的要求
1.3 行业标准和提高动物福利对环境控制的要求
1.4 不良饲养环境已成为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
1.5 环境因素对鸡群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6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第二章:鸡舍环境控制的因素
2.1 鸡舍环境因素的内容
2.2 鸡舍环境因素的控制
2.3 通风在鸡舍环境因素控制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夏季炎热季节鸡舍内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分析
3.1 夏季鸡舍纵向通风模式
3.2 风冷效应的应用
3.3 鸡舍水帘蒸发降温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3.4 夏季鸡舍内温度的对比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冬季寒冷季节鸡舍内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分析
4.1 冬季鸡舍横向通风模式
4.2 横向通风模式下鸡舍内空气流动模式的建立
4.3 冬季鸡舍“最小化”通风的设计
4.4 冬季鸡舍内温度的控制与分析
4.5 冬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氨气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4.6 冬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灰尘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春秋季节鸡舍内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分析
5.1 春秋季节鸡舍的混合通风模式
5.2 秋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温度的对比与分析
5.3 秋季通风自动与人工转换舍内温度的对比与分析
5.4 秋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氨气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5.5 秋季不同通风模式下鸡舍内灰尘浓度的对比与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环境控制对鸡群健康的影响
6.1 接诊病例的分析
6.2 不同环境控制下鸡群死淘病例的分析
6.3 热应激对鸡群死淘率和鸡群产蛋率的影响
6.4 环境控制改进对鸡群用药影响的分析
第七章:环境控制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7.1 环境控制对祖代肉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7.2 环境控制对父母代肉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7.3 环境控制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第八章:环境控制改进的价值分析
8.1 鸡场环境控制改进的经济价值分析
8.2 环境改进的产品质量价值分析
8.3 环境改进的社会价值分析
第九章: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6-13
相关论文
- [1].湿度和氨暴露诱导的慢性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 魏凤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 [2].禽舍环境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王新政.东北林业大学2012
- [3].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D]. 邓蓉.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 [4].节粮小型蛋鸡新配套系的选育及配套饲养技术的研究[D]. 宁中华.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不同的日粮磷水平下蛋用鸡生长、骨骼发育产蛋性能以及植酸酶应用效果的研究[D]. 朱连勤.中国农业大学2004
- [6].不同温湿风条件对肉鸡应激敏感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陶秀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 [7].肉鸡急性热应激损伤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李守军.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固始鸡与肉鸡、蛋鸡肉质、生长、代谢及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D]. 王志祥.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鸡舍正压过滤式通风系统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 杨其长.中国农业大学1996
- [10].中国鸡产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D]. 刘维.山东农业大学2007